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探訪積石山:感受公益的力量

時間: 2024-11-01 09:27   來源:中國社會報

愛心網友和公益人組成探訪團,前往甘肅省積石山縣實地探訪。

“加油追夢人”受益人朱拴拴向愛心網友講述自己的農場故事。

本報記者   趙   錚   見習記者   趙藝偉

9月25日,一場特殊的“網友見面會”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舉辦。積石山縣位于甘肅省西南部,是國家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6位愛心網友和眾多公益人組成探訪團,不遠千里,實地探訪公益給這座西北小城帶來的改變。

“我們希望通過實地探訪,讓愛心網友更直觀地看見最真實的公益,了解公益機構在線下到底怎么做項目,具體的捐贈項目是怎么落地的。也期待通過這次行程,能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加入公益的行列。”支付寶公益平臺運營負責人王真真說。

加油追夢人:助力殘疾人自立自強

穿過盤山繞梁的層層梯田,探訪團前來探訪“加油追夢人”受益人朱拴拴。因為一場交通事故,朱拴拴失去了左腿。去年,在“加油追夢人”項目的支持下,朱拴拴適配了新的假肢。

“加油追夢人”由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與螞蟻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由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提供技術支持,為鄉村地區的困難肢體殘疾人提供個性化的假肢適配服務和康復訓練,幫助他們獲得高質量的生活發展能力。如今,已經度過“磨合期”的朱拴拴對新假肢非常滿意。使用以前的假肢時不時打軟和摔跤,而且只能彎折到90度,不方便蹲下干活,作為家中唯一的勞動力,他感到十分不便。“現在我啥都能干,干農活、去外面打工,扛100多斤的貨物都沒問題。”

據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副秘書長常達介紹,假肢的適配就像量體裁衣,是十分重要的“工匠活”。中國康復中心假肢矯形中心的李松醫生表示,基于殘疾人的身體情況和具體生活場景等進行假肢的個性化適配,有助于避免并發癥、提升穿戴舒適性,提高殘疾人生活品質。在服務數百名困難肢殘患者過程中,中國康復中心還會給當地的技術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幫助其提升技術水平,讓當地的殘疾人后續能得到更高水平的服務。

花椒田中,愛心網友在朱拴拴的指導下幫助修剪樹枝、除草松土、采摘花椒。朱拴拴熱情又細致地講解花椒種植、采摘、晾曬的要點,介紹棉椒和刺椒的區別。

2023年,由螞蟻集團發起的“百縣百品助農行動”為甘肅開設了專場助農活動,發揮平臺優勢免費助力地方農產品推廣。借此,朱拴拴的花椒在支付寶芭芭農場亮相,不到半天就被網友搶購一空。朱拴拴發自內心地表示:“你們的項目是實打實的好,幫我安裝假肢,花椒也賣掉了,對我幫助很大。國家政策也好,我家伢子上學學費都免掉了,負擔輕了不少。”

探訪團愛心網友“秘蜜”感慨道:“朱大哥通過自己的雙手努力奮斗的精神,還有他對于種植花椒的熱愛和自信,真的震撼到了我。雖看起來是網友捐助的善款幫助了他,但同樣他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這讓我想到一句話:‘愛出者愛返。’其實,無論肢體健全與否,每個人都有權利追逐自己的夢想。”

兒童服務站:讓受災的孩子“安心”

幾間簡易的活動板房,是讓孩子們感到安心的“家”和學校。2023年12月積石山地震發生后,在愛心網友的支持下,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第一時間聯合當地社會組織建立了兒童服務站,為受災地區的孩子們提供基礎照護、安全空間和心理輔導。

走進劉集鄉團結村兒童服務站,一邊墻上貼滿孩子們色彩繽紛的手工和繪畫作品,另一邊展示著趣味運動會、科學實驗、生日會等活動照片。在站點內,探訪團的愛心網友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手工,“我想做一個仙人掌”“這個顏色好不好看”“姐姐,我做一個戒指送給你”,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站點老師趙娟穿梭在其中,不時耐心地指導著孩子們。地震發生后,她作為村里的志愿者投入抗震救災工作中,注意到服務站缺少當地人,于是主動報名成為站點的專職老師。

“雖然辛苦,但是很幸福,尤其一群孩子圍著你喊‘老師、老師’的時候,覺得很有意義。”趙娟說,“大半年干下來,我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全能的人,什么都會了。”在日常工作中,趙娟和社工、志愿者一起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給予孩子們充足的引導和陪伴,保護兒童的心理健康。在周末和假期,孩子們基本全天待在這里,服務站幾乎成為孩子們的第二個“家”。不少家長在外務工或需要下地干活,服務站便是孩子們安全健康的堅實保障。隨著災后重建有序進行,兒童服務站的工作還延伸到開展防溺水、防性侵、消防、地震等安全教育活動及關懷困境兒童等方面。

去年12月地震發生后,通過支付寶公益平臺“馳援積石山地震”籌款專區,累計567萬愛心網友為積石山捐獻愛心,捐款總額超9438萬元,支持了47個公益機構的50個公益項目在這里落地。

“從愛心網友捐贈,到平臺統籌規劃,再到當地社會組織具體落實,將善心愛意傳遞到小朋友手中,這個鏈條中的每一環都匯聚了大家的愛心。看到小朋友的生活得到改善,大家的付出落到實處,我感到特別開心。”網友“家樂”說。

幸福食堂:老人在家門口吃上了暖心飯

臨近中午12時,大河家鎮大河村的老人們陸續來到幸福食堂,圍坐在桌子旁一邊嘮嗑一邊等待開餐。食堂的大鍋中,熱騰騰的燴菜飯香四溢。工作人員向探訪團介紹,燴菜里有牛肉、蘿卜、豆腐、粉絲、芹菜,主食則準備了花卷和土豆。系上圍裙,戴上手套和口罩,探訪團化身“炊事班”,與當地工作人員一起幫老人們傳餐、倒茶、收拾碗筷,忙得不亦樂乎。

“吃得好,比在家吃得還好。”老人們紛紛表示,食堂解決了日常用餐的大難題,并豎起大拇指給工作人員打“五星好評”。一位老人說,家中只有自己一個人,做飯太麻煩,每天來這里吃飯既方便又健康。還有的老人搖著輪椅來吃飯,與同伴聚在一起相談甚歡。

據臨夏州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秘書長孔令熙介紹,“幸福食堂助老愛心餐”項目由愛德基金會資助,臨夏州生態環境保護協會負責實施。實施周期為今年4月至10月,設置了2個助餐點,為大河家鎮地震災區大河村和韓陜家村150名高齡、孤寡、空巢老人提供免費午餐。幸福食堂不僅解決了老人的午餐問題,還滿足了老人的情感陪伴需求,促進了鄰里間的關系和諧。

志愿者向探訪團展示了當天采購的收據,介紹項目的具體執行情況。在大河家助餐點,平均每天有60多位老人前來就餐,還有30多位老人由志愿者送餐上門或家人打包外帶。項目由愛德基金會按照每個老人每天10.8元標準進行資助,大河村村委會協調提供活動板房及免費水電,按照三菜一湯標準為老人提供午餐。協會志愿者在韓陜家村建了400平方米愛心菜地,免費為幸福食堂提供新鮮蔬菜。

孔令熙表示,10月中旬,愛德基金會將對項目結算進行評估,評估合格后,幸福食堂項目將會再延續2年,繼續為當地老人提供營養健康的餐食保障。下一步,還將與鄉政府和村委會協商溝通,將食堂轉移到合適、保暖的場地。此外,還要制訂適當的助老餐價格,目前計劃是每餐向老人收取3元,調查中老人們都反映可以接受。

螞蟻森林:為黃河植起“綠色屏障”

“來,加個好友一起種樹。”這是“栗子”和“秘蜜”網友見面后說的第一句話。8年間,栗子累計在螞蟻森林、釘釘合種等平臺參與種樹達86933棵,其中在臨夏州的就有156棵。談起種樹,“栗子”如數家珍、滔滔不絕,被戲稱為“種樹大王”。得知要去實地探訪,“栗子”十分期待:“作為線上種樹人,我一直很想有機會見一下自己種的樹。”

來到螞蟻森林1196號云杉林,探訪團不由感嘆積石山的風光壯美。群山環抱,溝壑起伏,一棵棵挺拔的云杉樹苗生機勃勃。前幾天下了雨,山路并不好走,甚至有部分山體發生小規模塌方。螞蟻森林的工作人員告訴探訪團,在這里植樹造林的主要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保衛母親河——黃河。

《尚書·禹貢》記載:“(大禹)導河(黃河)始于積石(積石峽),至龍門,入滄海。”積石山縣是黃河之水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第一站,是劉家峽庫區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黃河流域蘭西城市群甘肅片區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節點,做好生態環境建設意義深遠。

挖坑、培土,探訪團的愛心網友一起親手種下了6棵云杉樹苗。“這片山林有我種的樹,有我留下的足跡,我特別驕傲。”“種了這么多年線上樹,這是我線下種的第一棵樹。”“希望五年十年之后,我們還能回來,看看親手種的樹。”望著漫山遍野的連綿綠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抒發著內心的感受。

為助力積石山生態建設,截至2023年年底,螞蟻森林項目在積石山縣捐資種植榆樹、山杏、云杉超145萬株,種植面積超1.3萬畝。億萬網友捐贈的綠色能量,在這里真正地變成了一棵棵樹苗,未來也一定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AI豆計劃:大山里的人工智能訓練師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在大山里有一群“人工智能訓練師”。在積石山數字經濟產業園中,一個個工作人員在電腦前忙碌,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歸類、整理和標注,教會人工智能二次識別。

2020年,在國家醫保局的協調下,“AI豆計劃”落地積石山縣。該計劃由螞蟻集團、螞蟻公益基金會和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通過支持地方建設數字就業中心、引入數字就業機會、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探索“AI扶貧”的公益新模式,幫助年輕人、特別是女性群體,在家門口就業,獲得更多發展機會。積石山縣“AI豆計劃”負責人田曉介紹,項目累計完成了780人次培訓,目前在崗345人,平均月工資達到4000元以上。

王娟是積石山“AI豆計劃”的第一批受益人之一。如今,她已從一名一線客服人員成長為管理者。“以前,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沒啥人出門逛街。現在,很多年輕人能在家門口就業,生活需求多了,街上新店鋪都開起來了。”王娟感慨。曾經在這個小縣城,年輕人的就業選擇非常有限,如今青年返鄉就業不僅減少了留守兒童、留守老人,還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帶動了縣域消費業態提升。“AI豆計劃”為當地留守女性提供了走出家門、自我實現、平等發展的機會,也為其子女成長創造了更好的基礎。王娟說,今年有幾個大學生來入職,家長送過來的時候看了一圈,都很滿意很放心。

在數字經濟產業園文化墻前,“秘蜜”因為一個名字停下了腳步。“我記得這個名字,我捐助過她的這個崗位。”“秘蜜”驚喜地說,知道要來積石山的時候,她就在想,可能會遇到捐贈過的人。公益讓遠隔千里的兩個人之間產生奇妙的情感連接。“就像是素未謀面的朋友。”她說。

在探訪中,愛心網友們對公益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我最想說的就是看見公益的意義所在,我們在互聯網上做公益,它的影響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愛心網友“子昂”說。“秘蜜”表示,服務“一老一小”令她深有感觸,未來她會親身參與到線下的志愿活動中。

今年3月,支付寶公益平臺發起“支付寶公益幫幫團——聯合助力鄉村振興”活動,通過平臺鏈接社會力量和重點區域政府,為縣域發展提供助力。5月,全國10余家公益組織分別對積石山的教育、醫療、民政等民生工作開展了項目需求調研,22個公益項目陸續在積石山落地。

在積石山,以及更多像積石山一樣的欠發達地區,公益正在帶來改變。無數網友的愛心、社會各界力量匯聚成海,變成了孩子們手中的水彩筆、老人們的一頓熱乎飯,賦予困難群體更多的可能性,為鄉村振興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