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湖北:他們的晚年生活,這樣被點亮

時間: 2024-03-25 09:21   來源:《湖北日報》

社區食堂以低利潤提供老年助餐服務,卻一面紅火,一面蕭條;社區上門關愛孤寡老人,卻面臨人手不足的窘境……專家表示,給空巢老人搭把手,應有相應的制度保障,在可行性、持續性上下功夫。  近日,記者采訪湖北各級政府部門、各地社區,探索給空巢老人搭把手的可行做法。

從補貼給“人”到補貼“服務”

——養老模式可持續

“以前有過政策,政府往老人的老年卡里發錢,老人刷老年卡享受床位、護理、醫養結合等社區養老服務,但無疾而終了。”江漢大學教授、武漢市江岸區億嘉親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李志強表示,“無疾而終”的探索和老年人養老方式、消費習慣都有關,現在,從補貼到“人”到補貼到“服務”,政府助老、養老的方式開始改變。

洗澡有淋浴凳支撐,日常起居有輪椅等輔具助力,能在家門口的食堂吃上可口飯菜……當居家養老成為主流,“適老化改造”功不可沒。

“這幾年腿腳越來越不方便了,可一臺新型輪椅要800多元,我一直舍不得買。能免費租到新輪椅,再不用擔心不好活動了!”近日,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道放鷹臺社區獨居老人劉大爺收到社區工作人員送來的新輪椅,高興得合不攏嘴。

放鷹臺社區黨委書記葉瑋介紹,放鷹臺社區通過省康復輔具技術中心社區租賃服務試點項目,社區的空巢、殘疾老人以零成本或極低成本租借到了一批先進輔具,具體有淋浴凳、輪椅、助行器、盲人用電飯煲和防走失手表等。

湖北省康復輔具技術中心服務部副主任熊文介紹,為滿足居民家庭適老化改造需求,“康復輔具租賃”項目制定了三類租賃服務補貼政策,實現從傳統購買型消費向共享型租賃消費的轉型。通過社區便民服務點建設,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認識到家庭適老化改造和康復輔具的重要性。

在荊門市掇刀區月亮灣社區幸福里食堂,80歲的丁爹爹常來“刷臉”吃飯,8元即可買到葷素搭配合理還有湯的套餐,讓他吃得安心、吃得香。荊門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專門為老年人開發的智慧助餐系統,實行人臉識別、智能結算、全城通用。

在荊門市,針對空巢老人買菜難、做飯難、吃飯難等“就餐”問題,政府創新開展社區(村)幸福里食堂建設,重點滿足空巢老年人和失能、失智等特殊困難群體的吃飯和送餐服務需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合作共建、委托開辦等方式,該市形成“餐飲企業+幸福里食堂”運營模式,引進小樂仙等本土餐飲企業,分檔次收費,保證持續運營的前提下,為老年人提供價格優惠的老年餐。

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

——關愛制度能保障

3月17日清晨,松滋市樂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和志愿者早早抵達斯家場鎮趕子幽村,他們提著菜肴與飲料,捧著生日蛋糕,看望獨居困難老人劉老伯。剛進屋,社工蘭正韋就熟絡地招呼道:“劉老伯,我們來給您過生日。”老人高興地說:“你們怎么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真是太有心了。”

這是全省基層社工站關愛空巢、孤寡老人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政府鼓勵和支持社工機構積極承接政府購買服務、慈善組織資助項目,加強自身建設,培育骨干隊伍。按照“有場地、有人員、有功能、有制度、有活動”的要求,推進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目前已建成鄉鎮(街道)社工站1000余個。

“遍地開花”之下,如何保障關愛制度實施到位?記者采訪中,提及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以獎代補”。“資金以獎勵的方式分配到社工站,社工們在公平的平臺下相互競爭,接受考核,讓‘死’水‘活’起來。”湖北省社會工作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說。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以獎代補”項目,省民政廳對各地正在實施或計劃實施的優質“五社聯動”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項目進行補助,支持400個村(社區),每個村(社區)支持15萬元;另對省廳鄉村振興定點幫扶縣給予傾斜,支持其發展社會工作。2023年,省民政廳共計撥付6000萬元項目資金。

“第一,以獎代補從‘漫灌’到‘滴灌’,體現了政策支持的精準度,能夠使資源應用更高效。第二,其形式鼓勵評優爭先,盤活資源,促進資源應用更高質量。第三,以獎代補項目化運作,引導各方發揮專業優勢,鼓勵實踐領域創新。”在武漢市弘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張強看來,“以獎代補”的模式提高了民政服務精細化、精準化水平,在提供民生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黨員帶頭發動“以老助老”

——志愿“搭把手”能循環

“周婆婆,明天輪到你值班。”3月21日下午,武漢市青山區康壽社區北湖花園小區,73歲的老黨員左宗仁脫下袖章,交給77歲的老黨員周平仙。

左宗仁是北湖花園小區老年志愿服務隊隊長,他身子硬朗,說話中氣十足。這些年,在他的號召下,13名老年居民陸續加入志愿服務隊,隊員平均年齡75歲,一半以上都是黨員。“每個人都會老去,我想發揚老人互助的觀念,所以組建了這支志愿服務隊。獨居老人桂爹爹身體越來越差,兒子沒意識到請護工的重要性,是我說服的;空巢老人方爹爹不慎摔倒了,是我扶起來的……”左宗仁說起給小區的空巢老人搭把手的經歷,如數家珍。

“通過發動‘以老助老’,社區現在每個小區都有一支志愿服務隊。”康壽社區黨委書記劉瑩說,逢年過節的時候,社區工作人員會看望老年志愿者,“他們有積極性,我們的壓力也大大減輕。”

對于“以老助老”,武漢市江漢區橫堤社區黨委書記胡紹移介紹經驗:“年輕人都要上班,只有退休居民才有時間做志愿服務。社區‘鄰里管得寬’志愿服務隊全部由退休居民組成,在關愛社區空巢老人方面起了大作用。”

“平時做志愿服務可以累積記分,一年到頭來可以在街道兌換各種物品。”64歲的橫堤社區“鄰里管得寬”志愿服務隊隊長吳恒英說。

關愛老人的物資怎么解決?“我們的‘愛心花車’送溫暖活動每月舉行一次,社區黨員、下沉黨員、志愿者根據時令捐助物資,分別送到有需要的老人手中。”胡紹移說。

眼下,不少社區正探索以黨員帶頭,壯大社區老年志愿服務隊伍的方式助老,并鏈接慈善資源,發動轄區公益力量,積極動員群眾參與到志愿服務與社區治理中,給空巢老人“搭上手”。

(記者:童晨曦 實習生:陳夢媛 通訊員:沈茜、郭佳、史夢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