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飛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建筑新村街道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以下簡稱建新街道聯合會)通過四級體系暢通培育路徑、四核模式促進發展、四有服務彰顯成效,積極開展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工作,有效實現人員賦能、組織成長、資源共享。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仍然存在工作人員不足、部分組織活力不足、組織作用發揮不足的困境。對此,建新街道聯合會在人才培養、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完善管理體系上下功夫,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 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經驗
四級體系暢通培育路徑。在《濟南市歷下區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的指導下,建新街道聯合會探索構建“區—街—社—社”組織培育體系,建立區創益園、街道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社區、社區社會組織四級體系的溝通聯絡機制,通過專業社工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
四核模式促進發展。建新街道聯合會將組織培育模式總結為“外引內驅四核心”,外引資源、內驅動力,以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為中心,構建了實體空間打造、組織協商議事、營造共學氛圍、有效鏈接資源四個核心,為社區社會組織搭建專屬活動空間,提供協商議事實體平臺,協助其開展服務項目。為推動社區社會組織持續發展,建新街道聯合會制定社區社會組織分類評估及支持流程,通過“制定標準”對社區社會組織進行“逐一評估”。根據社區社會組織得分、需求等為其制訂個別化方案并進行分類支持,同時通過年度復盤形式對各社區社會組織進行年度評估重新為其打分、制訂方案。發動老舊小區居民成立社區社會組織,搭建平臺促進與物業合作,以積分兌換的形式激發組織成員參與積極性。完善與駐地單位的交流機制,提升服務轉換效能,推動社區社會組織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四有服務彰顯成效。建新街道聯合會發動有能力的組織骨干,培育有作用的社區社會組織,建設有力量的支撐保障,提供有效果的服務內容。在此基礎上,以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為抓手,明確社區社會組織備案流程,建立申請、審核、通過、發放證書、過程支持、考核監督等完善的管理辦法,做好檔案留痕。對于服務質量一般的組織,通過小額資助項目提高服務能力。對于服務質量較高的組織,通過居民微創投大賽,提高組織的項目設計能力。小額資助項目的主題是支持社區社會組織服務困境群體相關的社區活動,借助項目發掘更多居民骨干,提高社區社會組織的活躍度。通過積極參加區創投大賽、組織街道創投大賽,提升各社區社會組織的服務與管理能力,為其鏈接資源、促進規范化發展。秉持以賽促建的原則,為社區社會組織提供項目輔導、路演支持、執行督導等,有效提升服務能力。 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挑戰
工作人員不足。目前,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工作主要由建新街道聯合會具體負責,工作人員任務繁重、精力有限,難以將工作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導致組織培育工作存在管理不完善、執行不到位、活動難留痕的情況。同時工作人員也需要充實自身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在對組織成員開展的培訓與督導中,社工發現自身的專業知識仍顯不足,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部分組織活力不足。社區內缺乏帶頭人,社區骨干未被發掘。目前,轄區內共有159個已經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其中有一部分在一年內沒有組織過活動。社區雖然能夠掌握社區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的基本情況,也了解骨干志愿者的基本信息,但是沒有一個完備的登記注冊流程,使得志愿者缺乏“身份證明”,缺少組織開展活動的積極性。
組織作用發揮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存在服務對象交叉、服務內容重疊、服務功能單一的情況,大部分社區社會組織的服務范圍只集中在一小部分群體中,缺乏對廣大困難群體的有效幫扶。大多數社區社會組織工作人員認為,只有入戶探訪、心理輔導等志愿服務是自己比較擅長且能提供的。 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應對策略
重視人才培養。為社區社會組織成員制訂一系列增能計劃,包括管理能力、服務能力及具體操作能力,通過培訓、督導、一對一指導等方式,提升人員素質。積極發動社區黨員、樓長、熱心人士參加志愿服務,實現從一個人到一個群體、再到一個組織的成長。
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充分發掘社區能人,鏈接轄區內企業資源,為社區培育志愿服務類社區社會組織。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影響更多的社區居民,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從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出發,成立多支服務類社區社會組織,推動鄰里互助,關愛慰藉社區孤寡高齡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及生活照料服務。
完善管理體系。明確社區社會組織備案流程,協助完善組織架構、財務管理、檔案管理、臺賬管理。營造公共空間,提供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硬件保障,為社區有興趣、有空閑、有才藝的居民搭建參與平臺,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發揮挖掘社區居民的優勢和特長,開展趣味運動會、消夏晚會、“爺爺奶奶一堂課”、社區親子活動、慰問困難群體等社區活動。完善公益銀行積分兌換服務,動員居民注冊成為志愿者,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并對志愿者提供培訓。引導社區社會組織服務逐步精細化、規范化,更好地發揮作用,并積極參與社區治理。
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結合社區實際、居民需求、組織意愿等,分類別建立志愿服務隊伍,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使服務內容更精細、更專業。鼓勵樓院成立自治組織,重點關注骨干志愿者的能力提升、服務內容梳理、資源鏈接等方面。推動促進商圈樓宇資源鏈接,加大整合應用力度,為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 (作者單位:濟南市基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