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堅持不懈開創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2023年慈善事業發展綜述

時間: 2024-01-12 09:14   來源:中國社會報

本報記者   趙曉明

守望相助、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走好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慈善發展之路,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2023年,慈善力量堅持黨的領導,踐行黨的宗旨,響應黨的號召,當好黨的助手,充分發揮慈善事業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推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這一年,慈善事業發展碩果累累,一系列數據見證發展成效:截至2023年11月15日,全國共登記認定慈善組織超過1.3萬個,凈資產合計近2000億元;全國累計成立慈善信托1544筆,信托合同規模63.33億元。

這一年,慈善力量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在鄉村振興、應急救援、科教文衛、生態保護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修訂到修正

愛心善舉沐浴法治陽光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良法善治,民心所向。

2016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標志著我國慈善事業進入法治化時代。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公益慈善、應急慈善等新情況、新需求的出現,慈善法亟須作出回應。延續開門立法的慣例,2022年12月,慈善法迎來初次修訂,針對個人求助等輿論熱點作了法條更新。

2023年以來,民政部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慈善法修法工作,多次主持召開(參與)慈善法修訂研討會,陪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開展慈善法調研,并提出了慈善法修改需進一步研究的重點問題及修改建議等。

2023年10月22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對慈善法修正草案進行了審議。根據各方面意見,采用修正方式對現行法的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完善。10月25日,慈善法修正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2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慈善法的決定,完善促進措施,規范慈善活動,強化領導監督,增設應急慈善專章,規范個人求助。新修改的慈善法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

依法規范捐贈、受贈行為,增強透明度,主動接受監督,讓每一份愛心善意都及時得到落實,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慈善事業規范管理提出的明確要求。2023年,民政部啟動實施“陽光慈善”工程,通過開展政策宣講、監督管理、信息化建設、制度建設等工作,進一步提升慈善事業公信力。民政部發揮“標準化+法治化”耦合效應,推動《社會捐贈管理規范》和《社會捐贈術語》申報國家標準工作,跑出慈善法治“加速度”。

為加強慈善組織規范管理和培育發展,民政部組織實施民政部登記的慈善組織(基金會)2022年度年報(年檢)工作,完善公開募捐方案備案要求,起草《公開募捐方案備案工作指引》,加強慈善組織公開募捐方案備案管理。配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開展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認定等工作。開展慈善信托稅收優惠政策、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標準等事項研究,強化對慈善信托的事中事后監管,等等。

2023年以來,民政部致力于推動互聯網公益慈善規范發展,對29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加強指導。同時,依托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舉辦公益慈善論壇。

從文化到服務

推動慈善力量迸發蓬勃動能

慈善是社會文明和諧的重要標志,是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道德實踐。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認為,當代中國的慈善事業,注入了中華慈善文化,打上了現行制度與技術進步的烙印。

2023年9月5日,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舉行,隆重表彰144個在慈善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個人、慈善項目和慈善信托。國務委員諶貽琴出席并講話,提出要堅守公益初心,弘揚慈善文化。

9月5日也是第八個“中華慈善日”。圍繞“攜手參與慈善,共創美好生活”主題,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弘揚慈善文化,營造人人向善的濃厚氛圍。

9月15日至17日,以“共建現代化慈善,聚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第十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專設慈善高質量發展成果館和美好生活體驗館,吸引了來自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海外的2931個機構和項目、2882個產品參展;意向對接重大捐贈項目、消費幫扶產品采購及產業投資等資金逾79億元。

2023年,慈善力量拓展服務領域,積極發揮作用。在社會救助方面,各地民政部門建立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聯動機制,讓公益慈善資源更高效地惠及困難群眾,把基本民生保障的網底扎得更密更牢。在防災減災方面,2023年,我國華北、黃淮、東北等地遭受暴雨洪澇災害,社會各界捐贈救災款物超過16億元,藍天救援隊等社會救援力量緊急奔赴一線,為防汛救災作出積極貢獻。

從調研到實踐

引領慈善下實功見實效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面對慈善事業發展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司在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制訂調研工作計劃和工作措施,選擇4個課題,足跡踏遍北京、河北、遼寧、浙江等12個省份25個市(地、州、盟)37個縣(市、區、旗),進鄉村,入基地,在實地調研中把握慈善事業脈動。

離基層越近,離辦法也就越近;離群眾越近,作決策也就越實。通過在福建省、山東省開展典型案例解剖式蹲點調研,慈善事業促進司梳理形成了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和成果轉化運用清單,對照清單持續推動調研成果轉化。

各地民政部門以相關民生項目為抓手,以慈善為動能,開展慈善發展情況、問題和需求調研,并結合調研結果,以問題為導向,扎實開展為民解憂辦實事項目,著力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用心用情增進民生福祉。

新時代新起點,公益慈善事業在助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迎來快速發展的重大機遇。民政系統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政治建設為統領,錨定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一手抓規范管理,一手抓扶持發展,提高慈善監管的穿透力和有效性,以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