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麗萍 “多年來,大家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利用所學所長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展現了新時代中國老年人的精神風貌。”重陽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中,對他們發揮專長、回報社會的高尚情懷和奉獻精神作出高度評價。 長期以來,無論是在發達地區支援欠發達地區的“銀齡行動”中,還是在日常觸手可及的基層治理與社會服務中,都活躍著一大批老年人。他們心懷大愛、主動作為、積極進取、勇于奉獻,利用所學所長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展現老年人的新風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成為值得信賴、可以依靠的堅定力量。 智力援助: 譜寫老年志愿服務壯麗凱歌 2003年,為響應國務院西部大開發的號召,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發起了以智力援助為主、發達地區支援欠發達地區的“銀齡行動”。 “銀齡行動”從啟動時的5省試點,迅速擴展到31個省份全面推開,國家、省、市、縣攜手聯動,志愿者深入醫療、教育、農業、科技、文化產業等領域開展服務。據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底,參加“銀齡行動”的志愿者已超700余萬人次,開展援助項目4000多個,受益群眾4億多人次。參與人數多、社會效益好、帶動效果強,“銀齡行動”廣受社會各界好評。 “上海與新疆阿克蘇在空間距離上雖然遠隔數千公里,但兩地老人在情感上、心靈上并不遙遠。”率先啟動的滬疆“銀齡行動”持續時間最長,幫扶領域最多。時隔20多年,上海市民政局退休干部王振華對2003年組織首期滬疆“銀齡行動”仍記憶猶新。 首期滬疆“銀齡行動”,上海市共有31名醫療衛生系統的老年志愿者來到阿克蘇地區。在3個月的時間里,老專家們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傳幫帶作用、民族團結促進作用,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和科學嚴謹的作風贏得當地醫務人員和各族群眾廣泛贊譽。自2003年至今,上海市先后開展了20期滬疆“銀齡行動”,足跡遍及新疆20余個市、縣,幫扶領域10余個。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為提高全縣中小學英語骨干教師的業務水平,北京外國語大學老教授協會為他們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培訓;在四川省樂山市,萬畝茶園中優種茶苗長勢喜人,這離不開浙江知名種茶老專家的悉心付出;在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省老教授協會農學專家們帶領當地農民走上種花椒致富路…… 響應國家號召、順應時代要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全國數百萬老年知識分子迸發出巨大的能量。醫院診室里他們妙手仁心,田間地頭上他們手把手相傳,三尺講臺上他們激情滿懷,建筑工地上他們一絲不茍……在各個領域的智力援助中,都留下了老專家們無私奉獻的身影,他們用行動譜寫了老年志愿服務的壯麗凱歌。 基層治理: 奏響和諧幸福生活協奏曲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老年人是日常生活中與社區聯系最緊密的群體。 今年9月,全國老齡委印發《關于深入開展新時代“銀齡行動”的指導意見》,將“銀齡行動”的參與主體由老年知識分子擴大到全體老年人,活動主題由援助為主擴展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活動形式新增了參與基層治理。其中明確提出:重視發揮老年人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作用。鼓勵有條件、有意愿的老年人以志愿服務形式參與基層民主監督、移風易俗、糾紛調解、文教衛生、體育健身等活動。 當前,全國各地城鄉社區以基層網格為切入點,引導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積極亮身份、獻余熱、作貢獻,廣泛開展志愿服務,讓老年人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受益者。基層治理效能提升又多了一個重要抓手。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年來,高齡、獨居老人的居家安全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區,一支“電話使者”老年志愿服務隊為社區上百位耄耋老人送去溫暖的問候和陪伴。在電話訪問的基礎上,服務內容還拓展到給獨居老人送餐、居家安全微改造、平安自治巡邏、防詐騙知識宣傳、參與社區治理議事會…… “一老”連著牽掛,“一小”承載未來。小學生“三點半難題”是很多雙職工家庭的困擾。針對社區內孩子放學后無人看管的問題,山東省鄒城市鋼山街道紅星社區“管得寬”五老志愿者服務隊中的退休教師主動擔責,在社區辦起“四點半”課堂,義務輔導孩子們寫作業,贏得家長們交口稱贊。在每年寒暑假期間,為豐富社區青少年課余生活,服務隊還組織開展書法培訓、手工制作、詩文朗誦等多項“共享陽光·快樂成長”關愛青少年活動。 除了關愛“一老一小”,在老舊社區物業管理、鄰里糾紛調解、社區環境整治、政策理論宣講等諸多領域,都活躍著一大批身著紅、藍馬甲的老年“幫幫團”,他們退而不休、心懷熱忱、精神飽滿,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老年志愿者的新風貌。 社會服務: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教書育人、鄉村振興、文化惠民、文明創建、助醫助行等社會服務領域,廣大老年人積極貢獻智慧力量、創造美好生活,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銀發力量”。 為發揮優秀退休教師引領示范作用,支持農村地區教育發展,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起“銀齡講學計劃”,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優秀退休師資骨干,重點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三區三州”等地區的縣鎮和農村學校傾斜。自該計劃實施以來,先后有數萬名退休教師加入,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在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憑借對孩子們的無私關愛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定傳承,被稱為“黑板爺爺”的李貴江老人義務教授孩子們學習書法,9年來累計指導學生2000余人。 在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心里裝著土地和農民的農技老專家賈雙龍,為了讓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將農技課堂搬到農家小院,把教室設在田間地頭,苦心鉆研農業技術,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田園醫生”“潞城袁隆平”。 在云南省昌寧縣,“銀耀茶鄉”藝術團和“金色茶鄉”合唱團秉承尚學、樂活的發展理念,圍繞傳統節日、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等主題開展惠民文藝演出60多場、文明實踐活動20多場,倡導文化養老新理念、展示樂活養老新風尚。 在北京南站南廣場地面公交樞紐站,有一支名叫“四路通”義務指路隊的志愿者隊伍,為旅客及市民提供道路指引。來自附近社區的志愿者用熱情洋溢的態度、豐富多樣的服務,為來自五湖四海的中外旅客排憂紓困,傳遞了首都文明的溫度。 老驥伏櫪身穩健,不待揚鞭自奮蹄。在學校、醫院、社區、田間……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美麗的“紅藍馬甲”。他們甘于奉獻、熱衷公益,溫暖他人、服務社會,譜寫了銀齡志愿服務的動人旋律,奏響了奉獻與傳承的華美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