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仁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積極申報2023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并精心策劃實施大渡口區“五社聯動”助力未成年人關愛幫扶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以下簡稱項目),聚焦大渡口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積極發揮中央財政項目的示范引領作用,借助“五社聯動”(即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社會慈善資源及社區志愿者聯動)力量,延續并深挖社工服務效果,嘗試打通一條大渡口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有效渠道,著力推進全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
“項目在‘五社聯動’機制支撐下實施‘123N’行動策略,以區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為依托,引入青少年事務社工和心理行業專家兩種角色,通過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的困境未成年人保護網絡,輻射全區困境未成年人開展心理健康系列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據了解,項目主要面向當地鋼城實驗中學、長征學校等10所中小學校的困境未成年人,定期開展心理減壓、課業輔導、自信心提升、生命教育等支持性服務。為了保證項目順利開展和服務效果,中心按階段組織實施相關活動和開展有關工作內容。
第一階段,中心安排社工通過上門走訪、電話隨訪、問卷填寫、量表評估等方式,了解轄區困境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狀況。同時,根據入戶掌握的實際情況,形成了一份較為詳細的服務對象基本需求清單,匯總整理了包括興趣愛好、生活物資、學業提升、情感陪伴等在內的各方面需求,并主動和各方資源進行精準對接。中心還通過中國志愿服務網招募入戶走訪志愿者,共計67名志愿者參與其中,累計志愿服務時長850余個小時,針對有需求的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一對一定期入戶探訪,形成長效幫扶機制。
中考期間,莉莉(化名)因家中遭逢變故,爸爸離世、媽媽入獄,不僅中考失利,還面臨著情感和生活上的諸多困難。中心積極采用“物質+服務+心理”的幫扶方式,為莉莉提供心理疏導,幫助她融入舅舅一家的生活,還根據興趣愛好輔導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個性化幫扶服務,增強其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同時,中心鏈接愛心企業一次性資助5000元學費,以及每月定期資助300元生活費直至莉莉成年。
關愛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責任。中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一步擴大項目的影響力。一方面,通過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困境未成年人的“微心愿”,鼓勵社會愛心人士認領;另一方面,中心和社區聯動,邀請有愛心的家庭與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結對幫扶。
“雄雄(化名)父母都是聾啞人,孩子缺少正常交流會感到孤單,剛好我的孩子和雄雄同齡,也喜歡畫畫,他們之間應該有很多話題可以交流,我就想帶著孩子過來陪伴一下雄雄。”家住曾家巖社區的黃同學和他的媽媽與雄雄一家愛心結對,像這樣的幫扶家庭還有12戶。
第二階段,中心從收集來的127份未成年人基本情況調查問卷和少兒心理健康調查表中分析得知,當前大渡口區困境未成年人出現網絡成癮或網癮傾向的現象較為常見,家庭關懷不夠,未成年人社區活動參與度低。
為此,中心積極組建心理專家團隊,針對親子家庭開展“親子溝通”課堂,提升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技巧,重點改善親子關系。同時,組織開展游園活動,讓孩子敞開心扉和心理專家溝通,了解孩子真實想法,由心理專家對孩子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評估,對有需求的孩子及時進行干預。
此外,中心還集中開展“向陽而生”系列成長營活動,主要以情緒調適、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網絡成癮、安全自護以及志愿服務實踐為主,充分挖掘未成年人的內在優勢和外在資源,幫助未成年人正確認識自己,提升自我效能感。通過情景演練、挑戰游戲等環節,引導其主動思考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處理遇到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未成年人找到目標理想,協助他們做好人生規劃。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還以提升大渡口區社會組織服務能力為目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邀請本土社工機構積極參與其中。從前期活動策劃準備、溝通協調,活動中期組織開展,活動后期總結反思、資料歸檔等,全流程示范引領,有效幫助提升本土社會組織服務困境未成年人的工作能力,有效激發大渡口區社會組織內生動力,為當地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供可持續的專業力量,進一步擴大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的示范性和影響力。
截至目前,項目得到了大渡口區政府、區教委、區公安分局、團區委、區婦聯等多個部門的支持,累計服務235人,直接服務502 人次,發放50份助學包,完成80余人次心理咨詢,鏈接17件心愿禮包及現金資助3萬余元。
下一階段,項目將持續針對轄區還未開設專職心理健康課程的學校,定期開展自我認識、人際關系、情緒調解等支持性服務,實現“心理健康進校園”全覆蓋。通過服務有效回應全區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需求,協助困境未成年人解決問題、緩解情緒、調整狀態、提升自信心,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質,繼續整合轄區資源聯動各職能部門共同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推動家校社聯動,豐富未成年人保護支持體系,為困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本文由重慶仁懷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