本報記者 祝 闖 通訊員 寇志強 “現在享受了低保政策,家里負擔減輕了不少。”家住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問十鄉董莊村的董某,原本不符合低保條件,但考慮到他患有重病,家庭收入低于低保標準的1.5倍,民政部門今年3月按照“單人保”政策將他納入保障范圍。這是漯河市開展“關愛你我他(她)·溫暖千萬家”行動(以下簡稱“溫暖千萬家”行動)的一個縮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在漯河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方高峰看來,社會救助工作質效關系著困難群眾的冷暖安危,是基礎性兜底性工作。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能夠給予困難群眾有針對性的救助幫扶,讓救助更精準、資源更集約,最大程度地發揮社會救助的效能。 2022年,漯河市開展了“溫暖千萬家”行動,以此為契機,市民政局打出政策組合拳,強化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主動救助、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將兜底保障網織得更密更牢,救助幫扶更有力度、更具精度、更富溫度、更切實可感。 擴面救助兜牢底 漯河市民政局“溫暖千萬家”行動工作專班領導小組成員、社會救助科科長黃群告訴記者,社會救助進一步擴圍增效,是因為去年國家對兜底保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全省“溫暖千萬家”行動的部署。 2022年11月,民政部會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強調要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社會救助范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擴圍增效。 同年12月,河南省部署實施“溫暖千萬家”行動。當月,漯河市出臺民政領域“溫暖千萬家”行動10項具體舉措以及《關于進一步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基本民生保障的通知》等文件,著重在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發揮“單人保”“漸退期”政策作用、強化臨時救助幫扶、健全救助幫扶機制、優化簡化程序、創新服務等六方面發力,兜住兜準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網。 “政策組合拳的效果非常明顯,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將17308名農村困難群眾納入‘單人保’。截至目前,全市已將1萬余個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病因災因意外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度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納入低保、特困供養范圍,將近2000名低保邊緣、支出型困難等人員納入動態監測,對1500余名脫貧人員實施臨時救助,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得到有效鞏固拓展。”黃群介紹說。 精準救助幫好困 3月5日,按照“溫暖千萬家”行動要求,臨潁縣窩城鎮民政助理員孟紅甫到姜莊村走訪,排查困難群眾,送救助政策上門。聽說村民王某不久前患上了尿毒癥,治病花費了不少錢,孟紅甫就在村干部的帶領下,敲開了王某家的門,詳細了解一家人的情況。考慮到王某后續治療還要花錢,孟紅甫把他家的情況詳細做了記錄,告訴他可以申請社會救助和醫療救助。孟紅甫隨即將王某的情況報送到縣民政局。民政部門與醫保部門進行信息比對后,確認王某符合低保條件。隨后,縣民政局會同鎮、村開展了入戶調查和綜合研判,及時將王某納入了低保。 政府主動送救助政策上門,讓王某一家人很是感動,他們逢人便說,黨的政策好,民政干部“中”。 為及時發現困難群眾,臨潁縣民政局定期同醫保部門就農村居民就醫住院費用支出情況進行數據比對。發現單次支出超過5萬元的家庭,就開展入戶核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居民納入保障范圍。 “精準識困、主動救助是‘溫暖千萬家’行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漯河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輝表示,在主動發現、主動救助的過程中,大數據信息比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市民政局通過與醫保、鄉村振興、教育等部門互通資源數據,實行“核進來+核出去”雙向預警,實現“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 據統計,今年以來,漯河市通過大數據信息比對,累計發現疑似困難群眾線索1萬余條,及時將符合條件的800余人納入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范圍,有1000余人適用低保“漸退期”政策退出低保。 延伸救助暖民心 在源匯區人民路與文化路交會處,有一家易事多便利店,櫥窗上貼著紅底黃字的“民政服務救助點”標識和介紹救助點的海報。 2月10日,這家便利店的店員發現有一名未成年人在門口徘徊了許久,也不和人說話。店員隨即撥打了源匯區馬路街街道社工站的電話,社工趕來后詢問了兩個多小時,才問清緣由。 原來,孩子名叫趙陽(化名),今年14歲,父母離異后,他選擇了離家出走,用露宿街頭的方式逃離原生家庭。經過勸說,社工將他送到了市救助管理站(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 在隨后的兩個月時間里,社工耐心地對趙陽進行心理疏導,他逐漸表達出想與母親一起生活的意愿。漯河市民政局啟動個案服務轉介機制,由市社會工作總站牽頭,將趙陽和母親轉介至戶籍所在地社工站,繼續為他們服務。 易事多便利店之所以能夠及時對趙陽施以援手,得益于“溫暖千萬家”行動開展后,漯河市民政局聯合愛心企業在全市86個易事多便利店設立的“民政服務救助點”,這里每天24小時提供遮風避雨、免費茶水和鏈接救助等貼心服務。同時,60個鄉鎮(街道)社工站與轄區內易事多便利店密切對接,173名社工隨叫隨到,可以提供物資鏈接、心理疏導、社會融入等服務。 據了解,截至目前,依托易事多便利店設立的24小時不打烊的“民政服務救助點”,已累計救助流浪乞討、臨時遇困人員400余人次。 漯河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了鄉鎮(街道)社工站全覆蓋,社會工作融入到民政工作的各項業務中。在此基礎上,市民政局打造了“社工藍”社會工作服務品牌,包括社會救助“暖心藍”、兒童關愛“保障藍”、社區建設“活力藍”、養老服務“智慧藍”、社會事務“真情藍”五大服務工程。 據漯河市民政局“溫暖千萬家”行動工作專班領導小組成員、慈善社工科科長郭素娟介紹,全市以社工站為樞紐,強化“人文關懷、個性服務”救助幫扶機制,為困難群眾提供5大類、60個項目的服務。漯河市積極發揮全市社工站作用,先后調動社工8000余人次配合開展相關活動,聯動志愿者1360人,動員社區社會組織43家,鏈接慈善資源90余萬元,惠及困難群眾近10萬人。 方高峰表示,漯河市民政局將持續推進“溫暖千萬家”行動,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及時準確了解困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讓每一項民生創新實踐成為對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有力支撐,讓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