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父母食堂”讓一餐飯吃出更多幸福感

時間: 2023-08-17 09:32   來源:中國社會報

本報記者   張   婷

中午11點,暑氣漸盛,北京長安商場地下一層的“西城區父母食堂”(以下簡稱“父母食堂”)里,老人們接踵而至,不一會兒便排起了長隊。

燒茄子、炒雞、獅子頭、炒青菜……11種菜品、5種主食一字排開,老年人自助選擇餐品后,食堂按照2.98元一兩的優惠價格稱重收費。

“買菜、做飯、洗鍋,退休后就圍著灶臺打轉了,有了‘父母食堂’,我基本每天都來。”張阿姨端著選好的午餐笑著說,“離開了灶臺,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一日三餐對老年人來說,不僅是基本的生活需求,還是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來源。近年來,北京市西城區將養老服務工作列為頭號“民心工程”,把老年人的“食”事兒辦到了實處。2022年,西城區整合養老驛站及部分社會助餐點,以創建“父母食堂”養老助餐服務品牌為抓手,開啟了養老助餐2.0時代,讓老年人的一餐飯吃出了更多幸福感。

專業賦能??餐品、服務提質升級

“我要兩張肉餅,一份土豆絲餅,打包帶走。”70歲的馮爺爺每天都要來西城區西長安街道太仆寺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父母食堂”打個卡,“自己在家不愿做飯,遛個彎的工夫就到這兒了,在這兒吃放心、踏實。”

“姑娘,我來份酸菜白肉。”“我要西紅柿炒雞蛋,加一份米飯。”……每到用餐時間,食堂里熙攘又有序,這里如此火爆,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

“食材好!”——在驛站運營方北京明苑投資集團總經理李艷英看來,想讓老年人吃得有滋有味,想要在助老餐賽道上突破重圍,必須把食材做到極致,“我們有蔬菜種植基地,主打綠色、健康,要讓老年人吃得放心。”

“味道好!”——“父母食堂”的廚師來自明苑集團旗下餐飲公司,“我們把餐廳里最受歡迎的菜品復制過來,結合老年人口味進行升級,讓老年人在社區吃到餐廳的味道、家的味道。”李艷英接著向記者介紹道,“廚師工資由餐飲公司發放,食堂的運營成本降下來,才能把更多福利給到社區老年人。”

“服務好!”——“父母食堂”承載的是家的味道,也傳遞著愛與溫暖。記者看到,從老人走進“父母食堂”開始,便有“陪餐員”陪伴左右,哪里取餐、哪里結賬、哪里有空位,有“陪餐員”帶領,老人不“迷路”。同時,老人對餐品的意見建議,“陪餐員”也一一記錄,讓菜品更加貼合老人的胃口。

“陪餐員”是西城區提升老年餐品質的新嘗試,通過鼓勵街道社區干部、黨員志愿者、老年志愿者成為食堂“陪餐員”,深入老年人群體、了解老年人需求、普及養老政策,讓他們成為老年人的知心人、貼心人。

“為老年人服務,就要保質保量,既然選擇做養老,就不能想著賺多少錢,微利就行,反而,集團其他賺錢的板塊都要無償為養老賦能。”太仆寺驛站負責人趙翠霞對為老服務有著自己的理解,“養老服務做好了,集團的口碑也就打出去了,對集團其他板塊來說是最好的助力。”

社會企業需要政府宣傳和激勵,政府需要社會企業作為“父母食堂”的主陣地,為老年人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助餐服務,一場雙向奔赴就此開啟。

科技支撐??助餐服務智慧便捷

走進西城區廣外街道幸福食光長者食堂(社區大食堂),工作人員正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午餐:冬瓜鴨塊、肉末燒三鮮、炒合菜……熱氣騰騰的小碗菜香氣四溢,讓人看了胃口大開。

“我們的老年餐主打小碗菜,每份230—250克,量小、花樣多,老年人花十來塊錢就能吃好。”作為運營方,北京天泰永康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運營經理崔麗麗在開業前做了充足的功課,“老年人基礎疾病比較多,在菜品設置上,我們做到了少鹽少油軟爛,同時有營養師搭配餐品,確保老年餐營養均衡。”

服務人性化的同時,店面還引進了智能化菜品結算系統、菜品加熱系統,讓這里科技感滿滿。一頓飯攝入了多少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這些營養信息不用算,系統會自動告訴你。

工作人員提前將菜品照片、營養成分、菜品價格等錄入結算系統,老年人結賬時,將餐食放在指定區域,相關信息立即顯示在屏幕上,老年人不僅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營養攝入過量,而且刷一下臉或卡即可結賬。點餐處的菜品加熱系統,飯菜放在里面不會變冷,老人們隨時都可以吃到熱乎飯。

“西城區老年人多,老年餐是最大的服務需求。”據西城區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為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的餐飲需求,西城區鼓勵并吸引社會企業加入到老年助餐服務中來,通過西城區助餐平臺統計服務量,并給予相應獎勵,“一年達到1萬單獎勵3萬元,3萬單獎勵10萬元,5萬單獎勵20萬元,目前,共有243家助餐點加入‘父母食堂’管理平臺,服務老年人68.1萬人次。”

對“父母食堂”來說,有一定的就餐量才能保本、盈利,更多人來就餐有助于食堂的可持續經營。記者看到,食堂除了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外,還為附近幾家養老驛站提供配送餐服務,也對社區居民開放。“每月租金、人工成本等加起來有七八萬元,只有不斷擴大群體,我們的服務才更可持續。”崔麗麗告訴記者,食堂運營3個多月來,僅老年餐服務量就已達2萬余單。

“父母食堂+(家)”???讓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

“老年餐是良心餐,從原材料到廚師操作,從衛生安全到餐品感官,要面面俱到。”這是長安商場“父母食堂”運營商北京華方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珊珊的切身體會。

按兩收費的服務模式,更是深得老年人青睞。“我飯量算大的了,打上四五種菜,兩種主食,花費也就20多元。”前來就餐的楊大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還是在這里吃飯方便、實惠,自己做飯,蔬菜、肉、蛋、水電氣費,花得也不少,吃得還單調、麻煩。”

除了滿足前來食堂就餐老年人的需求,長安商場“父母食堂”的后廚,還通過集中配送的方式,向周邊乃至西城區其他街道養老服務驛站提供配餐服務。

“我們的后廚有400平方米,每天能配餐1000余份,用標準化保證菜品質量,讓更多老年人享受高質量的助餐服務。”張姍姍向記者介紹道,為保障配餐速度與質量,后廚采購了3臺自動炒菜機,“只需要將原材料進行初步加工處理,并對機器進行設定就可以,菜品味道非常不錯。”

自今年4月運營以來,長安商場“父母食堂”老年餐服務量已達3.1萬單。為持續提升“父母食堂”對社會餐飲企業的吸引力及對老年人的凝聚力,西城區結合“紅墻先鋒工程”和“雙提升”工程,持續推動“父母食堂”提質增效和相關工作人員強基賦能,形成“父母食堂+(家)”養老助餐升級版。

“我們將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更多社會餐飲企業加入進來,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幸福‘食’光。”據西城區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西城區將按照每1000—1500人一個助餐點的密度增設老年助餐點位,“同時,我們要整合各類服務資源,精準對接服務需求,在‘父母食堂’基礎上,融入課堂、養生堂、育幼堂、五點鐘校堂等服務,讓‘父母食堂+(家)’助推實現老年人食有餐、學有課、樂有享,真正讓老年人住在家里、食在社區、學在社區、樂在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