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潛江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左振漢 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關系社會和諧穩定。湖北省潛江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狠抓農村福利院建設與發展,深化一系列改革,將原有小的農村福利院進行合并,開展提檔升級工作,對福利院用工實行公開招聘,大力興辦農副產業,擴展服務項目,使農村福利院發生了“三大變化”:從“工作人員素質偏低”發展到“崗位能力走向專業化”,從“單純依靠財政吃飯”發展到“興辦院辦經濟和鼓勵社會捐助予以補貼”,從“吃飽穿暖有住的地方”發展到“全方位高標準開展服務”,供養對象的生活質量有了顯著提升。 公開招聘人員,增強崗位能力 為了增強農村福利院的崗位能力,潛江市民政局下發指導意見,以鄉鎮為單位,對農村福利院的用工實行招聘制度。各農村福利院黨支部書記由鄉鎮民政辦主任擔任,院長、副院長、會計和護理員實行對外招聘,由各鄉鎮勞動服務中心制定招聘方案,進行筆試、面試和政審三項考核。其中,院長和副院長崗位要求有在村(社區)工作滿三年的經歷,護理員崗位要求專業為護理學、康復治療等相關專業。實行人員招聘后,農村福利院的人員素質發生了質的變化,平均年齡降低了10歲以上。2020年,竹根灘鎮農村福利院從基層招聘了1名大學生院長和1名專業會計,在全鎮范圍內公開招聘了13名護理員,崗位能力整體上了一個臺階。鎮政府投資500多萬元,對福利院實施改造升級工程,新建院民宿舍樓2棟,新增特護室2間、床位70床,對院內主干道和休閑通道也進行了修繕,新增5處綠化景觀,增添12件健身器材和老人娛樂設施,院容院貌煥然一新,院內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被全國老齡辦授予“全國敬老文明號”單位稱號。 拓寬資金來源,改善供養質量 為了改善農村集中供養特困人員的生活,潛江市大力興辦農村福利院院辦經濟,堅持走“發展產業、以業補院”的路子。13所農村福利院利用各自的地理優勢,普遍開展種植、養殖、加工、經營和服務等多種類型的農副產業,發展蔬菜、蓮藕、雜糧種植以及養雞、養鴨、養豬、養牛、養魚等副業,開展釀酒、縫紉、理發、修理等服務項目,興辦糧油交易、豆腐加工等產業,動員相對年輕、有勞動能力、有意愿和特長的院民參與有償勞動。各農村福利院還順應社會需求,積極開展社會老人代養服務。2023年,全市農村福利院發展項目14個,年產值500多萬元。同時,全市發揚“崇文厚德、創新圖強”的精神,每年春節前,黨員干部積極帶頭,為全市困難群體捐款捐物,奉獻愛心。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潛江市黨政機關、企業、團體和個人為農村福利院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320萬元,為改善在院老人的生活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優化服務水平,提升供養品質 潛江市民政局倡導“尊老、愛老、敬老”的理念,推行“微笑多一點、說話甜一點、手腳勤一點”的為老溫馨服務模式,制定《潛江市農村福利院服務細則》,公布上墻。各福利院每年度舉辦一次培訓班,邀請衛生醫療機構專業人員授課,按月開展失能、半失能老人護理培訓交流,每年組織選手參加“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賽;實行工資、績效與服務質量掛鉤,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實行“生活安排由老人們自己說了算”,各農村福利院按照“全自理、半護理、全護理”類別進行細分,并對服務質量進行打分,每個院選派3名院民組成膳食小組,每周制定菜譜,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此外,各農村福利院設立會議室、活動室、閱覽室、健身房,修建小型廣場,組織讀書讀報、棋牌、唱歌、游戲、健身和跳廣場舞等活動,利用節假日邀請文藝志愿者到院里慰問演出,豐富供養對象的精神文化生活。與此同時,潛江市對農村福利院實行社會監督,開展爭先創優活動。每年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對福利院的服務質量進行評議;市民政局聯合財政、審計、紀檢等部門對特困人員供養資金進行審計和監管。開展養老機構等級創建工作,按照《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實施指南和《湖北省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開展爭先創優工作,目前潛江市達到一級養老機構資質的農村福利院有3家,達到二級養老機構資質的有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