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翟 倩 2016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手拉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手拉手中心)“入駐”余杭區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正式啟動婚姻家庭輔導項目。截至目前,手拉手中心已為3.1萬人提供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組織志愿者出勤4330人次,志愿服務時長3萬余小時。 從被拒絕到全覆蓋 李先生和王女士在余杭區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辦理結婚登記時,由志愿者引導,來到婚姻輔導室參加了手拉手中心的新婚輔導,了解了婚姻中常見的沖突和原因,學習了應對以及溝通技巧。王女士感嘆道:“沒想到,婚姻登記中心現在還提供新婚輔導服務,非常貼心。我們獲益良多,感覺能少走一些家庭‘磨合’的彎路呢。” “如今,我們的新婚輔導服務基本實現了新人全覆蓋。”但是回憶起項目剛開展的時候,手拉手中心的項目負責人林寧光仍然記得當時的尷尬場景——邀請10次能被拒絕9次。 “那時,我們剛剛承接余杭區婚姻家庭輔導服務,有滿腔熱情、干勁十足,可面對的卻是新人的諸多顧慮,參與人數寥寥無幾。”林寧光介紹,團隊不斷想辦法,希望能夠打開局面。 在一次團隊學習培訓中,一名輔導老師拋出建議:“職業形象很重要,醫生穿白大褂,警察穿警服,給人的感覺是有組織紀律性的,值得信任。我們可不可以先從服裝上突破?”不久后,手拉手中心統一了工作服裝,襯衫和西褲都印上LOGO,所有人員佩戴志愿者標志。 服裝只是一塊敲門磚,如何讓新人知曉新婚輔導服務也是建立初印象的關鍵一環。“如果我們從新人進門就開始提供陪伴服務,帶著他們走完婚姻登記的流程,再引導他們到婚姻輔導室接受輔導,是不是就能順理成章呢?”團隊另一名輔導老師的建議立刻得到大家的支持。 此后,手拉手中心形成固定工作模式,從新人進門就主動提供服務,告知他們辦理結婚登記的流程、幫忙復印相關材料;待新人辦證結束后,引領他們參加頒證儀式,并全程提供拍照、錄像等服務。 拼圖婚書是手拉手中心開展結婚登記主動服務的特色。新人要將寫有“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的婚書拼好,在游戲中感受婚姻和生活的哲理。 “經過這些流程、環節后,我們再引導新人到婚姻輔導室接受相關輔導,他們對新婚輔導的接受度就大大提高了。”林寧光說。 而最終能夠捕獲人心的,還得是“有料”的新婚輔導內容。“結婚第一課”包含“認識彼此的差異”“如何面對沖突”“有效溝通”“相愛的秘密”“為愛存款”等輔導,能夠幫助新人對婚姻進行系統性了解。因為課程干貨滿滿,所以新人紛紛點贊,并在課后留下了真實的反饋。 “輔導的好多內容是父母從沒講過的,特別用心,也為我解答了心中的疑惑。” “‘有效溝通’‘為愛存款’里面講到的方法很實用,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將多實踐運用,共同經營好家庭。” ………… “大家反饋好,對我們的服務認可,口口相傳。目前,我們的新婚輔導基本實現全覆蓋。”林寧光說。 為“生病”家庭“開方抓藥” 如果說,新婚輔導是為新建家庭“打防疫針”,那么,離婚輔導則是為“生病”家庭“開方抓藥”,這更需要專業性與共情力。 吳先生和任女士因家庭矛盾來到余杭區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辦理離婚手續。 “她控制欲太強,總查我的手機,我跟她沒話說。” “他每天也不怎么理我,我不知道他都在做什么、想什么。” ………… 進入婚姻輔導室,吳先生和任女士一直在相互指責。 輔導老師鄧沛沛的耐心引導,讓吳先生和任女士逐漸看清過去十多年婚姻生活中的問題。“女方缺乏安全感,男方不愿溝通,一方指責,另一方就逃避,久而久之,兩個人在婚姻中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鄧沛沛挑明癥結,并建議他們在余杭區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補上“非暴力溝通”和“為愛存款”課程。 “前來辦理離婚登記的人大多被失望的情緒和‘家丑不外揚’的世俗所束縛,不愿意接受輔導。”林寧光說,“為破解這一局面,我們必須從自身建設抓起,提供更為專業的輔導服務。” 手拉手中心除聘任了一支專業婚姻家庭輔導師隊伍外,還建立了一支有情懷、有擔當的志愿者隊伍,并定期開展培訓,其中既有家庭矛盾調解技巧,也有如何經營婚姻家庭的體會交流。“培訓的目的就是讓志愿者更好地了解中心的服務宗旨,學習輔導技巧,提升服務能力。”林寧光說。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所以,我們的離婚輔導并不是一味勸和,而是根據每個家庭的不同情況,給出最適合他們的解決方式。”工作多年,林寧光對離婚輔導這樣理解。 為此,手拉手中心分析過往離婚輔導案例、經驗、成效,設計出了一份《離婚申請預估表》,當事人在申請離婚時可對離婚原因進行勾選,便于輔導老師快速了解其婚姻狀況,并視不同情況作出情緒疏導、消除誤會、和好引導或離婚輔導等。“如果當事人勾選的是出軌、家暴、違法犯罪等離婚原因,那么,我們的輔導主要聚焦降低對雙方家庭及孩子的負面影響。”林寧光說。 此外,手拉手中心還會為婚姻當事人提供一份“婚后保修”禮包,里面包含涉及個人成長、婚姻生活、情緒管理、親子教育等主題的推薦書單,還有一張服務聯系卡——夫妻遇到問題可掃碼尋求婚姻家庭輔導專業支持。一對剛結婚不滿3個月的夫妻就曾通過“婚后保修”聯系到中心。婚姻家庭輔導師第一時間幫他們厘清爭議分歧點,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尊重家庭間的差異,最終將問題圓滿解決。 手拉手中心還把“開方抓藥”的婚姻家庭輔導講座送進了社區。僅2023年,中心就進社區開展婚姻家庭活動74場,覆蓋10個鄉鎮(街道),服務2096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萬余份。 “隨著婚姻輔導服務的深入,我們越來越感到,構建幸福和諧婚姻家庭任重道遠。”林寧光說,“作為社會組織,我們還要繼續創新,開展更專業、更豐富的服務,為構建和美家庭、和諧社會貢獻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