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吃得好、住得好,有人照顧,有人聊天說笑,還有各種活動,心情更舒暢了。”從其他敬老院搬到寬敞明亮的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養老服務中心后,81歲的李大爺心情愉悅,中心完善的設施以及專業的醫護人員,讓他覺得很幸福、安心。 李大爺的幸福新生活來自于南昌市推進優化鄉鎮敬老院資源配置改革。去年以來,南昌市堅持“一縣一策”,推進優化鄉鎮敬老院資源配置改革,推動城鄉養老服務均衡發展,讓困難老年人享受更優質普惠的養老服務。 優化整合 提質升級 鄉鎮敬老院存在基礎設施老舊、入住人數偏少、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難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為破解農村養老服務難題,按照省民政廳的部署要求,南昌市啟動鄉鎮敬老院資源配置改革工作,在調研摸底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對鄉鎮敬老院進行整合、優化、升級,提升養老服務品質。 “鄉鎮敬老院是保障農村特殊困難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公益養老機構,是落實民政兜底政策的重要支撐。”南昌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戴閩說,南昌市推動養老公共資源向縣城和中心鎮傾斜,通過縣級集中供養、打造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區域性中心敬老院+鄉鎮敬老院”、“縣級集中供養+區域性中心敬老院”等模式,集中力量提升敬老院功能品質和輻射帶動能力。 怎么改革?南昌市對硬件條件較差、入住率低于50%、供養老年人少于20人的敬老院進行撤并,推動基礎條件較好的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性中心敬老院,整合后空置的敬老院則用于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和農村互助養老服務,防止“一撤了之”。 “一縣一策” 精準服務 走進安義縣養老服務中心頤養樓,老年人正在庭院中散步。在這里,老人們一人一間房,房間均配備了獨立衛生間、空調、電視、呼叫器等設施,還有護工照顧生活起居,讓47名特困老年人安享舒適晚年。 安義縣原有10個鄉鎮敬老院,普遍存在入住老年人少、服務功能單一等問題,借助改革契機改建成安義縣社會福利院,以公建公營、聘請第三方護理服務方式,將10位原入住敬老院的老人統一安置到社會福利院集中供養,為入住老年人提供標準化、規范化的養老服務。 在新建養老機構的區域,則針對失能特困老年人較多等實際情況,采用“縣級集中供養+區域性中心敬老院”模式,共打造5個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對重度失能特困老年人實行縣級福利院集中供養,對輕度失能特困老年人、自理老年人則實行區域性中心敬老院供養。 目前,南昌市正大力推進優化鄉鎮敬老院資源配置改革,推動區域性中心敬老院改造升級,隨著一處處敬老院“換新顏”、優服務,老年人在“新家”也住得更舒心、暖心、安心。 機制改革 規范管理 鄉鎮敬老院撤并新建、提升轉型后,如何規范管理?按照“需求導向、分類施策、完善制度、提質增效”的工作思路,南昌市探索鄉鎮敬老院管理新模式,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行縣級民政部門直管模式,優化公辦養老機構職能、理順管理機制、增強服務供給,并通過設置護理專區、打造護士站等方式,切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護水平。 “實行縣級直管后,鄉鎮敬老院的人、財、事、物將得到規范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方面,在確保消防設施達標的基礎上,完善保障食品安全和提供醫養服務,組織專業醫生、護士到敬老院掛牌上崗,讓入住老年人老有所安。”南昌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負責人表示。 南昌市民政局將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深化民政領域改革創新,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王珈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