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文國鋒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強調“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強化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理念”“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等,為媒體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新征程上,我們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動構建新型主流媒體的融媒實踐,唱響意識形態主旋律、弘揚民政宣傳正能量。 加強黨的領導,確保融媒發展的正確方向 黨報姓黨,全媒體也必須姓黨。新聞媒體,無論輿論業態、媒體形態、傳播方式發生怎樣的深刻變化,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這個定位不能變,堅守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的要求不能變,落實“四個牢牢堅持”的原則不能變。我們在推動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新媒體不能是“飛地”,而應是“重地”。要堅持和加強黨對融媒工作的領導,把黨管媒體原則貫徹到新媒體領域,落實“兩個所有”要求,即所有從事新聞信息服務、具有媒體屬性和輿論功能的傳播平臺都要被納入依法管理范圍,所有新聞信息服務和相關業務從業人員都要實行準入管理,確保我們發展新媒體、推動媒體融合不迷失方向。 唱響網上主旋律,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是掌握互聯網主動權的重中之重。我們推動融媒發展,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就是要在危機中找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努力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推動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挺進主戰場、打好主動仗,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我們這一代媒體人的責任。我們必須切實肩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要堅持網上網下一體管理,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標準落到底,一個規矩嚴到底,貫穿“采、寫、編、排、發”各個環節,提升在實際工作中應對“黑天鵝”“灰犀牛”等事件的識別預判和分析能力,確保各類媒體、各個平臺都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筑牢意識形態安全屏障。 堅持守正創新,把準融媒發展的實踐要求 推動民政融媒發展,要始終把握正能量這個總要求,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團結穩定鼓勁,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為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第一位的要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更好讓“兩個確立”深入人心,讓黨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實,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無論是民政傳統媒體,還是民政新媒體,都要統籌主題宣傳、政策宣傳、典型宣傳、輿論引導等,在合奏中形成和聲,動員引導民政系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為中國式現代化而團結奮斗、貢獻力量。無論是民政傳統媒體,還是民政新媒體,都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關注民政對象所思所盼,宣傳各地民政生動實踐,報道基層一線先進典型,真正成為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信息交流平臺。 在應對全媒體時代多元傳播的沖擊和挑戰中,唯有創新,才能不斷開拓民政新聞宣傳工作新境界,打開民政新聞宣傳新天地。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深化理念觀念、體制機制和管理機制的創新,深入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挺進網絡空間唱響主旋律,為新時代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營造良好氛圍。要堅持盡力而為、小步快跑,加快推進傳統媒體單一形態向全媒體多平臺、多形態轉變,將新聞宣傳從文字、圖片向音頻、視頻擴展,加快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發布,積極探索以融媒方式開展民政新聞報道的有效路徑,倡導以融媒體方式開展新聞報道,擴大民政新聞信息傳播力、影響力。要準確把握互聯網傳播規律,在實戰中加強協同、錘煉隊伍,在“合成化作戰”中補齊短板,加強前方后方統籌聯動,進一步推進民政領域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 強化系統觀念,加強融媒發展的統籌協同 紙網并進、一體發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系,而是迭代關系。在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的信息社會,傳統媒體在思想深度、權威發布、輿論公信力等方面依然有獨特優勢。推進媒體融合,不分誰主誰次,而應此長彼長;不能誰強誰弱,而應優勢互補。以融促改、以融增質,實現全媒體“齊步走”。推進民政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要優勢互補、相互促進,把繼續做強做大紙媒作為基礎和保障,充分發揮紙媒在行業系統的傳統影響力,帶動新媒體在受眾群中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實現以紙帶網、紙網互促;同時,充分發揮新媒體實時發送、實時接收、實時在線、實時聯通的優勢,帶動紙媒覆蓋面,實現全媒覆蓋、矩陣效應。要以融促改、以融增質,全面提升紙媒新聞報道的高度、深度和力度,加強主題宣傳、專題策劃、深度報道、理論研究、言論創作等,把黨的惠民政策講透、把“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故事講好,創作、推送出一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精品力作,用生動反映新時代民政高質量發展的新聞作品擴大報紙的影響力;同時,在新媒體建設中堅持機制、內容、技術等方面的創新,激發融合發展活力,更有效提供新、快、實、準的民政新聞服務。 內容為王、形態多元。內容是媒體傳播力、影響力的基礎,也是最核心的競爭力。要始終抓住內容建設這個根本,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宣講民政政策、講好民政故事、展示民政形象,加強議題設置,突出思想引領,強化輿論引導,讓民政全媒體傳播平臺上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要適應形式之變推進內容創新,用網絡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以生動鮮活的筆觸進行正面宣傳、權威發布和政策解讀,打造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接地氣聚人氣的民政全媒體產品,把內容做得既“有意義”又“有意思”,讓正能量產生大流量、好聲音成為最強音。 人才為本、夯實基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必須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積聚匯集更多的全媒體決策統籌類人才、創意創造類人才、生產制作類人才、運營維護類人才,為全媒體建設的策劃與統籌、運營與管理儲備人才力量。著眼當下,尤其要下真功夫加強業務培訓、技能訓練,加強崗位練兵、實踐歷練,為中青年人才搭建新媒體實踐的舞臺,支持中青年人才唱好媒體融合探索的大戲,激發一線記者、編輯一專多能的動力和潛力,使其能夠掌握全媒體手段,按照媒體融合業務流程,生產全媒體產品。 媒體融合發展是一篇大文章。中國社會報社將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發展、指導實踐,持續發揮好民政新聞宣傳主渠道、主陣地、主力軍作用,在助力建設民政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中擔當責任,以媒體融合的新發展新成效,更好地把黨的創新理論在民政新聞宣傳工作中體現好,把民政工作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作用宣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