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在青島即墨古城舉辦新中式集體婚禮。 老人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助老食堂就餐。 “三級網絡”助力可持續發展 今年,青島市民政局持續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積極構建機構、街道(鎮)、社區(村)三級功能互補、層級聯動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體系。 青島市將星級養老機構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供給主體,整合聚集星級養老機構的醫療、護理等資源,向街道、社區和家庭釋放。在資金、財稅、水電氣熱等方面制定綜合性扶持政策,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289家,建設養老機構床位4.6萬張,全市共有三星級以上養老機構104家,其中五星級19家。打造“中國山東·青島國際養老產業與養老服務博覽會”平臺,招引泰康、融創、九如城等全國知名養老服務企業落戶青島,形成了一批連鎖化程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產業集群。探索發展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養合作、兩院一體、居家巡診等多種醫養結合模式,全市共建成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260家、醫養結合型床位3.68萬張。 青島市將街道(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定位為居家養老服務主陣地,承接養老機構輻射的資源,并進一步向社區、家庭延伸。在全市136個街道(鎮)建設了142處標準化、規范化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實現街道(鎮)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每處中心面積達1000平方米以上,設有助浴助餐、中心廚房、集中托養等功能區,成為集托養、社區、居家養老于一體的養老服務綜合體。建立政府政策扶持下的市場化運營機制,連鎖化、專業化、品牌化運營全市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破解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小散弱”、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等問題。對街道(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及社區(村)養老服務站,政府免費提供房屋設施,給予一次性建設獎補。每年對街道(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情況進行考核,并通過差異獎補制度,引導激勵街道(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提升服務品質。 青島市加快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整合社區(村)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用房和閑置房屋等資源,通過新建、改建、日間照料中心升級改造等方式,已建成村和社區養老服務站813個。各服務站充分發揮前沿陣地作用,科學設置助餐、助浴、康復護理等服務項目,將專業養老服務延伸到社區(村),推進養老服務資源在機構、街道和社區間合理流動、高效配置。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全方位延伸至助餐送餐等領域。813個服務站全部實現刷社保卡就餐,依托線上補貼支付結算系統,實現老年人“一次登記、全城通享”。 用心用情用力書寫民政溫暖答卷 今年以來,青島市民政局緊盯人民群眾“急難愁盼”,按照山東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1261”行動計劃要求,用心用情用力辦好各項民生實事,努力交上一份厚重溫暖的民政答卷。 青島市全力做好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今年1—11月,全市確定城鄉低保對象7.8萬人、城鄉特困人員1.3萬人,臨時救助困難居民2萬人次,按時足額發放救助資金9.8億元。為3.5萬困難殘疾人、9.7萬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護理補貼3.75億元。推廣“物質+服務”多維救助,建立慈善“救急難”信息對接服務平臺,實施“救急難”項目12個,服務困難群眾3萬余人次。 青島市推動96個村改社區向城市社區轉型,打造新型社區鄰里中心60余處。建立村(社區)出具證明工作“提醒糾正曝光”機制,制定村級組織“三張目錄”“三張清單”,持續為社區減負增效。引導行業協會商會減免會員企業會費1000余萬元,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78家。建立慈善組織綜合監管機制,建立社區慈善基金239只,募集資金2760多萬元。開展“慈善一日捐”“中華慈善日”公益宣傳等活動,募集善款2.17億元,啟動慈善項目210余個,幫助10萬個家庭和個人渡過難關。 青島市搭建監控視頻AI識別應用平臺,開發線索發現上傳程序,1900余人次流浪乞討人員得到及時救助。舉辦集體婚禮60余場,辦理結婚登記5.1萬余對,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近萬人次。出版《青島地名詞典》,制定發布市、區(市)兩級第一批地名保護名錄,命名重慶高架路、遼陽快速路等城市新建道路100條。通過“您有意見跟我說,我們為您來解決”全市民政領域民生傾聽主題活動等途徑,全年受理群眾意見建議、政策咨詢4000余件,全部及時辦理答復。實施“訪千家、聯萬戶,察民情、知民憂,辦實事、惠民生”專項行動,市、區(市)兩級民政干部職工走訪困難群眾、服務對象、服務機構7500多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