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東風浩蕩,生機勃發,乘勢而上,奮楫篤行。2024年全國兩會書寫了高舉旗幟、真抓實干、團結奮進的新篇章。3月13日,民政部傳達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激發起民政系統廣大黨員干部職工謀事干事成事的巨大熱情。近日,本報記者連線了三位地方民政局長,他們是廣東省廣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一級巡視員蘇佩,江蘇省泰州市民政局局長李新美,江西省上饒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方建軍,請他們談談如何抓好全國兩會精神的貫徹落實。 記者: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請問基層民政部門將以什么樣的精氣神和改革舉措,做好貫徹落實? 蘇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時,寄望廣州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廣州民政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全國兩會精神,按照廣州市委、市政府“大干12年,再造新廣州”的總體要求,錨定“全國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民政領域改革、開放、創新,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實施12項走前列重點工作,奮發有為推動“二次創業”再出發,著力打造全國、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示范高地,著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 李新美:泰州民政系統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持續鞏固主題教育成果,按照“四敢”爭先要求,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全面推動基本民生保障提標擴面、基層社會治理提質增效、基本社會服務提檔升級。落實“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圍繞群眾所需所盼及工作短板弱項等堵點難點問題,將辦公現場搬到基層一線、辦公窗口搬進群眾家中,建立調查研究、發現“癥結”、提出意見、跟蹤問效“全鏈條”破題機制,著力解決一批急難愁盼問題。深化數字民政建設,建強民政“智慧大腦”,強化信息共享交互,健全數據全生命周期治理,打造多跨協同應用場景,讓群眾沉浸式體驗一站式服務“指尖點”“掌上辦”。加強有思考、有能力、有干勁、有成績“四有”民政隊伍建設,著力鍛造一支高素質的民政鐵軍,為群眾提供更精準、更優質、更便捷的服務。 方建軍:上饒民政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緊緊圍繞“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目標要求,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主動適應民政事業發展新變化,創新理念思路,努力開創新時代民政事業發展新局面。認真落實機構改革任務,推動養老服務和養老產業發展,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上饒實際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路子。深入開展“大抓落實年”活動,按照建設“六個民政”和“12345”工作思路,齊心協力、真抓實干、務實進取,扎實推進民政各項工作,不斷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水平。 記者: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統籌防止返貧和低收入人口幫扶政策。基層民政部門如何做好貫徹落實,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織密扎牢? 蘇佩:廣州市將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單位《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著力完善分層分類綜合社會救助格局,持續夯實民生保障底線。深化“穗救易”社會救助服務改革,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救助”,實現“智申辦、智監測、智關愛、智核對、智評估”,加強特殊困難群體動態監測、精準幫扶、協同救助。建立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樞紐,打造市、區、鎮街、村居社會救助四級“共助空間”,推動社會救助從“保生存”向“防風險”“促發展”轉變,讓社會救助更有力度、更有溫度。 李新美:泰州市將組織實施“社會救助暖心行動”,進一步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全面落實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大力推行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救助,持續優化支出型困難臨時救助。完善智慧救助服務平臺,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健全部門間信息交換機制,實現“預警—核實—救助”全流程閉環管理。豐富“物質+服務”救助內涵,持續推進鎮(街道)社會救助和慈善社工“雙示范站”規范化、實體化融合建設,落實社會救助資金的3%購買服務項目,建立服務標準規范。拓展“泰有愛·救在一起”創新實踐成果,實施“冷暖有助”“兜底監護”“留泰圓夢”等救助幫扶項目,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參與,不斷織密扎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網。 方建軍:上饒市將緊緊圍繞《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快構建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分層對象認定標準,適度有序擴大保障范圍。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研究探索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健全縣、鄉、村三級聯動的主動發現網絡,聚焦重點群體,開展遇困群眾走訪排查、救助對象巡訪探視。充分發揮“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作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及時、主動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推動“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保障好全市31.6萬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記者: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并從加強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發展銀發經濟等方面作出部署。請問基層民政部門如何做好貫徹落實,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蘇佩:廣州市將強化使命擔當、積極主動作為,在持續鞏固全國養老服務先行示范上下功夫,健全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優化“1+N”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推動長者飯堂提質增效,打造一批示范性認知障礙照護支持中心、建設一批養老服務機構認知障礙照護床位。積極搶占銀發經濟發展制高點,進一步提升廣州老博會、養老服務供需對接交流活動等平臺能效,探索打造新型養老社區,試點建設智慧康養(適老)設備產業園區,推動一批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納入香港特區政府“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養老服務融合發展,著力打造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廣州名片,不斷滿足老年群體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讓老年人收獲穩穩的幸福。 李新美:泰州市將圍繞“保基本、促普惠、提質效、興產業”的工作思路,組織實施“養老服務提質行動”,打響“祥泰頤養”品牌,著力構建高品質養老服務體系。落實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動態管理摸排入庫信息。推行“機構+社區+居家”的“鏈式養老”模式,統籌推進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站、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等設施建設,優化完善功能設置,為老年人提供家門口的“一站式”服務體驗。制定普惠型養老服務補貼政策,完善居家上門服務項目清單和服務流程,增加養老服務供給。采取“中央廚房”“社區食堂”“商戶掛牌”等方式,建立配餐、送餐體系,規范運營模式,改造提升一批社區老年人助餐點。健全養老服務發展扶持政策清單,引導社會主體和社會資本積極、有序進入養老服務市場,加快培育品牌化、連鎖化養老服務組織,以敬老月、重陽節等為契機,集中宣傳展示、推介銷售老年用品和服務項目,引導老年人更新消費理念,繁榮老年消費市場。 方建軍:上饒市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養老服務決策部署,不斷推進養老服務提質升級。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優化鄉鎮敬老院資源配置,將原有196家公辦養老機構整合為93家,打造60家區域性中心敬老院。持續推進“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設,2024年全市將建設68個“一老一小幸福院”;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確保年底建成城市助餐網點89個。發展基本養老服務,全面落實基本養老清單事項,落實老年人福利制度,開展老年人綜合能力評估,落實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創新發展銀發經濟,培育發展一批規模化、連鎖化、專業化、品牌化養老服務機構,打造有影響力、競爭力的養老服務品牌。 記者: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救助;加強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完善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政策等。基層民政部門如何做好特殊群體的關愛服務,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 蘇佩:今年,廣州市將完善困境兒童分層分類精準保障政策,實施兒童福利機構“精準化管理 精細化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扎實做好困境兒童兜底保障工作,開展困境兒童心理關愛、未成年人防性侵和校園欺凌等專項行動,深化“花城有愛·暖心惠童”品牌建設;提升殘疾人福利水平,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探索推進重度殘疾人照料服務,以更精準、更精細的服務,聚焦特殊群體關切,改善特殊群體生活品質。 李新美:泰州市將圍繞兒童“保護、成長、發展”三大需求,組織實施“困境兒童守護行動”,用心用情擦亮“幸福童享”金字招牌。加強“三位一體”未保體系建設,改造提升6個省級示范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關愛之家),積極申創省級“蘇童成長”協同關愛機制示范區。深化困境兒童主動發現機制,按照“一年兩排”“一月一訪”模式,落實“常態化巡訪+預警式派單”入戶核查制度,開展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監測摸排,研究出臺關愛保護工作行動方案,建立基本關愛服務清單。聚焦孤獨癥兒童、殘疾兒童等特殊困境兒童,實施“點亮星空”孤獨癥兒童服務進社區、“點亮夢想”殘疾兒童藝術素養和職業技能培訓、“點亮人生”肢殘困境兒童手術矯治、“點亮心燈”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援助等“點亮”系列項目,鏈接更多資源加強兒童生理心理關愛,全方位護航兒童健康成長。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提升精準發放水平,為殘疾人康復、托養開辟便捷通道;深化“精康融合”三年行動,推動建立全市統一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站點運營管理和服務標準,強化培訓督導,著力打造10個省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示范點。 方建軍:上饒市將進一步提升兒童福利水平,落實助醫、助學、照料護理補貼和成年后安置等政策措施,提高城鄉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加強困境兒童心理健康服務,開展困境兒童心理健康監測和探視巡訪工作。全面開展“精康融合”專項行動;進一步健全殘疾人福利制度,持續推進“全程網辦”和“跨省通辦”,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集中核查比對制度,開展居家照護困難重度失能殘疾人探視巡訪,做好困難重度失能殘疾人照護和托養工作。 記者: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引導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志愿服務、公益慈善等健康發展。基層民政部門如何推進社會組織和公益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蘇佩:今年,廣州市將著力激發社會組織創新活力動力,推動人人慈善助力共同富裕,深入推進全國社會組織綜合監管及聯合執法觀察點工作;完善社會組織搭平臺促發展機制,持續提升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效能,構建項目資助、專業賦能、資源鏈接為一體的創投賦能機制;縱深拓展“慈善之城”創建,創新更多“精準發力、惠及民生”的特色慈善項目;深入發展社區慈善,推進“慈善+金融”創新改革,健全慈善信托協同發展機制,探索設立社區慈善信托,打造一批慈善超市示范點,讓社會組織、慈善力量在促進經濟發展、管理社會事務、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李新美:泰州市將組織實施“社會參與聚力行動”,激發多元共治活力。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六同步”“兩納入”,打造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示范點;強化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健全綜合監管機制,持續推進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風險防范化解等專項行動,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引導社會組織大力實施“星火成炬·雙助四促”和“強會興業”項目,鼓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開展“與愛同行”“星火公益節”等系列活動,著力打造社會組織公益品牌矩陣。健全慈善組織網絡,推動全市鄉鎮(街道)層面建立慈善分會;完善慈善組織公開募捐、信息公開、投資活動等監管機制,積極探索“慈善+金融”“慈善+信托”服務模式,組織開展“中華慈善日”“江蘇慈善周”主題宣傳活動,營造“人人可慈善”的良好氛圍。 方建軍:上饒市將緊緊圍繞社會組織和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明確方法路徑、強化專項賦能、鏈接多方平臺,支持引導社會組織和公益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完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常態化開展“僵尸型”社會組織清理整治,持續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加快推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使其在第三次分配、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共同富裕等方面充分發揮應有作用。完善慈善政策支持體系,織密全市慈善組織服務網絡,持續做大慈善捐贈總量,全市慈善捐贈總量增長20%以上,慈善組織數量增長10%以上;發展城鄉社區慈善基金,力爭2026年村(社區)慈善基金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