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銘 近年來,湖南省永興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走“戰略引領、體系支撐、供給有效、安全守底、共建共享、可感可及”的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之路,以更加優良的作風、務實的舉措、貼心的服務,努力交出新時代民政高分答卷。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事關群眾切身利益,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永興縣縣長賓心華說,抓民生就是抓發展,永興縣堅持“廣覆蓋、保基本、穩提升”,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拓展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加快補齊民政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從一樁樁、一件件服務民生的實事做起,讓群眾在新時代有更多幸福感。 系統謀劃民政事業發展 記者: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永興縣在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方面有哪些舉措? 賓心華:近年來,永興縣委、縣政府將民政事業發展作為兜牢民生底線、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推動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圍繞機制優化、政策支持、供給保障、資金投入等方面,堅持系統謀劃、精準施策,用心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建立大民政工作格局。永興縣突出黨建引領、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堅持高位推動、精準部署、齊抓共管、常態長效。縣委常委會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研究民政工作,縣主要領導帶頭帶隊,以“四不兩直”方式加強督導調研,推動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政策體系持續優化。永興縣制訂“十四五”養老服務實施方案、推進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出臺養老服務質量提升、城鄉低保擴圍增效等專項行動方案。對養老機構建設補貼及運營補貼方面給予政策支持,補貼與養老機構星級評定結果直接掛鉤。 財政投入優先保障。永興縣每年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保障,全面完成鄉鎮敬老院消防噴淋系統改造、敬老院護理型床位改造,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以及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提質升級等項目,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服務。 兜牢困難群眾民生底線 記者: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體系中兜底性、基礎性的制度安排。永興縣如何推動社會救助提質增效,兜牢困難群眾民生底線? 賓心華:永興縣有低保對象1.7萬余人、特困人員3000余名,主要分散在離縣城較遠的山區。近年來,全縣加快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推動低保擴圍增效,針對性解決困難群眾難題,確保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 永興縣大力推進以精準救助為重點的救助工作改革,實現“五大轉變”的預期效果,即推動“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分檔救助”向“精準補差”轉變、“集中納入”向“每月審批”轉變、“重進輕退”向“動態管理”轉變、“單一救助”向“綜合幫扶”轉變。同時,持續提升救助服務水平,實現兜底保障從單一物質救助向心理疏導、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等綜合救助轉變,利用大數據加大信息比對力度,全力促進各項救助政策精準落實。 今年7月,永興縣境內出現持續的特大暴雨天氣。災情發生后,民政部門以“迅”應“汛”,全力以赴做好民政服務機構安全隱患排查、民政服務對象轉移避險、因災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引導組織慈善力量參與救災和災后重建,用暖心的守護,換來遇困群眾的安心。 服務“一老一小”更有溫度 記者:“一老一小”牽動著萬千家庭,關乎民生福祉。永興縣如何讓夕陽更美、朝陽更艷? 賓心華:近年來,永興縣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按照郴州市部署,大力開展“郴心養老”服務品牌建設,按照城市、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兩張圖”和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一幅畫”的總體布局規劃,構建起縣級統管、管理規范、優質高效的公辦養老機構服務網。同時,按照街道建中心、社區設站點、服務進家庭“三位一體”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布局,先后建成了便江和湘陰渡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26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216個農村互助養老設施和14個長者餐廳,為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提供了堅實基礎。 圍繞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保障,永興縣用心用情落實關愛行動,聯動兒童督導員、村(社區)干部、兒童主任、教師、家長等共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鄉村兒童關懷支持體系,積極引導慈善力量捐建“寶貝小屋”。全面系統優化防范措施,持續擦亮“十百千”關愛行動品牌(從全縣未成年人中確定10類重點關愛對象,組建100支關愛服務隊伍,對1000名以上未成年人開展關愛幫扶行動),進一步織密扎牢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六位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網。緊緊抓住學校這個主陣地,民政、教育等部門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案例分析、以案說法等活動,增強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動真碰硬加大打擊力度,緊盯重點人群和重點場所,對侵犯未成年人犯罪有案必查、有罪必懲,依法從嚴、從快、從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