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近日,記者走進羅霄山下、洣水河畔的湖南攸縣,實地探訪該縣民政改革創新成果。 “民政事最關情,系著民生、連著民心。”攸縣縣委書記李鵬程說,攸縣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焦點難點中找準民政改革創新的切入點,把為民解困、為民解憂、為民造福當作最緊要的工作,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中,奮力展現民政工作新作為,讓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發揮民政服務群眾前沿作用 記者: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攸縣如何發揮民政服務群眾前沿作用,為整體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民生基礎? 李鵬程:民生是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只有解決好基本民生問題,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才更亮、成色才更足。攸縣在實際工作中檢視民生領域的短板,聚焦發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層所盼,在完善基本服務基礎設施布局、夯實基本民生保障底線等方面持續用力。 讓利民實事更可感。攸縣大力實施“民生可感”工程,統籌推進民生基礎設施、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困境兒童“助學工程”等建設,加快推進鄉鎮(街道)長者食堂(餐廳)建設,整合利用農村閑置民房、舊村部、空置學校等資源,在村民聚集區建設小廣場、小書屋和小講堂等“門前三小”公共活動場所816處,讓群眾獲得更加專業、便捷、暖心的服務。 讓惠民保障更貼心。攸縣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低收入家庭等困難群眾,扎實做好補助提標和慈善救助工作。開展“迎新春送溫暖”“敲門行動”等專項救助服務活動。切實做好鄉村移風易俗,扎實推進“利劍護蕾”專項行動,積極開展全國殯葬改革跨部門綜合監管試點。 辦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 記者:民生無小事,一頭連著群眾美好生活的具體需求,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大局。攸縣如何從群眾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發力點和突破口,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李鵬程:群眾的事不在大小,關鍵在辦。只有把基層小事當作大事來抓,把群眾的事辦實辦好,才能暖人心、聚民心。 聚焦基層治理。攸縣將推進移風易俗納入基層黨建重點工作,開展宣講培訓、送戲下鄉等,樹立移風易俗典型,組織開展婚喪嫁娶、孝老愛親、鄰里互助、愛心公益等方面的移風易俗志愿者服務活動,營造濃厚的尊老愛幼、扶老助殘、厚養薄葬社會氛圍。發揮社會組織專業服務優勢,發動社會力量關愛“一老一小”等群體,開展村社共建,助力鄉村振興。 抓實養老服務。攸縣在縣城建設養老服務示范中心,在鄉鎮打造養老服務中心,在村(社區)建立長者之家,在小區建成養老驛站,開展“坐診醫生+家庭醫生”多元化醫養服務,實現養老服務醫、康、養、護全涵蓋。探索建立能人主導型、社會資助型、抱團取暖型等互助養老模式,開展暖心助餐、耐心助潔、愛心助浴、知心助醫、熱心助行等服務。 推進殯葬改革。攸縣強化綜合施策,立足公益惠民、節地生態,不斷健全殯葬服務設施、持續提升殯葬行業服務質量。黨員干部、公職人員帶頭,簽訂推動殯葬改革承諾書,樹立文明、綠色、生態的殯葬意識。實施殯葬服務降費專項整治,及時開展深化硬化大墓、“活人墓”專項治理行動,基本實現“三沿六區”見山見水不見墓、見林見綠不見墳。將陵園打造成傳統孝道文化傳播園,把殯葬改革寫進村規民約,引導群眾革除陳規陋習,推動喪事簡辦、群眾減負。 以改革創新推動縣域民政工作發展 記者:縣域作為基層的一線指揮部,是民政服務群眾的主戰場。攸縣將如何推動新時代縣域民政工作高質量發展? 李鵬程: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攸縣將堅持問題導向、為民取向,瞄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政治引領、服務大局的工作原則。攸縣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局性、政策性,不斷加強黨對民政工作的全面領導,把民政放到縣委、縣政府工作大局中整體謀劃、一體推進,推動民生事業與黨的建設深度融合、民政工作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用“黨建+”激活民政為民新動能。 堅持“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攸縣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抓實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要善于從小切口入手做好民政事,探索數字賦能救助,實施“政府救助+志愿服務+慈善幫扶”一體化“鏈式服務”,讓為民服務更加高效便捷、智慧精準、公平可及,切實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 堅持需求導向、協同增效的工作思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就是改革的含金量。攸縣要以系統觀念推進改革,圍繞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開展工作,加快優化民政服務供給,不斷提升民政服務的精準度。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工作方法。攸縣要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政保障能力、要素資源供給等,分期分步、穩妥有序地開展好各項工作。要加強分類指導、完善政策,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多出叫得響、立得住、群眾歡迎的實招,用群眾認不認可、滿不滿意來檢驗改革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