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民政局局長 蔣新錄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聚焦可感可及,全力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堅持高位推動 打造養老服務體系新格局 石嘴山市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民生實事,制定《石嘴山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石嘴山市健康養老擴容提速方案》等文件,全面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醫養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立養老服務聯席會議制度和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包抓機制,并制訂出臺系列配套方案,為養老服務改革提供政策指引;推動85歲及以上老年人長壽保健金實現“一卡通”發放,將高齡津貼發放范圍由80周歲及以上低收入老年人擴大到80周歲及以上所有老年人,實現高齡津貼城市與農村低收入老年人等額補助。目前,全市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43張,全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工作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養老巡回服務“趕大集”入選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優秀案例。 堅持科技賦能 培育智慧養老服務新業態 石嘴山市以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為導向,運用“互聯網+”思維,探索打造智慧養老服務網,及時輸送服務資源,讓養老服務更加精準、更有溫度;以“數字化運營”為切入點,建成智慧健康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鏈接市級養老服務調度指揮中心、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服務站、服務點四級服務網絡和N家養老服務組織,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形成了具有特色的“1+4+N”養老服務模式;以“標準化服務”為立足點,打造全市智慧養老護理實訓中心,全方位提升護理員技能和服務標準,推動153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點)品牌標識、管理制度、服務流程、設施編碼“四統一”,打造“頤享·石嘴山”養老服務品牌,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等“十助”服務;以“多元化供給”為增長點,建立農村特困老年人關愛巡訪機制,針對農村老年人居住分散、周邊服務資源不足等現狀,采用“農村養老服務大集”模式,為農村留守、孤寡、空巢、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提供專業化、普惠性巡回養老服務801場次,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以“智能化監管”為創新點,通過定位識別、照片采集等方式,對養老服務項目實施過程監管、標準監管、質量監管,做到服務有監管、績效可考核、成果可展示。 堅持因地制宜 激發養老服務資源新活力 石嘴山市聚焦養老服務功能強化,整合閑置的房屋、公共空地等資源,通過改造提升、聯建共用等方式,建設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點)、日間照料中心、農村老年飯桌等養老服務設施,建成覆蓋全面、布局均衡的養老服務設施網絡。聚焦居有所安,積極爭取各級項目資金,對小區公共活動區域進行適老化改造,扎實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圍繞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智能監測跟進、輔助器具適配等,對60歲及以上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以及低保對象中的殘疾、失能、高齡、留守、空巢等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全力提升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質量。聚焦人才隊伍建設,將養老護理員、健康管理師等養老服務類技能人才納入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在寧夏衛生健康職業技術學院設置護理、康復治療技術等專業,推動形成醫、護、康、養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舉辦全市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推選參加自治區、全國相關賽項,全方位提升護理員技能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名護理人員在自治區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4名選手在全國大賽中獲獎。 堅持以人為本 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新面貌 石嘴山市將老有所養與老有所為相結合,加快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促進老年志愿服務、老年教育發展。聚焦教育環境,常態化組織開展各類展覽、演出、公益培訓班等,每年惠及老年人5萬多人次;聚焦居住環境改善,持續做好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目前已創建老年友好型社區8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100%;聚焦法律普及,在“老年健康宣傳周”“敬老月”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老年人權益保障普法宣傳,增強老年人法治意識;聚焦數字環境,通過智能設備入戶,為老年人提供定制化、便捷化的產品和服務,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爭取項目資金2500萬元,實施老年大學改擴建項目,打造設施齊全、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的老年學習平臺,建成各級老年教育機構30余所,推動老年教育向鄉鎮(街道)和村(居)延伸。同時,石嘴山市鼓勵開展老年志愿服務,扶持發展“銀齡互助”類志愿服務組織,讓低齡健康老年人為高齡、失能、獨居老年人提供服務,依托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點),探索開展頤享大課堂,招募有特長的老年人開展特色課堂活動,形成“60服務80”志愿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