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茹瑋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公益行業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公益議題日益多元化的環境下,圍繞小眾議題開展的公益項目只有做得專業、作出深度,走出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才會獲得公眾的持續關注和認可。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小丫基金自2013年成立以來,每3年一次在全國開展“粉皮書”調研,不斷深入挖掘女童和青年女性所面對的問題,進而圍繞“真需求”不斷優化、創新現有的女生系列公益產品,使愛小丫基金新的項目內容更加準確地回應女童自我成長和發展需求及期待。愛小丫基金的公益形象也不再只是“一個小丫包,兩套內衣褲”“解決鄉村女童的生理衛生需求”,而是變得更為立體——解決欠發達地區女童和青年女性所面臨的多種社會問題,滿足女性全面發展的需要,構建女性友好型社會環境。 回顧愛小丫基金不斷求新求變的11年公益歷程,筆者有幾點思考。 一個可持續的優秀公益項目要促成受益者理念上的提升,幫助其獲得長遠發展的動力和能力。但改變人的意識和發展問題,不像送物資一樣立竿見影,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來驗證效果。“一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自信獨立的女孩,應該擁有什么樣的成長環境?”這應該是每一個正在做和計劃做女童支持類公益項目的團隊都要先思考清楚的問題。 公益項目的創新著眼點不應該是籌款,而應該是解決社會痛點。堅守初心、順應趨勢,才能有機生長。一個切實解決社會痛點的公益項目,自然會被關注并能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源支持。比如,愛小丫基金發現“災害發生后婦女、嬰兒面臨的一些細節問題往往被忽略掉”后,打造了“女性應急關愛衛生箱”項目。這個以婦女、嬰兒需求為導向的特色項目,很快成為災害救援中備受關注的項目。 持續關注受益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公益項目執行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愛小丫基金的項目溝通“橋梁”是扎根全國各地的“小丫姐姐”。愛小丫基金的教研團隊不斷為“小丫姐姐”賦能,首先是因為“小丫姐姐”是項目落地時最可靠的“雙眼”和“雙手”,其次是希望通過“小丫姐姐”讓更多困境女童得到精神滋養和實際支持。 公益可以既有趣又時尚,這是愛小丫基金一貫提倡的公益理念。愛小丫基金一直在追趕“潮流”——線上公益平臺的數字化探索,不斷推出藝術家聯名款特色文創產品,與在年輕人群體中有較廣泛影響力的商業品牌跨界合作……很多年輕“粉絲們”往往先通過各種渠道關注到女童公益議題,而后成為“小丫”的捐贈人。伴隨該議題帶來的新的需求和項目,這些捐贈人也愿意持續支持與捐贈。公益要做到讓受益人有尊嚴、讓捐助人有興趣,這樣才能吸引更多人參與,成為人們普遍認可的生活方式。 (作者系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小丫基金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