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自2019年開始,北京市每年以社區為單元、居民為主體在全市范圍內舉辦“社區鄰里節”,圍繞“鄰里樂”“鄰里頌”“鄰里情”,組織全市社區開展歌舞聯歡、趕集義賣、講故事等系列活動,吸引居民走出家門,重塑鄰里關系,提升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多年來,“社區鄰里節”的活動載體不斷豐富、覆蓋范圍不斷拓寬,打造了和諧向善的社區文化,成為引導居民踐行文明行為、建設文明社區的有效途徑。和睦友善、互助共融的社區文明新風尚在全市社區蔚然成風,社區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第四屆“社區鄰里節”被評為2022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優秀案例。5月20日—28日,以“以鄰為善、與鄰為伴,共建美好幸福家園”為主題的第五屆“社區鄰里節”如約而至,各街道、社區開展了哪些精彩紛呈的活動?又有哪些不同于往年的亮點?下面,請跟隨記者的步伐去一探究竟。 五色嘉年華 “家里人”共聯歡 5月20日,大興區清源街道康莊公園內,陽光明媚、鳥語花香。一大早,大興區各街道社區的居民代表從四面八方而來,共同參與北京市第五屆 “社區鄰里節”主會場活動。 記者在現場看到,活動共設置了“紅色、綠色、橙色、藍色、金色”五塊活動區域。非遺手工制作、安全繩結教學、中醫義診、旱地冰壺比賽、跳蚤市場……豐富多彩的互動體驗項目,吸引了居民的熱情參與。 金色非遺展示區,集中呈現了面塑、曹氏風箏、剪紙、皮影制作、京劇臉譜、易拉罐拉畫等非遺項目。李學貴是李氏柳編技藝的第四代傳人,他帶來的豆腐磨、碾子造型的柳編生動有趣。在現場,他耐心地給圍觀的小朋友講授柳編技巧,沒一會兒,幾個迷你版的柳編作品就在孩子們的手中成型了。藍色社區課堂區,為居民開設了創城知識、垃圾分類、社區禮儀、民政法規等社區課堂。最受歡迎的當屬大興區消防救援支隊的展位,過往居民紛紛跟消防戰士學習各種緊急救援繩結的打法。綠色志愿服務區內,大興區依托“物業超市”服務機制,把家電維修、便民理發、孝老助老、公益體檢、法律援助、心理咨詢、興農助農等優質社區服務資源引入活動現場,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橙色互助關愛區內,跳蚤市場和鄰里互動競技等活動,進一步增進了居民之間的和諧關系,凝聚起鄰里情緣。近年來,大興區堅持黨建引領,深化社會建設領域實踐,以“拉家常”議事會機制為抓手,踐行“家里人”城市基層治理黨建品牌,致力于形成“像家里人一樣”的基層治理模式。在紅色黨建引領社區議事區,大興區社區治理專家團成員與現場居民“拉家常”,對社區治理難點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突出“自己的社區自己管,大家的事情大家辦”。 記者了解到,5月20日—7月20日,大興區將以“家里人”城市基層治理黨建品牌為引領,在全區259個社區陸續開展“社區鄰里節”活動,號召越來越多的居民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主動與人打招呼、敘家常、結友情,為社區獻愛心、搭把手、出份力,讓“以鄰為善、與鄰為伴”成為共識,讓“守望相助、鄰里和睦”成為常態,讓社區真正成為居民的大家庭。 ● 朝陽區 鄰里對對碰 營造社區和諧好氛圍 在朝陽區八里莊街道西望六號動力街區內,一場別開生面的鄰里嘉年華活動熱鬧開啟。作為朝陽區“社區鄰里節”主會場,八里莊街道攜手華貿商圈,通過演出、展板、展位、互動等形式,充分展示從社區到商圈、從居民到企業的大小鄰里共建共治共享成果,營造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和睦相處的和諧氛圍,讓社區的國風民俗與商圈的國際時尚碰撞出了不一樣的鄰里文化。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個超大型展板吸引了不少居民駐足觀看,上面展示的是朝陽區43個街鄉社區治理的成果。主舞臺上,幾位小學生表演的架子鼓節奏歡快,將現場的氣氛“燃”至頂點。活動設置了鄰里會客廳、鄰里好“友”趣、鄰里對對碰等環節,展示了社區睦鄰建設優質品牌和商圈便利服務等內容。其中,鄰里對對碰環節最為有趣,“鄰里”的概念被擴大到了社區和商圈的“大鄰里”中去。如何實現錯峰停車?如何推進文化項目進社區?怎樣更好地為困難群眾提供幫扶?八里莊街道八里莊東里社區、遠洋天地家園社區、延靜里東社區以及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分別提出了需求,多家企業則在現場“接單”。大家相約結對干事,推進共生商圈建設,實現“大鄰里”的守望相助。 ● 東城區 弘揚傳統文化 感受社區和美 東城區大都美術館內,隨著一幅電子水墨畫軸徐徐展開,古風滿滿的“社區鄰里節”主會場活動拉開了帷幕。 活動現場設置了仁愛為鄰、志愿為鄰、禮樂為鄰、健康為鄰、和睦為鄰五大活動板塊,通過古風市集、趣味運動會、社區志愿服務、古韻文化展示等內容,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碰撞。 古風古韻的鄰里市集內,風箏、飾品等手工制品琳瑯滿目,很多身著漢服的居民穿梭其中;“面部彩繪”攤位旁聚集了一群等待在臉上畫蝴蝶、蜻蜓等圖案的孩子們;國學講師帶領大家學習執手禮等儀禮;國子監社區團隊帶來精彩的養生“太極扇”表演;“趣味運動會”環節引得居民頻頻駐足,投壺、射箭、蹴鞠等輪番上陣……居民們既體驗到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感受到了鄰里生活的和諧美好。 記者了解到,東城區今年將著力打造社區“友”行動品牌,大力弘揚鄰里互助、友愛奉獻的良好風尚,帶動更多家庭和居民主動參與社區家園建設。 ● 順義區 分享鄰里之間的溫暖故事 初夏五月,花香四溢。順義區 “社區鄰里節”的主會場以“暖心橙”志愿服務品牌為載體,文藝團隊和社區居民代表帶來的精彩節目輪番登場。居民們在簽名貼上寫滿了對社區的美好祝愿,貼在簽到墻上組成“心”型。大家熱情地與“暖心橙”人形玩偶拍照打卡,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為進一步增強居民對社區大家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順義區還設置了風采展示、體驗互動兩個區域,讓居民交流互動起來。在風采展示區,32塊展板圖文并貌地展示了志愿服務、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好鄰居”事跡,分享鄰里之間的溫暖故事。在體驗互動區,“暖心橙”志愿者為居民提供中醫把脈問診、血壓血糖檢測等免費服務,讓居民切實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 西城區 講好鄰里故事 共建幸福家園 西城區“社區鄰里節”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分為前奏和主會場兩個篇章。作為鄰里節的前奏,西城區民政局舉辦了“講好鄰里故事 共建幸福樓門(院)”活動,鼓勵廣大社區工作者和居民進一步通過議事協商建好樓門文化陣地,解決最小網格的治理難題。同時,還舉辦了“強國有我 西城少年”中華鄰里情朗讀比賽,通過原創的愛國愛家主題詩歌,展現新時代西城少年風采。 在主會場,西城區設置了垃圾分類曬高招、中華非遺文化技藝體驗、中華傳統特色美食等多個互動體驗區域,在豐富居民生活的同時,展現西城區持續推進“雙提升”工程、推動“五社聯動”取得的實效。 ● 豐臺區 “街區會客廳”釋放社區新活力 豐臺區“社區鄰里節”主會場活動在東鐵匠營街區會客廳拉開帷幕。此次活動著重體現“街區”元素,讓居民充分感受社區的活力。 現場設置了中醫義診、便民理發、惠民商家進社區等服務項目,開展了反詐宣傳、安全宣傳、垃圾分類有獎競答等宣傳活動。為打造“豐臺好鄰居”品牌,還特別安排了“非遺工匠坊”文化傳承展臺和“童心妙筆繪豐臺”等互動環節。在非遺傳承人的帶領下,大家共同制作非遺盤扣,一條條彩繩被制作成一個個精致小巧的手工藝品,寓意著街坊鄰里情緊緊相扣。在“大手拉小手彩繪涂鴉板”上,居民們以繪畫的形式將自己對社區生活最誠摯的祝福盡情抒發。 ● 石景山區 首鋼園里的濃情蜜意 “咚咚鏘、咚咚鏘……”石景山區首鋼園超體空間廣場上,鑼鼓聲陣陣響起,兩條翻騰起舞的錦色長龍拉開了“社區鄰里節”的大幕。 現場的互動活動形式多樣,體現了鄰里情、鄰里和、鄰里學、鄰里樂和鄰里幫的濃濃情懷。居民制作的環保玫瑰花,傳遞著滿滿的深情蜜意;非遺傳承人帶領孩子們體驗捏面人、畫糖畫等傳統手藝;滾鐵環和套圈友誼賽,讓70后、80后回憶起了童年時的快樂;垃圾分類挑戰賽吸引了大小朋友的踴躍參與;社區大課堂把心理健康知識和社會救助、未成年人保護等政策送到了居民身邊。現場還設置了扶貧農產品銷售展位,推動扶貧產品進社區。 ● 密云區 守望相助 共建美好 密云區“社區鄰里節”主會場活動在果園街道康馨雅苑社區中心廣場舉行,舞蹈《我的祖國》、兒童說唱《挖呀挖呀挖》、小品《鄰里齊心譜新篇》、歌曲《左鄰右舍》等節目接續上演,贏得了現場居民的陣陣掌聲,大家沉浸在一片歡聲笑語中。 除了鄰里聯歡,鄰里文化、鄰里互助、鄰里服務三個主題活動也同時上演。居民們體驗捏面人、剪紙等傳統民間藝術,親手制作糖葫蘆、參與趣味運動會,還免費享受了理發、家電維修、測血糖等服務。簡單的形式,豐富的內容,使鄰里間的陌生感逐漸消除,把一個個溫馨的小家庭串聯成了和睦的社區大家庭。 ● 海淀區 走出“小家”共建“大家” 海淀區“社區鄰里節”的主會場設置在華熙南廣場,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為載體,激發居民走出“小家”、共建“大家”的熱情。 社區居民自己創作的歌曲《愛在身邊》,表達了對志愿者的敬意,將志愿精神傳遞給現場的每一個人;快板《海淀社區我來夸》,從共建共治共享、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社區服務體系等方面展現了海淀各街鎮在社區建設方面結出的累累碩果。以萬壽路街道接訴即辦真實案例為原型創作的小品《幸福鄰里一家親》,講述了街道干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生動故事。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相約520幸福零距離”主題展區,有非遺傳承、航天文創、助農產品、志愿服務等豐富多彩的展示,營造出現代時尚、和諧和美的節日氛圍。 ● 通州區 激發治理活力 共建美好家園 文藝匯演展現居民的和諧風采,表彰優秀激發治理的無限活力,圓桌座談共話社區治理的典型經驗,鄰里互動共建美好的幸福家園……通州區“社區鄰里節”主會場的活動精彩紛呈。 威風龍鼓、運河賦、中國夢娃舞蹈、老年時裝秀等文藝節目抒發了居民對幸福生活的熱愛和對鄰里節的美好期待。原創三句半《我們的單元251》,細致地講述了樓內居民在樓門長的帶動下共同參與樓門治理的故事。 主會場還設置了主題互動區,將傳統非遺文化、游戲互動、知識普及和基層治理宣傳相結合,集視覺享受和互動體驗于一體,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動靜相宜。居民們通過體驗不同的項目,感受著社區生活的美好和精彩。 ● 房山區 幫一把扶一把 志愿服務惠鄰里 房山區“社區鄰里節”主會場設置在西潞街道北潞園社區廣場。歌舞《好鄰居》、小品《遠親不如近鄰》、小提琴合奏《花兒與少年》……一場精彩紛呈的文藝匯演拉開了活動序幕。 現場設有志愿服務咨詢、好鄰居宣傳、農副產品展示等展位,組織開展志愿服務和便民服務,助力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活動。“一年一度的‘社區鄰里節’,已成為拉近鄰里感情的好平臺,越來越多的居民積極參與進來,力所能及地提供志愿服務,幫助他人的同時快樂了自己。”參與活動的社區志愿者紛紛表示。 ● 門頭溝區 暢享家門口的歡樂盛宴 一邊是伴隨著加油吶喊聲、奮進爭先的“旱地龍舟”競賽場,一邊是展陳著門頭溝區特色琉璃工藝文創產品、對口幫扶省市農特產品的區域,門頭溝區“社區鄰里節”主會場為居民打造了一個互動交流、體驗傳統文化的大平臺。 活動現場,居民在“勤學善思憶起來”環節,參加黨建知識問答;在“文明創城一起來”環節,通過你劃我猜、投沙包等互動游戲學習創城知識;在“以鄰為伴誼起來”環節,享受量血壓、理發、手機貼膜等公益服務;在“對口幫扶益起來”環節,參與對口幫扶地區農產品的推廣與展示;在“社區文化藝起來”環節,增強對區域非遺文化、琉璃文化的認知和了解。 ● 昌平區 鄰里相約 感受非遺 昌平區“社區鄰里節”的主會場設在回龍觀街道的回龍觀城市會客廳。舞蹈、朗誦、大合唱……近10個由社區居民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輪番上演。臺上精彩不斷,臺下笑語連連、歡聲陣陣,展現了新時代社區居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非遺體驗、中式互動游戲、鄰里市集……現場開展的嘉年華活動突出傳統文化特色。在非遺體驗區內,居民體驗到吹糖人、糖畫、剪紙、拓畫等非遺文化;在互動游戲、鄰里市集等區域內,居民聚在一起品茶、拉家常、寫福字,感受暖暖的鄰里溫情。 ● 平谷區 共話鄰里情 共享鄰里樂 在平谷區“社區鄰里節”主會場,一場熱鬧非凡的拔河比賽作為暖場活動首先開賽。伴隨著現場觀眾的加油助威聲,參賽選手個個精神抖擻,奮力拼搏。比賽結束后,現場電子屏循環播放著濱河街道創城宣傳片,展示濱河街道創城成果。在創城宣傳區,垃圾分類、燃氣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識宣傳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在平谷好物展賣區,居民被眾多具有平谷特色的產品所吸引,平谷的優質“土特產”也通過這次活動進入千家萬戶。 ● 懷柔區 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 懷柔區“社區鄰里節”的主會場分別設在泉河街道和龍山街道,兩個街道精心布置,為社區居民營造了鄰里互助一家親的濃厚氛圍。為表彰居民在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參與社區建設中作出的貢獻,泉河街道為“社區好鄰居”“文明和諧先進社區(村)”“最美家庭”等頒獎,龍山街道為“最美鄰里互助之星”“最美環境引導員”“最美孝順之星”“最美志愿服務之星”等頒獎。主會場還同步舉辦了舞蹈大賽,社區(村)舞蹈隊表演了環保時裝秀、大合唱等節目,展現居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喝彩。 ● 延慶區 拉近居民“鄰”距離 健康家庭授牌、社區居民倡議、好鄰居表彰、義診、舊物置換……延慶區“社區鄰里節”主會場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圍繞與鄰結友、與鄰互動、與鄰同享、與鄰互惠、與鄰同樂、與鄰互學等多個主題,該區精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嘉年華體驗活動。 在活動現場,垃圾分類宣傳隊向居民們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居民和孩子們共同參與闖關游戲,現場觀眾看得津津有味;口腔健康、心理咨詢、義診等公益服務吸引了眾多居民,大家共同感受著鄰里節其樂融融的氛圍。 ● 經開區 社區大聯歡 共享好時光 設置在榮華街道林肯公園社區的經開區“社區鄰里節”主會場,通過享科技、享文化、享美食、享生活和享服務等系列活動,為居民搭建起溝通交流、融洽鄰里的平臺。 活動現場,主辦方設置了豐富的互動體驗環節。9D電影、發電單車、3D打印等產品演示,展現科技改變生活;風箏彩繪、版畫、扎染等手工藝品制作,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垃圾分類、綠色種植等互動活動,展現現代生活的便利。此外,現場還提供心理咨詢、健康理療等服務,讓居民放松身心,享受服務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