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丁中平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民政工作的政治屬性、職責使命、目標任務、著力重點、發展動力、根本保障,為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時代新征程,重慶市民政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將學習成效轉化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轉化為擼起袖子加油干、推動重慶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 必須保持政治站位上的清醒和堅定,全力在“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民政見行動”上展現新作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這一重要論述是對民政工作政治屬性的深刻詮釋。重慶市民政系統要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屬性,在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中彰顯民政政治擔當。一要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把組織學習《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同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結合起來,把對黨忠誠體現在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行動上,體現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實效上。二要心懷“國之大者”,在服務全局中推進民政工作,在謀劃一域中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現實問題。三要健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民政部工作要求閉環落實機制,經常對標對表,強化專班運作、打表推進、評估分析、督查考核,定期跟蹤問效、盤點銷號,確保時時抓在手、處處抓得實、事事抓到位。 必須保持職責定位上的清晰認識,全力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上展現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政工作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這一重要論述明確了民政工作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地位作用,為推進民政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重慶市民政系統要立足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民政職責,努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貢獻民政力量。一要在促進共同富裕中作出新貢獻。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兜住兜準兜好民生底線,確保共同富裕路上一個都不少。健全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制度機制,更好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二要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作出新貢獻。在持續抓好老有所養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老齡工作體系,統籌推動對老年人的服務擴展到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確保老齡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難有人幫。三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作出新貢獻。加快發展養老服務產業、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等,更好發揮民政服務在促消費、擴內需中的積極作用。加強行業協會商會建設,更好發揮其服務產業振興、改善行業管理、助推經濟發展的功能作用。落實黨對行政區劃工作的領導,更好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四要在建設文化強國中作出新貢獻。深入挖掘民政文化豐富內涵,大力弘揚扶危濟困、孝老愛親、助殘救孤、樂善好施、守望相助、慎終追遠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治理高價彩禮、低俗婚鬧、大操大辦、散埋亂葬等陳規陋習,發揮區劃地名在傳承中華文脈、留住美麗鄉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五要在維護國家安全中作出新貢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健全完善民政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制度機制,強化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提升邊界治理效能,促進邊界地區平安和諧。 必須秉承民政工作的民本情懷,全力在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重慶市民政系統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一是堅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強化兜底保障工作,做好分層分類救助、擴圍增效救助、數字賦能救助、“物質+救助”“慈善+救助”“黨建+救助”等“六個救助”。二是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政保障能力、要素資源供給、居民收入等,分期分步、穩妥有序地開展好各項工作,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完善政策,堅決不搞“一刀切”,讓民政工作更貼合地方實際和群眾需求。三是堅持需求導向、協同增效,加快優化民政服務供給,推動社會救助從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向更多低收入家庭、低保邊緣家庭擴展,養老服務從特殊困難老人向全體老年人擴展,兒童福利從孤困兒童向所有需要幫助的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等擴展,推動從以物質保障為主向物質與精神兼顧拓展、從以維護基本生活為主向維護權益與尊嚴拓展,不斷滿足群眾的新需求。 必須改進民政工作的方式方法,全力在提升民政工作能力上展現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黨的創新理論在民政領域的具體體現,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導性和針對性。重慶市民政系統要強化改革創新意識,運用改革創新的能力本領,為民政事業發展拓寬道路。一要以系統化為總攬。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協同增效改革,推動內部協同和多跨協同,完善協同制度和機制,加強政策聯動,打好政策組合拳,發揮政策疊加優勢,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加強資源整合,打造社會救助、社會組織、公益慈善三大服務聯合體,以及“民呼我為”綜合服務平臺和民政綜合行政執法隊伍,整合民政資源,聯動其他部門資源,鏈接社會資源,實現惠民更加有感。二要以數字化為驅動。圍繞數字重慶“1361”整體架構和民政部“金民工程”應用,堅持面上推進、點上突破,突出抓好渝悅救助、渝悅養老等應用開發,抓實“跨省通辦”“一網通辦”“一件事一次辦”,倒逼各項民政工作要素重構、流程重塑、功能重組、機制優化,全面提升民政工作精準化、精細化水平。三要以法治化為保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對標對表做好“大塊頭”立法的同時,結合實際先行先試,探索開展“小快靈”“小切口”立法,不斷增強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四要以標準化為規范。堅持務實管用的原則,加快補齊標準短板,確保重要法規政策的落實有具體可操作的實施標準,重點抓好直接面向服務對象的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升群眾滿意度。五要以社會化為協同。進一步厘清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吸引更多市場資源和社會力量到民政領域建功立業,確保形成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力社會的協同聯動機制。六要以專業化為支撐。加強與高校等合作,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孤殘兒童護理、殯葬管理等領域人才隊伍專業技能,為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