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在不久前舉辦的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決賽(以下簡稱國賽)中,山東省參賽選手獲得1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和4個三等獎的優異成績,此外還有1名教練獲獎,省民政廳也榮獲優秀組織獎一等獎。回顧以往的全國性民政職業技能賽事,山東選手也常有亮眼的表現。 民政事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技能人才的堅實支撐。高技能人才如何培養、怎樣促進其成長?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近年來,山東民政綜合運用培訓、競賽、激勵等方式,加強民政領域高技能人才培養,并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引領帶動作用,服務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用高質量培訓夯實人才隊伍基礎 “案例中的老人80歲,身高170厘米、體重55公斤,看到這些,要算算老年人身高體重是否在正常范圍內,一定要有這個意識!” 7月初,在濟南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舉辦的護理技能競賽輔導課上,今年的國賽一等獎獲得者、濟南市社會福利院康養部護士長張亞軍一邊翻PPT,一邊分享自己的護理經驗,“這位老人最近咳嗽加重,痰液黏稠,要進行翻身叩背,促進排痰,同時要教老人做健肺操,還要通過放松療法來緩解老人的焦慮情緒。” “接下來,我要參加濟南市的比賽,這次輔導課對我很有幫助,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如何將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原則貫穿于老年人護理工作中。”張亞軍的同事孔維喬說。 3年前,孔維喬從部隊轉業來到濟南市社會福利院,服務對象從年輕的傷殘軍人變成了老年人,雖然和原來的工作內容有不少差別,但他通過積極參加培訓,逐漸完善了知識結構、提升了護理能力。2023年,孔維喬還代表濟南市參加了省級比賽,并獲得三等獎。 記者了解到,為了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山東省民政廳將日常培訓作為技能人才培養的抓手,著力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自2014年起,按照每人每年2000元的標準,撥出預算用于開展養老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培訓。僅2020年以來,全省就已經培訓超過30萬人次。 “禮儀既強調行為有表達,也強調心中有敬意。在工作中,為了表達對服務對象的尊重,在儀容、儀態、言談等方面要遵循行為規范。”在今年3月的一次禮儀常識培訓中,濰坊市殯葬事業服務中心公墓管理員、國賽三等獎獲得者王斐如是說。 長長的會議桌兩側,同事們盯著王斐,不僅聽得認真,對于重要內容還及時記在本子上。 “發型梳妝要整齊,長發要綰起。”講完要點之后,王斐對禮儀服務人員站、坐、走、蹲姿勢和殯葬儀式策劃進行了現場訓練,并將一名同事請上臺,進行綰長發、噴發膠定型的示范。 近年來,山東省在殯葬領域積極打造“禮安齊魯”品牌,并聚焦遺體處理、喪葬儀式策劃、墓地維護等環節,不斷加大殯葬領域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強化引領示范;常態化進行職業道德與心理輔導培訓,增強殯葬工作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和心理調適能力;不定期舉行案例分析與經驗交流會議,促進殯葬服務的優化與改進。 “技能培訓只是人才培養和事業發展的重要一環。”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省各級民政部門著力完善“全方位培訓—綜合性評價—高標準獎補—大力度推優”鏈條,努力為高技能人才創造更大的提升空間。 以高水準賽事打開人才成長空間 2023年,濟南市的養老護理員比賽分為居家、社區、機構三個場景,并在多個直播間同時直播,累計吸引了160多萬人觀摩。 “由于平時培訓比較系統,模擬訓練比較到位,比賽中我快速融入場景,將模特作為真實的服務對象,根據他的身體情況現場設計了健肺操的動作,既達到訓練效果,又不違反操作流程。”在這次比賽中獲得二等獎的孔維喬說,“現如今,訓練不到位、知識不系統、沒有絕活,根本不可能在比賽中獲得好名次。” 如今,山東各地都加大了以賽促學的力度,通過舉辦高水準賽事,讓養老護理員在賽中學、在學中悟,不斷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在臨沂,縣里的養老機構如果要派護理人員參加市級比賽,都要進行篩選、集訓。全國技術能手、臨沂市養老事業發展服務中心主管護師莊園說:“基層集訓備賽的內容已經囊括了怎樣撰寫服務計劃、幫老人維權、整合社區資源等內容。” 與此同時,全省各地還積極行動,爭取專項經費、制定培訓服務規范標準和比賽規范標準,不斷提升培訓和比賽的質量。在市級賽事的基礎上,山東每兩年還舉辦一次全省職業技能大賽,以激勵民政技能人才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訓練的系統化水平。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營造百舸爭流的氛圍,省民政廳目前正會同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研究制定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的管理實施辦法,推動賽事活動提檔升級。 為了鼓勵先進,省民政廳積極設立與整合各項激勵機制。在系統內,省民政廳對取得不同職業技能等級者,分別給予3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獎補。同時,推薦高技能人才參與各種外部評選和表彰。迄今,山東已有14位民政技能人才獲評“山東省技術能手”稱號。2016年以來,累計有155人獲得“齊魯和諧使者”稱號,并獲得為期4年、每人每月1000元的政府津貼。 對于國賽獲獎選手,山東的優待政策更是給力。2017年,張男在第七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養老護理員職業競賽中榮獲特等獎,自動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同時,這些榮譽又讓她獲得了山東省高層次人才惠才卡,晉升職稱有了直通資格。 “我們將制定出臺《山東省民政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并提前研究謀劃‘十五五’人才發展專項規劃,通過完善頂層設計,促成高技能人才的不斷涌現。”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讓人才成為事業發展“第一動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山東省各地民政部門、養老機構積極為獲獎選手搭建平臺,推動行業發展。歷屆國賽獲獎選手也瞄準更高目標積極進取,立志贏得職業生涯的“決賽”。 在養老服務領域,2019年,濟南市社會福利院成立張男工作室暨福利院技能培訓中心,負責開展科研和對內對外培訓。張男還與同行一起編寫了護理類專業教材《老年照護》,并于2023年7月出版。記者了解到,這本書聚焦老年人生活照護、康復服務、失智癥照護等內容,理論與案例相結合,并輔以教學視頻,清晰展示了技術要點。 此外,張男還和同事一起設計了“養老護理員培訓及考核體系”,完善了養老護理員分級、分類、分層培訓的實施方案。2022年,該體系獲得濟南市養老服務十佳創新成果獎。 臨沂市整合國賽獲獎選手、高校教師等專業力量,成立市養老服務技能大師工作室,全方位參與市、縣兩級養老護理員培訓和賽前集訓。2024年,臨沂市探索建立“院中校”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模式,由臨沂職業學院和上海樂親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共建樂親學院,技能大師工作室成員作為骨干力量,參與了“院中校”養老服務專業課程的設置和學生在機構學習期間的指導。 在殯葬服務領域,濟南市第二殯儀館先后由一級防腐整容師、“濟南工匠”畢愛勝,高級防腐整容師、全國防腐整容師競賽一等獎獲得者穆春彤負責大師工作室的工作,為全國十幾個省市、多家院校培訓了大批防腐整容技術人才。在民政部培訓中心的組織下,大師工作室組織骨干成員參與了《遺體防腐整容師國家職業技能培訓評價教材》的編寫。此外,大師工作室研發的人體軟組織修復蠟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發明專利證書,推動了技術成果的傳承和創新。 “今后,全省民政系統將大膽選拔起用中青年骨干技能人才,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努力推動‘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融合,讓人才成為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