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 瑤 老有所養、老有所安是民生大事。近年來,全國民政系統聚焦重點難點痛點,在完善制度體系、創新監管手段、守牢安全底線、強化標準建設等方面精準發力,積極推進養老服務監管法治化、規范化、常態化建設,為構建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養老服務生態保駕護航。 加強頂層設計,養老服務監管制度體系基本成型 隨著我國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養老服務市場主體更加多元、服務模式更加多樣,養老服務監管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 2018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提出“建立養老機構綜合監管制度”,從法律層面確立了養老服務跨部門、跨領域綜合監管模式。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再次強調“建立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從“建立”到“健全”,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養老服務監管工作的高度重視,搭建完善養老服務監管制度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2020年9月,民政部公布新修訂的《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對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措施進行了詳盡的規定;同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正式確立了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機制。這是我國養老服務領域第一份以監管為主題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文件,解答了新時期養老服務監管“管什么、誰來管、怎么管”等基本問題和重大命題,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近年來,民政部單獨或聯合其他部門先后出臺《養老機構消防安全管理規定》《關于加強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的指導意見》《關于規范養老機構服務行為做好服務糾紛處理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指導發布《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等40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600多項地方標準和400多項團體標準,江蘇、福建、廣東等地制定50余部養老服務地方性法規……以法律法規為基礎、以政策文件為主體、以標準規范為支撐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監管制度體系基本成型。 創新機制舉措,養老服務監管能力水平不斷提升 養老服務監管涉及部門多、牽涉領域廣,加強協同監管勢在必行。在《關于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協同監管”后,民政部等3個部門于2021年印發《關于推進養老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指導意見》,建立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監管機制,加強行業監管部門和綜合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實行抽查事項清單管理,打破了養老服務監管條塊分割的局面。 為提升執法監管水平,各地民政部門一方面對行政檢查執法人員開展專題培訓,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執法水平;另一方面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強化對行政執法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確保執法規范公正。 近年來,“互聯網+養老服務”方興未艾,養老服務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現場檢查的方式已無法有效實現監管目標。為適應這種形勢,民政部于2019年組織搭建了“金民工程”信息系統,2024年聯合國家數據局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基本養老服務綜合平臺試點的通知》,推動養老服務信息跨層級互聯互通,有助于相關部門信息數據庫的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與此同時,各地紛紛借助視頻巡查、智能監控等方式提高監管的精準化、智能化水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建成養老機構遠程智能安防監控平臺,湖南省婁底市建成“區塊鏈+養老綜合監管安聯網指揮中心”,實行可視化監管……現代科技賦能養老服務監管的探索正在廣泛且持續進行中。 盯緊關鍵環節,養老服務安全防線更加堅實穩固 養老服務監管涉及養老服務質量安全、運營秩序維護、突發事件處置、資金安全等方方面面。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的重要指示精神,民政部等6個部門于2017年啟動實施了為期4年的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累計排查整治養老機構風險隱患42萬處。 在質量安全被納入養老服務監管重點過程中,民政部門切實履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要求,盯緊養老機構消防、食品、資金、建筑、醫療衛生等關鍵環節,通過開展專項行動、提升工程等方式牢牢守住養老服務安全底線。民政部于2023年印發的《養老機構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為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隱患提供了依據。 ——在消防安全方面,民政部等部門于2020年—2021年實施民辦養老機構消防安全達標提升工程;2023年,民政部、國家消防救援局印發《養老機構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從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規范場所安全設置、嚴格消防安全日常管理等7個方面明確24條具體規定,進一步強化養老機構消防安全風險源頭管控。 ——在食品安全方面,民政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于2021年出臺《關于強化養老服務領域食品安全管理的意見》,從壓實主體責任、強化監管責任等方面提出要求,保障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資金安全方面,2022年,中央政法委牽頭,民政部等12個部門共同開展了為期半年的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使養老服務領域詐騙亂象得到有效整治;同年,民政部等4個部門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機構非法集資防范化解工作的意見》;2023年,民政部發布了養老服務領域詐騙犯罪典型案例,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釋法的力度,全力守護好老年人的“錢袋子”;今年,民政部等7個部門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的指導意見》,全面規范養老機構預收費行為,加強收取、使用、管理、退費的全鏈條監管,嚴密防范一般商事行為異化為非法金融活動。 細化標準規范,助力養老服務高速高效高質量發展 標準規范是監管發揮正向激勵作用的載體,在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民政部高度重視標準化建設工作,2022年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商務部開展養老服務標準化專項行動,促進養老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不斷完善。 聚焦規范服務行為,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發布了《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基本規范》等國家標準以及《養老機構預防壓瘡服務規范》等配套的行業標準,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基本健全。其中,強制性標準《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明確了養老服務質量和安全的底線和基準線,《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基本規范》是我國針對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發布的首個國家標準,對推動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各地根據《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全面推開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工作,并將等級評定結果與養老服務運營補貼掛鉤,標準的規范引領作用逐漸顯現。 聚焦人才隊伍規范化建設,民政部頒布《養老機構崗位設置及人員配備規范》《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等標準,推動各地完善并落實養老護理員入職獎勵、培訓補貼、崗位津貼、薪酬待遇等措施;舉辦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建,提升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榮譽感,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奠定人才基石。 又踏層峰望眼開,更揚云帆立潮頭。新征程上,全國民政系統將繼續壓實養老服務行業主管部門責任,持續扎緊監管的“籬笆”,做好養老服務安全底線的守衛者、老年人權益的保護者、高效監管的實踐者,在監管中優化服務,在服務中強化監管,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