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回望2023·重慶 八大溫暖行動提升群眾幸福感

時間: 2023-12-20 08:56   來源:中國社會報

兒童之家。

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本報記者   祝   闖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重慶市民政局黨組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全市民政系統堅持學用結合,實施川渝合作行動、精準保障行動、治理強基行動、渝悅養老行動、渝童守護行動、地名鄉愁行動、善滿山城行動、逝有所安行動等“八項行動”,以實打實的舉措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提升群眾幸福感。

川渝合作行動——

兩地民政資源共享,群眾辦事更加高效、獲得感更強

9月8日,四川省民政廳、重慶市民政局聯合兩地相關部門共同舉辦了川渝行業協會商會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有效推動川渝行業協會商會加強業務合作,進一步發揮社會組織聯系政府、統籌行業、服務企業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作用,此舉是川渝合作行動的一個縮影。2023年,川渝兩地舉辦了廳(局)長專題座談會,制發合作重點任務清單,細化明確33項重點任務。“川渝通辦”結婚登記1.8萬件、離婚登記5916件、殘疾人兩項補貼申領13件次。聯合實施“川渝號”助浴快車項目,為兩地4172名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免費助浴服務。

精準保障行動——

“重慶救助通”覆蓋全域,困難群眾兜底保障更有溫度

作為社會救助改革創新數字化、信息化的一項具體實踐,民政部開展的“救助通”試點在重慶落地開花,“重慶救助通”實現41個區(縣)全覆蓋,困難群眾足不出戶就能申請救助。今年以來,“重慶救助通”累計線上受理22.34萬人次,其中符合條件的納入保障,暫不符合條件的納入動態監測。截至11月,全市有城鄉低保對象77.42萬人,從2023年9月1日起調整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相關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增長2.5%和3.27%。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進一步健全完善,數據庫動態更新137.04萬名,及時將24.43萬脫貧及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救助供養范圍。實施臨時救助10.6萬人次。為流浪乞討人員提供心理輔導等專業服務1900余人次,救助務工不著臨時遇困人員6197人次。全面推進“精康融合行動”,打造“渝康家園”康復服務品牌,掛牌1100余個街鎮(社區)康復服務站(點),為2.4萬余名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康復服務。殘疾人兩項補貼惠及49.5萬殘疾人。

治理強基行動——

鄉村規范發展、社區示范帶頭,基層干部負擔輕、干勁足

基層治理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城鄉和諧發展。重慶民政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迭代升級村級組織“四清單一目錄”,出臺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的重點措施,持續減輕村(社區)負擔。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實施“頭雁工程”,示范培訓2400名村(社區)干部,評選表彰10名最美社區工作者。出臺城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指導目錄,社區綜合服務體示范點達到20個。開展和諧村(社區)示范創建,確定265個創建培育單位。實施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千百工程”,打造8個國家級、40個市級、200個區(縣)級示范點。深入推進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建設,累計建成區(縣)社會工作指導中心41個、鄉鎮(街道)民政服務站(原社工站)1000余個、村(社區)社會工作室1萬余個。社會組織黨的工作、監督管理實現全覆蓋,助力企業解難紓困,服務全市就業大局,面向高校畢業生發布崗位1.08萬余個、實際招聘6106人。

渝悅養老行動——

居家養老有站點、健康養老有基地,老人就餐、生活更便利

重慶民政推動出臺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意見,制定發布全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推廣“機構建中心帶站點進家庭”可持續社會化運作模式,建成老年食堂742家、打造“中心帶站”聯合體216個、整合社區養老服務站2728個。今年,全市新增家庭養老床位1100余張、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1.3萬余戶。改造提升鄉鎮敬老院35家,實施“公建民營”441家,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研究制訂《關于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的實施方案》,累計提供助餐、助醫等服務70余萬次。組織開展“養老服務監管效能提升年”活動,評選三星級以上養老機構90家。深入推進康養小鎮建設試點、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成功打造綦江橫山、石柱黃水等7個康養小鎮、4個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31個市級森林康養基地。1308家養老機構接入智慧養老平臺視頻監控終端,在線辦理養老機構等級評定230件。

渝童守護行動——

制度擺在前、機制全跟上,把兒童保障好、保護好

今年以來,重慶市民政局將適齡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及時納入教育保障和控輟保學范圍,聯合多部門制定監護困境兒童救助保護辦法,出臺全市加強鄉村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意見。發放1.65億元保障1.18萬余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資助884名孤兒、680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就學,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項目資助兒童54人次。通過“家校社”多方協同,兒童主任、心理咨詢師、志愿者等開展多元服務,日常安全防范和重點打擊犯罪相結合,著力構建起覆蓋到戶、監護到人、關愛到心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精準排查城鄉留守兒童,持續推進“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兒童安全守護“十防”工作,強化寒暑假困境兒童、留守兒童安全風險防范。開展“童心相伴”困境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15個試點區(縣)服務兒童約4.6萬人次。

地名鄉愁行動——

豐富地名文化傳承載體,城市有記憶、鄉愁可觸摸

今年以來,重慶民政著力開展區劃戰略和歷史文化研究,建立行政區劃工作請示報告制度,推動建立行政區劃調整部門聯審機制。建成省級區劃地名歷史文化展示館,編纂出版首套省級地名文化叢書《重慶地名文化故事》,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轉化圖錄典志編纂項目。出臺全市地名命名更名工作規程等5項配套制度和市級歷史地名鑒定辦法。完成全國“深化鄉村地名服務 點亮美好嘉園”試點,設置歷史地名標志25處。聯合五部門印發全市鄉村地名建設實施方案,命名鄉村地名1515條。持續抓好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完成省級界線鄂渝線和縣級界線第五輪聯合檢查。制定界線管護10項制度,全面落實省級界線界樁管護費用。推進鄉級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工作,累計勘定5553千米。更新編制行政區劃簡冊和重慶市地名圖冊。

善滿山城行動——

種下慈善種子開出幸福花,山城慈善幫大忙、救急難

山城重慶亦是慈善之城。為大力發展慈善事業,今年,重慶市民政局接連開展了“中華慈善日”“重慶慈善周”等主題活動,讓慈善理念深入人心,全市慈善氛圍愈加濃厚。4月,由重慶市慈善總會主辦的“鄉村振興·重慶專場”籌集資金3.32億元。“99公益日”期間,全市募集善款4.28億元。截至11月,今年全市慈善組織接受慈善捐贈款物17.63億元,惠及困難群眾達500萬人次。印發全市城鄉社區慈善基金設立和管理指引,明確城鄉社區慈善基金設立方式、各方管理職責、制度建設,規范城鄉社區慈善基金的籌集渠道、使用范圍、資產申請審核撥付流程、剩余財產處理和信息公開。目前,全市設立社區慈善基金277個,籌集資金超過9000萬元,幫助解決群眾“小急難”問題7000余個。1至11月重慶福彩實現銷售40.39億元,同比增長27.04%。全市城鄉社區志愿服務站點參與志愿者416萬人次、服務群眾1414萬人次。

逝有所安行動——

探索林墓合一、抓實服務監管,殯葬改革服務民生關鍵處

為扎實抓好民生實事辦理,今年,重慶民政編制城鄉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專項規劃,將殯葬設施建設補助資金納入市級預算,制訂《重慶市林墓復合利用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在11個區(縣)開展林墓復合利用建設試點工作,實現資金、規劃、用地等方面重大突破,全市城鄉公益性殯葬服務設施完成投資1.49億元。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殯葬改革行動方案,細化未來5年目標任務安排,確保2027年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實現區(縣)和街鎮服務全覆蓋。制定《殯葬便民利民惠民十項措施》,減免首次遺體運輸費政策覆蓋全市。強化多跨協同,聯合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加強對喪葬服務的規范管理,殯葬服務秩序更加規范。

外抓民生服務,內推管理升級。為全面加快民政工作迭代升級步伐,今年以來,重慶民政著力推進數字民政建設工程、創新民政建設工程、平安民政建設工程、法治民政建設工程和效能民政建設工程等“五大工程”。截至目前,數字民政建設工程實現架構核心業務6項、一級業務24項、二級業務76項、業務事項353項,編制形成“1+6+N”的數字民政總體架構。創新民政建設工程開展“救助通”、婚姻登記“跨省通辦”等試點工作,實現民政14項行政許可事項100%網上辦,極大壓縮辦結時限。平安民政建設工程深化落實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和“兩單兩卡”制度,一批積案老案重訪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全市民政領域網絡輿情總體平穩,安全生產事故“零發生”。法治民政建設工程修訂民政三級行政權力清單、實施清單及全市民政行政處罰裁量權適用規則,啟動市級民政法治工作聯系點,批準發布15項地方標準。效能民政建設工程舉辦30個民政干部隊伍培訓班次,推廣民政資金監管平臺運用,將18類民政對象約75.2萬人、50余項補貼資金納入平臺統一監管發放,累計安全發放734萬人次,涉及資金20.9億元。

“八項行動”和“五大工程”的高效開展,讓重慶各個民政領域改革穩步推進,打造了一批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民政工作亮點,全市民政系統整體智治邁出實質性步伐,為民政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繼往開來,2024年,重慶市民政系統將鉚足干勁,擔當作為,奮力推動全市民政整體工作實現西部領先、跨入全國一流,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征程中譜寫民政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