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傳統書畫藝術研究會舉辦“辰龍獻瑞 翰墨迎春——新春送福系列活動”。 文/圖 本報記者 張路曦 新春將至,年味漸濃。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月31日,北京傳統書畫藝術研究會邀請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書法家以及文化志愿者等,在北京市海淀區總工會青龍橋辦公中心舉辦“辰龍獻瑞 翰墨迎春——新春送福”系列活動。 冬日寒風凜冽,但阻擋不住人們迎接新年的喜氣。早上9點30分,雖然離活動開始還有20分鐘,但在青龍橋辦公中心一層大廳,已有眾多職工來到現場等待。 隨著墨香四溢,多位書法家在春聯紙上提筆揮毫,各顯身手。隸書、行書、草書、楷書、篆書等各種字體書寫的春聯被志愿者們鋪平晾干后贈送給職工們。大家讀著一副副寓意吉祥如意、平安健康的春聯,現場笑聲不斷,空氣中彌漫著春節將至的歡樂氣氛。 不少職工還在新春活動背景墻前捧著可愛的龍玩偶與春聯拍照留念。“接福啦!”職工譚女士感慨,“書法家們書寫的春聯內容有家國、有情懷,寓意深刻,讓我們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就讀于北京某小學三年級的亮亮(化名),是本次活動中最小的書法創作者。他的書法老師于辰認為,書法在青少年群體中起到了重要的文化傳承作用,孩子們通過書法可以了解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歷朝歷代的發展過程,能夠受到一次較為系統全面的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北京市的很多學校都開設傳統文化課,書法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還有像北京傳統書畫藝術研究會這樣的社會組織,也會送傳統文化進校園。亮亮接觸書法也就一年時間,但長進不小。”于辰說。 當記者問及孩子為什么喜歡書法時,有些靦腆的亮亮立刻神采奕奕:“沒什么原因,就是喜歡!” 據了解,在新春來臨之際,北京傳統書畫藝術研究會邀請中國書法協會30余名書畫家和非遺傳承人,書寫8000多套春聯、福字,制作3000多個卷軸、紅卡、剪紙、糖畫等非遺文化藝術品,先后走進完美世界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促使傳統文化與大廠年輕人雙向奔赴;走進中國盲文圖書館和海淀區殘聯,為1600名殘障朋友送去新春祝福;走進西北旺街道、海淀街道以及香山街道,為1200多戶社區居民送福到家;走進北京市老年醫院,為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送上關懷和傳統文化“年貨”盛宴。 海淀區殘聯宣文部主任宋瑞善告訴記者,邀請社會組織及志愿者為殘疾人新春送福是殘聯一項重要的公益文化活動,深受殘障朋友的歡迎。“特別是,通過這一活動,殘障朋友也學習到用自己的所長關愛他人,傳遞更多愛。” “‘新春送福系列活動’已成為北京傳統書畫藝術研究會堅持十年的品牌項目。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節日深度融合,更容易走進年輕人的心里,走進他們的生活,讓傳統文化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時尚追求,進而推動他們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發揚者。”北京傳統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劉欣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