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余廣慶 河南省民政廳把主題教育作為贏得民心、凝聚民力的政治工程扎實開展,在深學細悟中升華凝心鑄魂新境界,在調查研究中探求破題解難新路徑,在檢視問題中展現務實重干新氣象,在建章立制中開拓強基固本新局面,在推動發展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一體謀劃、系統推進,以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推動民政工作出新出彩。 在“學”字上下功夫,深學細悟強黨性 把握民政工作政治性,運用四種學習方式,在真學真信中錘煉黨性、提高本領,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一是專家輔導深學。先后邀請9位專家學者到廳專題授課,對170余名黨員干部進行培訓,認真研讀《習近平著作選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等,深入領會精髓要義,學出堅定信仰、升華初心使命,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二是專題讀書研學。舉辦兩期主題教育專題讀書班,以“學思想、強黨性”為主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專題摘編》等,提高理論素養、提升覺悟境界、增強能力本領。三是集中研討細學。廳領導班子成員和廳機關各處(室、局)黨支部圍繞“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主題,開展兩次集中研討互動,談思想認識、談心得體會、談落實舉措。四是以講帶學促學。各處(室、局)黨支部書記帶頭講專題黨課,講明白民政工作“民心、民生”的政治屬性,講明白主題教育和民政工作的結合點,讓廣大黨員干部強化宗旨使命、厚植為民情懷。 在“研”字上下功夫,深入調查解難題 把握民政工作的群眾性,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按照“深、實、細、準、效”要求,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一是選準調研課題。堅持靶向定位,結合群眾高度關注、反映強烈的養老服務、社會救助、兒童權益保護等7大領域問題,廣泛征求意見,精準擬定“統籌發展養老服務體系調研”等31個調研課題,每個課題進行可行性分析和必要性論證,確保選得準、能破題。二是做細調研方案。印發《“心貼心走訪 實打實解難”調查研究實施總體方案》,每個調研課題細化專題方案,明確調研時間、調研地點、調研方法等內容。三是做實調查研究。按照調研方案,堅持“四不兩直不擾民、三進三見解民憂”總要求,廳領導班子成員組成8個調研組帶隊赴基層一線深蹲細研,進機構、進家庭,聽真話、察實情,摸排基本情況、深挖問題根源、思考研究對策。圍繞當前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問題,多次召開座談會,深入縣、鄉、村蹲點調研。就社會救助資金綜合監管問題,聯合財政部門深入困難群眾家中了解資金落實情況。評選匯編優秀調研報告,科學歸納分類,系統提取務實管用的經驗措施,將其上升為政策性文件,提高研究成果轉化運用率,切實將調研成果轉化為推動發展的真招實策。 在“檢”字上下功夫,檢視問題真整改 把握民政工作的兜底性,堅持底線思維,全面對標對表,對檢視出來的兜底保障效能不高、養老服務體系不健全等25個問題,逐一建立整改臺賬,明確整改措施,集中開展專項整治。一是針對省委巡視和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審計反饋問題,深入開展社會救助綜合治理,持續整治社會救助領域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檢查糾正兜底保障政策落實不到位、救助資金遲發等問題。聯合省財政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監管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救助資金監督檢查聯動機制,對8個市的16個縣(市、區)進行資金發放點對點督導,對全省26.3萬低保經辦人員及其近親屬進行備案,有效防止“關系保”“人情保”現象。二是針對城鄉養老體系不健全、普惠多樣的養老服務格局尚未形成的問題,制定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編制《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設置運營服務指引》,推動200家鄉鎮特困供養機構轉型發展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有序推進6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促進運營服務提質增效。三是針對慈善事業助力民生保障不夠有力的問題,加強社會救助與慈善救助有效銜接,省、市、縣三級民政部門和慈善組織聯動建立“困難群眾救急難慈善專項基金”,暢通急難救助渠道。截至目前,“困難群眾救急難慈善專項基金”已籌集資金4997萬元,支出1471萬元,惠及1.9萬名困難群眾。 在“實”字上下功夫,推動發展建新功 把握民政工作的時代性,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分析民政領域的新形勢,聚焦重點,實施“為民解憂辦實事”民生項目,推動主題教育和民政工作深度融合,同頻共振。一是聚焦群眾關切,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更美好”項目,指導開封、焦作爭取國家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試點。建立省級養老服務項目儲備庫,爭取中央財政資金2.5億元,支持各地街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鄉鎮區域養老中心、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等項目建設。二是聚焦兜底保障,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實施“兜底解憂暖民心”項目,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會同省委農辦等6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若干措施》,適度放寬低保準入條件,全面開展低保邊緣家庭等低收入人口認定,有序擴大兜底保障范圍,將救助政策向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傾斜,推動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全面落實由急難發生地實施臨時救助政策。三是聚焦特殊群體,提升關愛服務質效水平。實施“兒童福利機構精準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質量提升年”項目,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教育保障情況開展排查,將572人納入保障范圍。認真落實委托照護書面告知與監督制度,強化政策宣講、走訪巡查和人員培訓,防范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出現監護缺失、監護不力等風險。實施殘疾人兩項補貼“全程網辦”和“跨省通辦”,提升殘疾人服務便利化水平。 在“效”字上下功夫,建章立制促長效 把握民政工作的持續性,堅持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統籌當前長遠,著眼常態長效,通過健全制度機制鞏固主題教育成果。一是健全完善基礎性制度機制。突出制度的系統性、導向性、時效性和可行性,全面梳理現有的各項規章制度,查找制度建設的薄弱環節,修訂完善督查工作制度、輿情應對與處置引導規程等,推動日常工作機制更加順暢、工作運轉更加有序。二是健全民政服務機構管理長效機制。嚴格落實“日巡查、周例會、旬調度、月通報、雙月督導、按季排名、半年小結、全年總評”安全管理常態長效工作機制,及時排查風險隱患,提升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管理標準化、規范化水平,筑牢安全防線。強化民政資金監管,聯合財政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部分公辦民政服務機構經費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經費管理長效機制,保障服務對象基本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