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銘 湘江逶迤南來,一路北上穿過湖南省會長沙,讓望城區形成了35公里的“黃金岸線”。作為長沙面積最大的城區,望城區如今已邁上沿江建設、跨江發展的快車道,打造具有“國際范”“長沙味”的未來之城。在“一江兩岸”的萬象更新中,承擔著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的民政工作,正在為全面推進產強、城美、民富、人和的現代化新望城建設注入新動能。 “發展為了民生,民生關系發展。抓民政就是抓發展,就是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蓖菂^委書記秦國良說,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服務群眾最直接、惠及群眾最具體。望城區將持續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實施更多有溫度的政策舉措、更多暖民心的具體行動,讓群眾生活更加幸福綿長。 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到千家萬戶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望城區將如何抓深做實新時代的民政工作? 秦國良:新時代的民政工作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新變化,望城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厚植為民情懷,樹牢底線思維,全面打造“五個民政”,爭創全省標桿。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打造“責任民政”。深刻把握民政工作的民本情懷、政治屬性,精準執行惠民政策,真心實意、盡心竭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二是突出關愛救助,打造“貼心民政”。認真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聚焦困難群眾為民托底,聚焦特殊群體為民解困,聚焦群眾關切為民服務,在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幼有所保、困有所濟等方面干出新業績,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到千家萬戶。三是聚焦社會治理,打造“和諧民政”。統籌推進“五社聯動”、“五治”融合、“五零”創建,緊盯群眾身邊小事情,做好治理創新大文章,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打造和美和睦和諧的宜居幸福城區。四是深化改革創新,打造“高效民政”。以改革的思維、創新的辦法,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自助辦”,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推動民政工作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重塑性變革,不斷拓展服務應用場景,構筑反應迅速、精準識別的民政服務體系。五是注重規范運行,打造“陽光民政”。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培養高素質、專業化隊伍,推進清廉建設,強化行業監管,扎緊項目和資金“籬笆”,確保民政工作在陽光下運行。 持續發力推動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 記者:望城區養老服務工作獲評了湖南省政府2022年度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表彰,請問在做優規劃布局、做精服務供給、做實貼心養老等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 秦國良:養老服務事關每個家庭,關乎老年群體福祉。望城區堅持守正創新、真抓實干,以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回應群眾新期待。一是推進公建國營改革。全面實施“政府舉辦、國企運營、分類服務、連鎖管理”的公建國營新模式,形成了以區養老中心為龍頭,推動全區12家敬老院連鎖化、集約化、專業化運營,依托村(社區)建設131個居家養老服務站,促進8家民辦養老機構健康發展的康養服務格局。二是緊盯需求健全網絡。織密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全區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覆蓋率達95%,老年人“不離家庭、不出社區”便可享受優質養老服務。三是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區財政近年來累計投入養老設施建設資金達3億元,通過強化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培訓,開展優秀護理員、管理員評選,加強困難老人巡訪服務,全區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下一步,望城區將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十個統一”標準化建設,打造一批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養老服務“樣板院”。進一步發展“雷鋒惠老食堂”老年助餐服務,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賦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推動醫養、康養、護養結合,實現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補齊服務短板讓幸福在群眾家門口升級 記者:望城區如何通過推動社區治理創新,有針對性地補齊民生服務短板,把發展成果逐步轉化為群眾生活品質? 秦國良:統籌推進城鄉社區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近年來,望城區積極“做靚社區”,突出功能優先、品質至上,推行黨群陣地標準化、城鄉環境宜居化、公共服務便利化、居民生活智慧化、基層治理現代化,統籌抓好里子面子、軟件硬件,全力打造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高質量發展的宜居幸福家園。區財政投入3000萬元,從2022年起開始實施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堅持“從好房子到好小區,從好小區到好社區,從好社區到好城區”理念,先后投入資金6.7億元,持續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提質改造,讓幸福在群眾家門口升級。成立區社會治理服務中心,深度融合網格化管理、“吹哨報到”和“雷鋒家鄉學雷鋒”等工作,創新打造“雷鋒哨”特色治理品牌,著力推動資源下沉、服務前移、治理提質。 今年,望城區委專題研究制訂《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方案》, 以“黨建聚合力”為統攬,系統實施“書記工程、閃亮工程、提優工程、賦能工程”四大工程和“黨建領航、能力提升、多治融合、重點攻堅”四大行動,全面提升全區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持續奏響“雷鋒家鄉學雷鋒”精彩樂章 記者: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作出重要指示。望城作為雷鋒的家鄉,在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方面有哪些新的成果和特色? 秦國良:望城是雷鋒家鄉,也是傳承弘揚雷鋒精神的“好人之鄉”。望城人民熱愛雷鋒、敬仰雷鋒,近年來,廣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持續奏響“雷鋒家鄉學雷鋒”的精彩樂章。 一是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成立區學雷鋒志愿服務促進中心,精心打造雷鋒紀念館、雷鋒政務超市等學雷鋒示范點,廣泛設立雷鋒驛站,實現區、街道(鎮)、村(社區)學雷鋒陣地全覆蓋。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形成學雷鋒志愿者“15分鐘服務圈”,注冊志愿服務組織670家、注冊志愿者14.7萬名。二是實現志愿服務品牌化。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設計推出志愿服務項目6400余個。發揮志愿者主體作用,培育望城區正興學雷鋒志愿服務中心、“雷鋒580”民生緊急救助熱線、“雷鋒號”青少年關愛家園等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和社會組織,致力于建設“志愿者之城”。三是促進志愿服務社會化。出臺《學雷鋒鼓勵保護暫行辦法》《雷鋒志愿者星級認證和激勵嘉許辦法》等文件,激發志愿者的服務熱情。探索“公益時間”社會化體系建設,在繁華商圈設立“公益時間”小屋,打通“愛心存折”積分存兌機制,廣泛動員和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