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瓊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強調,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做好民政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確要求,為新時代新征程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兒童福利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發展兒童福利事業,加強困境兒童權益保障,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對于推動人口均衡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兒童福利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政策體系更加完善,政策內容更加精細。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以及《關于進一步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強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行動方案》《兒童福利機構社會工作服務規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行業標準的出臺,我國促進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發展兒童福利事業的制度基礎進一步夯實。 兒童福利保障范圍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更加精準。一方面,兒童福利服務對象從傳統的孤兒、棄嬰逐步拓展到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等,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實現了制度性突破;另一方面,兒童福利內容從傳統的保生活、保安全逐步拓展到殘疾康復、社會融入、精神素養培養、心理健康關愛、家庭監護指導等多個方面,實現了“物質+服務”雙提升。近年來,民政部門尤其關注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通過開展主題活動和示范培訓等方式,全面提升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水平。同時,對困境兒童進行科學分類,提供精準保障,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家庭監護等問題,關注流動兒童的社會支持度及社會融入情況,在抓好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保障的同時提供全方位服務。 兒童福利工作機制更加健全,服務供給提質增效。國務院婦兒工委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權益保障工作小組成立,并召開專題會議,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形成工作合力。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全面提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推動流動兒童在居住地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和家庭教育指導、城市融入等關愛服務。在服務供給方面:一是配備了4.3萬名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和58.2萬名村(社區)兒童主任,通過開展入戶走訪、信息核查、關愛服務等,筑牢了基層兒童工作的基礎;建設了困境兒童信息管理系統,為精準保障提供了數據支撐。二是實施了兒童福利機構“精準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質量提升行動,通過試點打造集“養、治、康、教、社”專業服務于一體的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深化機構改革創新,全面提升機構管理服務能力;加強了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發揮了其在困境兒童兜底監護、人員培訓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等方面的作用,推動構建了權界清晰、運轉高效、分工合理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體制,擴展了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的社會服務功能。 發展兒童福利事業意義深遠 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認識兒童福利事業的重要性。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新時代兒童福利事業的發展既體現著國家的發展和文明進步程度,也關乎我國人口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目前,我國已面臨嚴峻的人口下行壓力,高齡少子化的人口結構對我國人口健康持續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發展兒童福利事業,構建完善的兒童福利體系,不僅是保障兒童權益的基本措施,更對提升生育意愿具有積極影響,也有利于滿足少子化現象下公眾高質量育兒需求,是實現高素質兒童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題中之義。 推動兒童福利的保障范圍逐步從困境兒童向全體兒童拓展。實踐表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兒童福利制度必然從救助型向普惠型發展、從款物援助向健全社會服務網絡發展。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城鄉居民對兒童福利服務的需求已呈普遍性、多樣性和發展性特征。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人民更加豐裕的物質生活基礎不僅為建立健全兒童福利服務體系提供了條件,更對加快發展兒童福利服務、增進兒童福祉提出新的要求。 完善兒童福利工作“四個體系” 完善政策制度體系,推進兒童福利制度規范建設。政策法律是兒童福利事業有序發展的基本依據。一方面,要繼續基于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和其他需要保障的兒童群體的特征,查漏補缺,不斷完善已有政策體系;另一方面,要盡快推動出臺兒童福利法,建立面向全體兒童、以促進兒童健康發展為目標的法制體系,通過頂層設計明確兒童福利工作的責任主體、服務對象、福利內容(津貼、服務、家庭支持、設施等)和促進措施等,明確兒童福利發展的“四梁八柱”,為兒童福利法制體系的健全提供法律依據,促進兒童福利事業發展。 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加強兒童基本權益保障和關愛服務。在兒童福利服務體系中,經濟福利是基礎,服務福利是核心,許多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是缺失了關鍵環節上的服務。因此,加強兒童基本權益保障的關鍵是完善包括生育服務、托育和養育服務、教育服務、醫療服務、心理關愛服務、保護服務等在內的兒童福利服務保障體系。目前,雖然服務種類日益增加、內容日益精準,但還未形成銜接有序、密實有質的服務體系,需要盡快“培力增肌”。此外,還需加強服務隊伍的建設,包括機構組織和專業人員等。這就需要加大力度發展兒童福利服務社會組織,有規劃、成體系地培養兒童福利服務專門人才,如兒童社會工作者等。 完善監督管理體系,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監管體系。有效的監管可以預防機制失靈和不良行為的發生,將隱患消于未萌,將風險止于未發,從源頭上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保護。對兒童福利服務的監管可以分為機構內監管和機構外監管、線下監管和線上監管,以及政府監管、社會監督和行業監督等。未來,對兒童福利服務監管的重點是機構外監管、網絡監管、社會監督和行業監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管體系,保障兒童福利事業有序、可持續發展。 完善社會參與體系,統籌協調形成合力。新時代的兒童福利服務,不僅是政府、社會、家庭的共同責任,也是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的應有之義。家庭是兒童的保護屏障,必須建立健全家庭社會支持體系。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和多種措施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如支持社會組織提供專業兒童福利服務,鼓勵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大眾各盡所能,形成發展兒童福利事業的生動局面。社會組織可以發揮專長和優勢為兒童提供健康成長所需的各種服務,也可以蓄力為兒童福利服務助力。媒體則可以著力普及相關政策法律和兒童健康成長知識,同時,凝聚各方力量,營造兒童友好的社會環境,共同推動兒童福利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