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娜
近年來,河南省焦作市通過 “134”工作法,打造“慈善+鄉村振興”服務品牌,形成了具有焦作特色的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新畫面。2023年,全市參與鄉村振興的社會組織共183個,實施項目110個,投入款物4475.76萬元,受益群眾60.24萬人次。 聚焦“一個引領”
提高社會組織思想認識
焦作市高度重視黨建引領,實現了鄉村振興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同步走。鼓勵社會組織把國家關于鄉村振興的決策、政策支持納入黨建學習主要內容之中,切實增強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政治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探索“黨建+鄉村振興”模式,發揮社會組織黨建引領作用,鼓勵社會組織黨員積極參與,拓展結對幫扶廣度深度,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靶向化、精準化。 開展“三大活動”
推動社會組織廣泛參與
社會組織結對幫扶活動。制訂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方案,明確鄉村振興的工作目標、基本原則、工作任務、工作要求及結對關系。與市鄉村振興局聯合召開全市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業務對接會,鏈接供需雙方,深入研究社會組織結對幫扶方向,132家市本級社會組織與190個脫貧村進行結對幫扶。如焦作市住宅與房地產業協會與焦作市中站區龍翔街道辦事處趙莊村結為幫扶對子,協會圍繞旅游興村、民宿發展、信息宣傳、助農消費四個方面,對趙莊村進行幫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打造社會組織公益品牌活動。借助慈善品牌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焦作市全面實施慈善產業扶持、醫療幫扶、助學幫扶、助困幫扶等創新項目,織密基層慈善網絡,為鄉村振興提供資金保障,打造“慈善+鄉村振興”服務品牌。一是創新慈善產業幫扶,強化幫扶“造血”功能。武陟縣慈善協會大封鎮前孔村發揮白木耳種植的產業優勢,探索出“慈善組織出資、產業成果共享”的合作經營方式,投入150萬元建設10座木耳大棚,建立了產業幫扶“兩送兩保”(即送股權保分紅、送崗位保薪酬)基地,以產品分紅取代現金分紅模式,讓群眾提高收入。二是做強慈善醫療幫扶,為鄉村振興做好兜底保障。全面實施“3+3”慈善醫療幫扶模式,累計幫助困難群眾2578人次。三是叫響慈善助學幫扶,為鄉村振興點亮愛的希望。積極與愛心企業對接,成立慈善百萬跟蹤助學基金,對困難家庭的學生進行跟蹤資助直至大學畢業。
社會組織鄉村行活動。焦作市引導全市社會組織到鄉村振興重點鄉(鎮),開展富有特色和成效的項目對接活動。焦作市內部審計協會組織會員走進中站區龍翔街道辦事處周窯村,與龍翔街道辦事處、周窯村“兩委”成員、駐村第一書記、村民代表,面對面溝通,了解鄉村特色,制訂振興鄉村方案,加快鄉村旅游發展。博愛縣懷姜產業協會為農戶提供姜種、農資及技術培訓與技術咨詢,組織農戶進行懷姜種植,研發產品并推廣銷售,帶動農戶產業致富。 強化“四大融入”
激發社會組織潛在動力
焦作市為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提供政策支持,激發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活力。一是在社會組織年檢(年報)中融入鄉村振興。在社會組織年度檢查中,收集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的相關資料和數據,掌握整體工作推進情況。二是在社會組織等級評估中融入鄉村振興。在社會組織等級評估中增設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指標,加大有關分值比重,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鄉村振興。三是在社會組織清廉建設中融入鄉村振興。在清廉社會組織建設示范點培樹考評指標中,增加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內容。四是在社會組織人員培訓中融入鄉村振興。在社會組織人員培訓方面,重點傾斜服務鄉村振興的社會組織,著力培養一批項目意識強、專業水平高、熱心鄉村振興事業的社會組織領軍人才。
(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