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金榜題名,大學錄取通知書到手,本是人生大喜時刻,然而卻有很多困難學子因經濟狀況發愁。為驅散他們臉上本不該有的愁云,還大學錄取通知書本來的喜悅底色,連續多年來,民政部門和社會力量積極幫扶,助力困難學子圓夢大學,點亮了一盞盞希望的明燈,發生了很多溫暖的故事。 讓困難學子綻放人生精彩 “老師,給您報喜,我考上本科了。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陪伴和支持。”收到錄取通知書后,孤兒小琳(化名)第一時間就給心理咨詢師圖南發了微信。 小琳父母雙亡,與奶奶相依為命。山東省濰坊市民政局不僅將其納入孤兒保障范圍,還通過“心心向榮”困境兒童心理守護行動公益服務項目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心理關愛服務。圖南就是該項目為小琳安排的心理咨詢師。 因為往年高考失利,再加上自小父母去世帶來的自卑,小琳在復讀期間壓力過大,甚至出現了情緒崩潰的情況。為此,圖南為她制訂了詳細的幫扶方案,鼓勵她參與了6次原生家庭同質性小組活動,幫助她化解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緩解復讀壓力。 “在圖南老師的耐心引導下,我終于敢面對以前不敢正視的問題,我將積極備考,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學。”高考前夕,在最后一次小組活動上,小琳如是表達。 高考期間,為了讓小琳心無旁騖地投入考試,濰坊市愛心義工公益服務中心不僅聯系愛心賓館為她提供免費食宿,還安排志愿者每天接送她去考場。 濰坊市民政局兒童科科長李慧介紹,近年來,濰坊市鏈接政府、社會組織、愛心企業、學校等資源,引入專業社工和志愿者等與困境兒童結對幫扶,為他們提供家庭關愛、心理疏導、個性陪伴等服務。在各方關愛下,全市今年共有35名像小琳一樣的困難學子圓夢大學。大學期間,他們不僅可以繼續享受每月1888元的基本生活補貼,還可以申請“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獲得每學年1萬元的資助。 得益于各方關愛,曾經是濰坊市安丘市官莊鎮三官廟村的社會散居孤兒小偉(化名)已獲得碩士學位,入職北京一所科研機構。小偉說:“是政府和社會的關愛,讓我改變了命運,走向了廣闊的人生舞臺。” “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幫助更多的困境兒童綻放人生精彩。”濰坊市民政局副局長孫成表示。 主動為困難學子解憂愁 日前,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鎮困難學子彭佳慧(化名)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心里卻有隱隱的擔憂。 愁緒源自家庭困難,學費沒有著落。彭佳慧自小父母離異,跟隨患有腎病的父親,依靠低保生活。2018年父親去世后,她由生活并不寬裕的姑姑照顧。雖然收到了錄取通知書,但是學費和生活費對于彭佳慧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了解到彭佳慧的實際困難,武穴市民政局社會救助服務中心主任王凱親自上門為她講解社會救助政策,排憂解難。 王凱介紹,根據《黃岡市臨時救助實施辦法》相關規定,按照救助對象類型和困難程度,可給予每人不超過當地當年每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武穴市2023年的城市低保標準為每月655元)12倍的臨時救助金。因此,彭佳慧在大學期間,不僅每月能享受低保,而且每年能獲得5000元的臨時救助金。 大學學費和生活費有了基本保障,壓在彭佳慧心頭的大石頭落了地。彭佳慧表示,一定要努力學習,掌握本領技能,以實際行動回報政府和社會的關愛。 “下一步,我們將有效發揮‘鐵腳板+大數據’作用,加強主動發現力度,幫助更多像彭佳慧一樣的困難學子圓夢大學、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機會,不讓經濟困難成為他們求學路上的‘攔路虎’。”王凱表示。 幫助困難學子走出大山 來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禾庫鎮的學生陽清(化名),今年高考取得582分的好成績,被長安大學錄取。 陽清上五年級時,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外出務工,他與兩個弟弟同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艱苦的生活催著陽清成長。每天一放學,他就幫著家里干農活、放牛羊、割豬草,學著做飯,照看年幼的弟弟。爺爺奶奶經常教育陽清“唯有努力讀書,才能改變命運”。讀書改變命運的種子在陽清心里扎根發芽,激勵他不懈奮斗。 寒窗苦讀十二載, 金榜題名一朝時。一紙錄取通知書,讓陽清拿到了走出大山、邁入人生嶄新階段的“入場券”,然而學費卻讓一家老小犯愁。 就在陽清一家愁眉不展時,湖南省慈善總會聯合長沙農商銀行慈善基金會發起的“逐光而行 點亮未來”慈善項目,給予他一次性5000元資助,讓他能安心去大學讀書,努力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湖南省慈善總會辦公室主任江曉軍介紹,8月14日,湖南省慈善總會聯合長沙農商銀行慈善基金會發起“逐光而行 點亮未來”慈善項目,資助2023年被錄取的本科全日制高等學校湘西州籍困難家庭子女圓夢大學。資助對象包括低保家庭子女、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對象、脫貧戶和監測戶子女以及因殘、因病、因災、因突發事故等致困家庭子女,對于符合救助條件的幫扶對象給予一次性5000元的資助。 除此項目外,8月7日起,湖南省慈善總會還聯合中聯重科、《瀟湘晨報》、湖南經視發起了2023“愛心改變命運”慈善助學項目,對今年被全日制高等學校錄取的困難學子(長沙市、湘西州學生已有慈善項目資助,故不予重復資助),給予受助對象一次性5000元資助。 “5000元助學金雖然不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狀態,但足以點亮一名困境學子的夢想,溫暖他們的求學之路。”江曉軍表示,社會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的攜手相助,托舉起了困難學生的大學夢,為他們打開了通向未來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