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冰潔 9月2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浙江省義烏市,考察了該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和義烏國際商貿城。這是他第13次來到義烏考察,對這座浙中小城,總書記給予了厚愛與期待。 李祖村和義烏國際商貿城,分別代表了義烏的兩種氣質,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透過義烏,我們看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既有蓬勃發展的繁華城市,也有活力無限的美麗鄉村。 在李祖村,義烏市農創客發展聯合會會長金靖向總書記介紹了村里引入和培育青年創客的相關情況;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義烏市文化用品行業協會、市化妝品行業協會、市拉鏈行業協會、市中國小商品城商會等14家義烏市行業協會商會的負責人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義烏市社會組織蓬勃發展并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展現的生機活力。 在市民政局的積極引導下,義烏市現有1590家社會組織,一大批優秀社會組織和社會組織領軍人才接連涌現,獲得 “全國先進社會組織” 、全國“四好”商會、“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多年以來,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義烏市社會組織積極助力“共富鄉村”的先行探索和縣域經濟的改革創新,在深入踐行“兩個先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代不負奮斗者。日前,記者追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先后來到李祖村和義烏國際商貿城,聆聽社會組織在助力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中的奮進故事,感受奮進新征程中磅礴的社會組織力量。 做未來鄉村建設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 ——社會組織與李祖村“雙向奔赴”助力“千萬工程”呈現萬千氣象掠影 城里的孩子們來到李祖村,開展游學和鄉村體驗活動。 村民和農創客們一起創作了充滿鄉土氣息的墻體彩繪作品,引來游客拍照。 白墻灰瓦,飛檐翹角。盛放的凌霄花從墻頭垂落,累累的柚子壓彎了枝條。整潔雅致的小巷中,中外游客熙熙攘攘。熱鬧的煙火氣,彌漫在李祖村這個四面環山、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小村中。 從被當地人稱為沒有希望的“水牛角村”,到如今的“千萬工程”示范村,李祖村實現了精彩蝶變。一張張充滿田園風趣的彩色墻繪,一家家特色網紅店鋪的打造,一個個來到村里的城市家庭……在李祖村不斷迭代升級的過程中,社會組織始終是重要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 助力打造美麗鄉村,讓李祖村成為人們向往的“詩與遠方” 長長的木桌對面,坐著干練從容的義烏市農創客發展聯合會會長、李祖村運營團隊負責人金靖。習近平總書記來李祖村考察時,她向總書記介紹了村里的“共富廣場”和引入、培養青年農創客的情況。 三年前,金靖通過社會招募來到李祖村,負責運營招商和推廣宣傳。那時,村里的人居環境已經打造得很好了,是一個小有名氣的美麗鄉村。 義烏市民政局黨委委員方建生是李祖村人,他向記者介紹,“千萬工程”啟動后,李祖村對村里的人居環境、公共設施等進行全面改造。在這個過程中,義烏市多家社會組織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積極參與其中。義烏市市政行業協會參與村里的道路和綠化改造;義烏市體育總會參與村里的健身設施規劃和安裝等工作;義烏市電工服務協會參與全村亮化工程規劃和改造;義烏市傳統村落保護發展促進會對村里的古跡進行維護修繕…… 2017年,為響應“千萬工程”第二階段發展鄉村產業、文化等的要求,李祖村建起了兩幢共48個套間的小高樓,供村民居住;修繕改造收回的老宅,出租給青年農創客使用。金靖和其他團隊成員因勢利導,指導青年農創客對店鋪進行美學改造,打造“抬頭見山、低頭嗅花”的美學生活空間。 現在,行走在李祖村一條條幽深小巷中,樸素雅致的田園風撲面而來。一家家店鋪掩映在綠植后,獨具美學創意,帶給游客不同的視覺沖擊和驚喜。從城里來到鄉村的姑娘“南瓜”,在她的糖水鋪里擺滿了大大小小、胖乎乎的塑膠南瓜;“合和棉麻”布衣店的老板娘將一半店鋪改造為茶室,從茶室的窗戶望出去,看到的是小巷里懸掛的紅色燈籠、高低錯落的盆栽、飛起的檐角和連綿的山峰……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村容村貌的整治和提升,讓李祖村成為了一個擁有“詩與遠方”的夢里田園。 助力打造共富鄉村,讓李祖村“有產有業”“有根有魂” 從2011年開始,“千萬工程”實施進入第二階段,美麗鄉村建設為廣大鄉村帶來了產業、文化和城鄉重構的變革。在這一時期,李祖村開始全面打造村里的產業和文化生態。 “招商引不進、創客待不住、游客留不住、收入提不起,成為三年前我剛到李祖村時面臨的主要問題。” 金靖說。 金靖和其他團隊成員分析了李祖村的優勢:美麗鄉村,古樸渾厚,原生態保存較好;從城里過來,最近的車程只需15分鐘左右;位于“德勝古韻”美麗鄉村精品線上,人流量和商機較多。 只有讓年輕人扎根農村,才能為鄉村發展帶來活力和動力。金靖和其他團隊成員商討確定了李祖村招商運營思路:建立農創客產業園,引入青年農創客,打造整村年輕化業態;選塑典型商鋪進行宣傳推廣,吸引更多商鋪入駐;在產業發展中注入文創元素,梳理李祖村村名故事、打造“有禮的祖兒”微信小程序、介紹店鋪故事和歷史,挖掘李祖村的“根”和“魂”。 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農創客來到李祖村。義烏市農創客發展聯合會為李祖村引入了34個業態,入駐的網紅店鋪通過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向外界介紹李祖村,帶來了可觀的游客量。一些原先在城里工作的本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成為村里眾多農創客中的一員。 農創客來了,游客來了,村民的收入也提上來了。村民們成為了房東、股東或員工,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不到5000元,增長到現在的5.2萬元。 “鄉村應該是‘詩與遠方’,但不應止于‘詩與遠方’。” 金靖說。 談及未來的發展,金靖介紹說,義烏市農創客發展聯合會正在籌備迭代升級李祖村農創客產業園,將其打造為義烏農創客孵化中心。 “我們將搭建共享平臺,為更多有志于投身鄉村建設的青年農創客提供策劃、設計、運營、培訓等創業服務,更好地助力‘千萬工程’。” 金靖說。 助力推進城鄉融合,讓李祖村成為“義烏人的后花園” 青年農創客們天馬行空的創意,牽起了城與鄉漸行漸近的根根絲線。社會組織搭建平臺、引線織網,織起了城與鄉深度融合的“連心網”。 走進李祖村懸掛著“鄉戀學堂”牌匾的老宅中,左手邊第一個屋子就是義烏市青年之家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的辦公地址。該中心主任金利賓告訴記者,中心于2020年入駐李祖村,并于2022年3月在李祖村組織舉辦了義烏市首屆青少年服務項目交流會,引導社會組織更好地關注鄉村兒童服務,促進城鄉融合。交流會期間,中心還邀請了浙江省內20余家社會組織,到李祖村交流分享青少年服務項目。 城與鄉的融合,不只是以城帶鄉,還要以鄉促城、城鄉互補。這其中,關鍵的一點是盤活農村的“有”,讓每寸土地、每處山水都充滿魅力。 義烏市青年之家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聯合義烏市農創客發展聯合會和村里的青年農創客,開展了 “童心助農”“青春義烏音樂會”“暑期夏令營”“鄉戀讀書會”等活動,帶領城市青年、兒童走進李祖村,讓他們近距離感受田園美景和鄉村美學,為李祖村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活力。 在銜泥小筑,孩子們學習制作扎染,了解染色工藝;在南瓜家糖水鋪,孩子們自己動手搓芋圓;在田間地頭、山上水邊,孩子們拔花生、摘南瓜、做木工,體驗勞動的快樂…… 這是2022年7月義烏市青年之家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開展的“行走的鄉村”社會實踐·李祖站一日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服務中心帶領城市里的孩子們參與李祖村的多個青年農創客項目,引導孩子們深入了解李祖村、了解不同職業背后的故事,并體驗農村生活。在快樂的“吃喝玩樂”中,孩子們度過了難忘的一日,走的時候戀戀不舍。 社會組織以創新實踐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實地探訪義烏市文化用品行業協會 國外采購商在2023中國義烏文具禮品展覽會上選購文具。 義烏市文化用品行業協會打造了科睿特數字品牌服務中心,以創新賦能企業發展,以品牌助力市場繁榮。 義烏,是一座建在市場上的現代化城市,這座城市的根與魂就是“市場”。在探索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典范城市的進程中,如何在“一帶一路”支點城市的打造中探尋具有義烏特色、浙江特色、中國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成為新的歷史時期擺在義烏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對義烏國際商貿城的考察,給了當地商戶、小企業主代表、行業協會商會代表極大的信心和鼓舞。義烏市文化用品行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會長黃昌潮有幸在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三區3樓的會長辦公室,記者聽黃昌潮講述了協會如何積極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在時代大潮中不斷求新求變、引領行業發展的奮進歷程。 “抱團發展”:凝聚行業力量 助推轉型升級 作為一個在義烏文化用品領域活躍了30多年的本地人,黃昌潮對全市文化用品行業的發展情況極為熟悉。 黃昌潮介紹說,文化用品行業是義烏市日用消費千億級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曾幾何時,“小企業、散發展、低端化、低廉品”是外界對義烏小商品的共同認知。持續引領文化用品行業提質升級、實現產業轉型,成為協會成立20多年來不懈探索的目標和方向。 人們認識到,全市文化用品類企業必須凝心聚力,才能下好高質量發展“這盤棋”。協會積極整合行業資源,引導企業抱團發展,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通過實地走訪、舉辦座談會等形式,征集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訴求,及時向政府部門反饋,助力義烏市優化營商環境。 要破除人們對義烏小商品的傳統認知,必須用高品質的產品說話。從2017年開始,協會創立并承辦了中國義烏文具禮品展覽會,通過“聯合訂貨會+新品發布會+傳統展會”的模式,為義烏市文化用品類企業搭建展示窗口和交流平臺。 通過中國義烏文具禮品展覽會和中國義烏文化用品秋季展覽會,協會將世界各地優秀的企業和客戶邀請至義烏,源源不斷為行業發展引入先進經驗、注入新鮮創意。借由展會,義烏市的多個品牌文具產品聲名鵲起,“義烏造”的名聲越來越大。 歷經7年,中國義烏文具禮品展覽會培育了行業內眾多新銳品牌,成為文化用品行業的風向標。2023年展會現場成交額達8.32億元,為推動義烏乃至全國文化用品市場的繁榮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義烏市文化用品行業在產品質量、設計造型、專利研發、年成交額等方面,均居全國前列。 “中國制造”:樹立品牌意識 提升核心競爭力 從販賣商品到自產自銷,從貼牌生產到自有品牌,“中國制造”不斷提升的品質與品牌,展現了義烏的活力與創造力。 義烏市場形態的變化,折射出中國制造業順應發展大勢轉型升級的步伐。與全市、全國、全球市場同頻共振的義烏市文化用品行業,創新的腳步始終穩健。 不斷升級創新、不斷超越自我。協會積極引導全市文化用品類企業樹立品牌意識,注重產品質量和研發設計,在產品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和國際文化元素,以提升“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 為引導行業實現差異化發展,協會指導會員企業集中精力做優做強一個品類,用專注實現專業,打造產品的品牌形象,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引領行業發展中,協會鼓勵會員企業研發好玩又好用的文化用品。同時,積極傳播未來文具創新理念,引導會員企業將文化用品打造為可觀可賞、可愛可用的藝術品和裝飾品。 “正是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不斷的超越自我中,義烏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小商品經濟發展之路。” 黃昌潮說。 為幫助義烏市文化用品類企業打造產、銷、研一體化平臺,2019年12月,協會打造了“文具科技智造園”,重點聚焦產品的外觀、環保、功能、品質升級等關鍵環節進行研發,提升產品設計品質,鞏固和拓展義烏文化用品行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品牌出海”:讓世界了解義烏 讓義烏走向世界 插上“一帶一路”與“互聯網+”的翅膀,邁入新時代的義烏,“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的步伐更加穩健。 當前,文化用品類的傳統企業面臨著由外銷轉內銷的巨大壓力。協會緊跟全市“品牌出海”計劃,與京東平臺合作成立文具產業帶,研發義烏“詠鵝”文化原創IP,憑借優質的“中國制造”產品打開海外市場。同時,協會與印度尼西亞等國簽訂辦展合作協議,帶領有品質、有品位、有品牌的產品走出國門,搶占海外市場。 隨著義烏外向度的不斷提升,協會也加強了與國外協會間的交流與合作,陸續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韓國、越南等國的文具協會建立聯系,并多次赴新加坡、馬來西亞參加國際性文具論壇、會議。 在協會的科睿特數字品牌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了由協會研發的文化用品IP——胖乎乎的可愛熊貓和帥氣可愛的駱賓王。小駱賓王穿著現代服裝,背著小書包,搖著撥浪鼓,儼然一個正準備開心上學去的“小兒郎”。可以想象,隨著成千上萬件義烏市文化用品走出國門,更多的外國人會了解到中國特有的“國寶”熊貓和義烏才子駱賓王。 “目前,協會正籌備11月份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自辦展會。我相信,中國的文化用品必將以創新的理念、深厚的文化在世界舞臺上展現獨特的魅力。” 黃昌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