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冉冉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和《中國聽力健康現狀及發展趨勢》報告測算,中國老年聽障群體規模達1.2億人。老年聽障不但影響老年人對聲音的感知以及日常交流,同時常伴有耳鳴,并增加跌倒、抑郁、孤獨和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2023年8月,騰訊公司通過“科技+公益”模式,在國家耳鼻咽喉疾病臨床研究中心指導下,聯合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耳鼻咽喉醫院、深圳市龍崗區社區健康服務管理中心、深圳市龍崗區第五人民醫院、深圳市龍崗區春暖社工服務中心等單位,在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的13個社康中心,為3000名老年人完成聽力篩查,并提供聽力健康科普、聽力義診、助聽器試戴等全流程服務,為老年人的聽力健康保駕護航。 “社牛”變“社恐” “聽不清”的世界困難重重 今年60多歲的曾潔(化名)曾是一名性格開朗的“社牛”,在40歲出頭時便因病聽不清聲音,上年紀后聽力下降嚴重,產生許多不便,更是成了不愛與人交流的“社恐”。“有時會被誤會、被嘲笑,漸漸地連日常交流對象也只剩周圍幾位老人了。”曾潔表示,很希望能有一款效果好且價格適中的助聽器來解燃眉之急。“能聽清聲音了,我心里就敞亮了!” “聽不清”的世界是什么樣的?記者通過使用由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以下簡稱騰訊SSV)銀發科技實驗室研發的“銀發聽力健康”小程序,模擬出了聽力損傷的世界。小程序中設計了照顧孩子、家庭聚餐、看病就醫等6個生活場景,通過調節四個級別的聽力下降程度,體驗老年人“聽不見”“聽不清”的真實感受。比如在“看病就醫”場景中,“中度”聽力下降已需要十分費力地去聽醫生的用藥醫囑,而“重度”則只能在一片雜音中零星聽到幾個模糊字眼,幾乎喪失了接收信息的能力。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目前,全球65歲以上老年人中有三分之一存在聽力下降現象,老年聽障已成為中國社會乃至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研究表明,使用助聽器等聽力干預手段,可以讓有聽力損失的老年人,降低罹患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國家耳鼻咽喉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臨床聽力中心主任冀飛表示。 “老年人聽不到他人回應的聲音,或者只能看到別人說話的動作,卻聽不見內容,就很容易產生多疑、自卑、有攻擊性等心理問題。”深圳市龍崗區耳鼻咽喉醫院黨委書記曾憲海告訴記者,“還有不少老人,因聽力下降嚴重,導致跟外界交流減少。有些耳鳴癥狀嚴重的老人,還會影響睡眠質量。” 5—10分鐘便捷檢測 3000名老人完成聽力篩查 很多人覺得,上了年紀“耳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此忽略了日常檢測篩查,進而耽誤了治療時機。相關調研發現,我國耳病患者接受過聽力檢測的僅有7.4%,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在過去一年接受過聽力檢測的僅為8%。 為此,去年8月,深圳市龍崗區耳鼻咽喉醫院聯手深圳市龍崗區第五人民醫院下屬平湖街道的13家社區健康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社康),與騰訊SSV銀發科技實驗室等單位共同開展社康篩查,為期一個半月,共為3000名老年人免費提供了聽力篩查服務,同時在社康篩查現場提供聽力科普、聽力義診、助聽器試戴等服務,為老人后續到醫院就診提供幫助。 “篩查中,我們發現,有近900名老人為中度以上聽力受損。”據深圳市龍崗區第五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肖東浩介紹,“在篩查現場可以拿到龍崗耳鼻咽喉醫院的就診優惠卡,這樣去專科醫院做后續檢查和干預的時候將走優惠就診綠色通道。” 社康篩查過程中,騰訊“銀發聽力健康”小程序作為低成本、高效、準確的聽力篩查工具,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騰訊SSV銀發科技實驗室產品負責人楊博介紹,實驗室于2022年9月25日發布了國內首個集聽力篩查、聽力科普、聽覺模擬于一體的小程序——“銀發聽力健康”,并推出了“小程序+助聽器+聽力健康服務網絡”的全流程、系統化解決方案。 記者體驗發現,小程序進行聽覺能力評估主要通過三個模塊,即聽覺敏感度、言語識別度以及聽力障礙自查。只需戴上耳機,身處比較安靜的環境中,就可以進行檢測。檢測過程中,小程序內將播放大小、遠近、頻率不一的聲音,以及在不同程度的噪聲干擾中辨別語音信息。通過小程序,老人即便在自己家中,也能在5—10分鐘內準確便捷地進行聽力檢測,并系統了解聽力健康知識。 科技為健康插上雙翼 “15分鐘聽力服務圈”未來可期 盡管對老年人進行聽力篩查十分必要,然而在沒有小程序幫助的時候卻并非易事。“我們需要準備一個5平方米左右且密閉性非常好的小房間,在里面通過操作設備進行聽力檢測。”據肖東浩介紹,這間用于聽力檢測的小房子造價約14萬元左右,且無法移動,同時對操作人員要求也很高,需要提前進修半年才能操作設備。“由于場地、經費、人員的限制,如果沒有小程序幫助,聽力篩查不可能落地在社區,更不可能進入老年人家庭,讓他們自主操作。” 如今,科技的力量為醫學與健康插上雙翼,有了更廣闊的應用范圍和操作空間。“有了技術上的支持,未來我們可以去更偏遠、更困難的地區做聽力篩查,也能讓更多老年人方便快捷地了解自己的聽力狀況。”深圳市龍崗區社區健康服務管理中心主任徐良玉說。 事實上,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已有不少特殊人群受益。 1950年,19歲的崔玉琴成為一名抗美援朝部隊的隨軍護士。如今已93歲高齡的老人精神依然矍鑠,只是聽力狀況不容樂觀。騰訊的“老兵聽力康復關懷計劃”讓像崔玉琴這樣的老兵重獲新“聲”。 “對于老兵群體的聽力健康篩查、助聽器干預等公益服務我們會一直做下去。”據楊博介紹,對于很多上了年紀的老兵來說,到助聽器門店、醫院進行篩查和測聽是個難題。“通過數字測聽,我們用小程序代替線下傳統評估,以線上驗配打破時空限制。此外,我們把騰訊會議的智能語音AI賦能給相關企業,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更好的助聽器,讓老人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更好的產品。”楊博說,目前已經完成了河南、湖南、廣西3個省份2000余名老兵的聽力檢測、助聽器捐贈工作。 “現在國家倡導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下一步我們希望給老人建立一個‘15分鐘聽力服務圈’,結合縣、鄉和社區已有的服務機構、場地,為老人構建一個更加便利的聽力健康服務網絡。”楊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