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2019年,獲評“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2020年,眉山市獲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優秀,并獲獎勵;2021年,獲評“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先進集體”;2022年,獲評“全國社會救助工作先進單位”;2023年參評、今年1月獲評“全國殯葬工作先進集體”。2024年2月,眉山市民政局又獲得了第七屆四川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 諸多全國先進榮譽的背后,到底蘊藏著什么樣的“制勝密碼”?近日,記者走進四川眉山——大文豪蘇東坡的故里,近距離觀察了這個先進集體。 提煉眉山民政精神 凝聚“爭第一、創唯一”的精氣神 “將群眾關心的事一件件辦好、一件件落實,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做到‘人民滿意’。”采訪中,眉山民政人這樣表達價值追求。 “在改革創新中破難點、爭試點、創亮點,努力為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眉山經驗。”采訪中,眉山民政人這樣表達責任擔當。 “忠誠團結、大愛為民、實干篤行、創先爭優”,鐫刻在眉山市民政局顯眼位置的16個字,是引導激勵全市民政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眉山民政精神。 “經過干部職工多年努力,眉山民政工作積累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但也面臨著新形勢新挑戰,迫切需要增強團結意識、提升隊伍戰斗力。”眉山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建祥告訴記者,2020年,市民政局黨組形成共識——總結提煉眉山民政精神,為全市民政工作高質量發展凝聚精神力量。 2021年,市民政局組隊赴江蘇等地調研學習,沿海發達地區創優爭先的精神狀態深深感染了調研組成員。眉山市民政局黨組開始思索,能否立足眉山實際,對標沿海發達地區,在推動民政工作高質量發展中推出更多眉山經驗。自此,“爭第一、創唯一”成為眉山民政的工作目標。 每年年初,眉山市民政局圍繞“搶試點”“爭先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等制定目標,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救助、殯葬改革等重點工作走在全省、全國前列。2022年、2023年眉山民政重點工作綜合評估分別名列全省第一、第二。 “眉山民政精神和‘爭第一、創唯一’工作目標不是口號,而是融入干部職工骨血里的意識。”眉山市民政局兒童保障科負責人鄧杰說。眉山市民政局以黨建為引領,打造“黨旗飄揚 民政更強”“黨旗飄揚 護童飛翔”“紅心永向黨 眉州夕陽紅” 等黨建品牌;實施“領航”“強基”“清心”工程,開展民政干部大講堂、民政青年干部學習班;用心用情關愛每名干部職工,先后幫助17名個人或家庭有困難的干部職工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無后顧之憂、一門心思干事業。 王建祥表示,注重精神力量引領,抓黨建、帶隊伍的系列舉措,讓全市民政干部職工有了團結奮進、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有了讓人民滿意、創新出彩的能力水平,在全市民政系統營造了風清氣正、擔當作為的良好氛圍。 落地落細民生實事 把解民憂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3月27日中午,眉山市東坡區大石橋街道旭光社區居民張學文老人來到家附近的助老餐廳,點了一份兩葷兩素一湯的15元套餐,扣除民政補貼和社會捐贈后,她只付了7元。 “別看只是一頓飯,以往卻是我和老伴、子女的煩心事。”張學文老人告訴記者,買菜、洗菜、做飯,過去做一頓飯需要花兩三個小時,而且子女放心不下老人買菜路上的安全。助老餐廳開業后,張學文老兩口在家門口就吃上了物美價廉、健康營養的飯菜。 “我們謀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眉山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張可可說。 近年來,面對日益凸顯的人口老齡化、空巢化問題,眉山市積極打造城市居家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在每個街道建設1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以此為中心輻射周邊15分鐘步行范圍,分散式布局若干個養老服務站點,為居民提供普惠為老服務;完善縣鄉村相銜接的農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失能半失能集中供養中心、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互助點位等,為農村老人提供可感可及的養老服務。 截至目前,全市開辦了70個助老餐廳,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為4478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實施適老化改造;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月探訪率達100%。 今年74歲的趙伯倫老人,在眉山市老年大學已有13年的學齡。目前,精神矍鑠的他報名了音樂班、乒乓球班和手機應用班。 趙伯倫告訴記者,在老年大學這個平臺上,他學到了專業知識、交到了朋友、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愉悅。 為了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2020年,眉山市委、市政府將新建眉山市老年大學列入全市重大民生工程,投入6000多萬元,劃撥20.57畝土地,新建教學樓、多功能廳、活動用房等設施,解決城區老年人入學難問題。 關愛“一老”,也傾心守護“一小”。 近年來,眉山市民政局打造“快樂小東坡”未保品牌,建立了全省首個未成年人關愛基金,實施兒童關愛系列項目,精準關愛服刑人員子女、涉案涉罪兒童、網癮少年等1.5萬余人。實施“快樂家”困境兒童宜居改造項目,按照每戶人均8000元的標準建設獨立居室,幫助困境兒童改善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廣受好評。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心理健康,2023年,眉山市民政局組織開展公益活動,促進“熱心單位”“愛心家長”與3620名兒童結對幫扶,給予他們針對性的關愛保護。 “群眾的事,要實實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在采訪中,眉山民政人表達了這樣的共識。 改革創新破解難題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3月27日上午,眉山市民李先生致電蓮花公墓管理人員周杰胤,報名參加全市第11屆公益生態安葬集體活動,以完成父親遺愿。李先生說,隨著眉山生態安葬區環境越來越美、生態安葬宣傳越來越深入,家里長輩更加贊同綠色環保的安葬方式。 為了破解殯葬改革中散埋亂葬、生態安葬積極性不高等難題,眉山市民政局深入群眾,聽取民意,堅持疏堵結合、移風易俗,先后印發《眉山市生態安葬管理辦法(試行)》《眉山市生態安葬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從生態安葬模式怎么推廣、生態安葬設施怎么建設、生態安葬區域怎么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因地制宜推出系列改革舉措。 以往生態安葬選址多在公墓的邊邊角角,給群眾的印象不好。現在,眉山市民政局對生態安葬工作提出了“五最”理念,即選擇公墓最好的位置、打造最美的環境、給予最高的禮遇、營造最濃厚的氛圍、留下最難忘的紀念儀式。 如今,在眉山,生態安葬地塊綠地率不低于90%,骨灰盒采用可降解材質,地埋深度0.5—1米,不留墳頭、不留墓碑;建立健全基本喪葬費減免制度、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長伴山林里、長眠鮮花中。 眉山作為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市民政局參與《殯葬服務機構生命文化教育指南》《殯葬服務機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指南》等課題研究,為全省、全國殯葬工作提供借鑒。 殯葬改革是眉山市民政局以改革探新路、以創新促發展的一個縮影。眉山市民政局辦公室負責人龐旭云告訴記者,每年年初,各業務科室都搶著“抱牌子”“爭試點”。 在全省第一個成立由市長任主任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針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監護、生活、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的突出問題,2023年,眉山市民政局聯合其他部門制定了共同富裕目標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八項福利措施,相關經驗做法被民政部推廣。 作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改革試點,眉山市探索的《“綜合體+”釀造家門口養老幸福味道》入選民政部、財政部公布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優秀案例。 作為全省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眉山市探索“救助+服務”,引入第三方機構力量,為救助對象提供個性化服務。 在“人人想創新、人人能創新”的氛圍中,眉山市民政局推動各項工作打開了新局面,取得了新進展。 “榮譽是認可,更是責任。眉山民政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擔改革創新之責,用心用情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事做實做細,為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眉山經驗。”王建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