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 華 盧 芳 浙江省紹興市兒童福利院的類家庭房間里,保育員手持電子設備,對準兒童床頭的二維碼一掃,“嘀”的一聲后,這個床的孩子起床時間、身體健康重要指數、情緒是否穩定、胃口是否正常等情況,就全部出現在設備的屏幕上。隨即,相關部門接受任務:社工準備對情緒波動的孩子及時介入,廚房根據系統提示為孩子調整專門食譜……保育員手里的電子設備,宛如福利院管理“神器”——上報情況、提示預警、辦結回傳、記錄歸檔……這就是浙江在全省鋪開的“智慧兒童福利院”應用場景。 “系統不僅可以實現兒童福利院內部線上管理,還可以和省民政廳的‘浙里護苗’數據打通。現在,我們不論人在哪里,只要登錄系統就可以了解每一名在院兒童的情況。”浙江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副處長蔣偉紅一邊在電腦上操作,一邊向記者介紹。 智慧化照護 生成個體“雷達圖” 探訪紹興、金華以及杭州投入使用的“智慧兒童福利院”管理場景綜合平臺,記者對“智慧化照護”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和認識。 紹興市兒童福利院脫胎于1929年建立的育嬰堂,2008年5月單獨成立,新址的總建筑面積2.35萬平方米,按照省級一類兒童福利機構建設標準打造,主要承擔著紹興市本級、越城區和柯橋區范圍內孤棄兒童的保護、醫療、康復、教育、家庭寄養等工作,并兼具市兒童福利指導中心、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的職能,服務全市孤兒、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 “通過點擊手機屏幕,就能實現平臺信息處理流程及數據記錄集成、信息共享和追溯,補齊了原來傳統管理模式的數據分散、信息重復交叉等短板,兒童個性化‘智慧養護’基本實現。”紹興市兒童福利院院長錢國英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智慧兒童福利院”應用。記者看到,通過體檢、量表評估等途徑,在院兒童的年齡結構、身體狀況、智力心理等個體信息均納入平臺,形成“入院—評估—制訂養護計劃—實施情況反饋—階段性跟蹤評估—優化養護計劃—成效評估—離院”閉環管理。該院依托平臺構建起養、治、康、教、社“五位一體”融合發展模式,將室藏永久、長期保存的檔案材料數字化率提升至90%以上。同時,區分孤棄兒童、困境兒童等不同對象,借助圖片、文字等手段實行統一管理和動態管理,實現兒童的“一人一檔”。 “在日常養護工作中,系統根據每名兒童的個體信息,按照‘一人一策’,自動生成包括語言、社交、認知、健康、心理功能等在內的個體‘雷達圖’,我們據此有針對性地為兒童開展清潔洗浴、衛生護理、睡眠照護、特殊教育、個性康復、社工介入等精細化服務。”紹興市兒童福利院一名護理員介紹。 金華市兒童福利院是一座今年5月遷入新址的現代化兒童福利院,及時啟用了“智慧兒童福利院”管理場景綜合平臺。該院副院長金燕燕用“一本賬”來形象概括平臺的強大照護效果:“所謂‘一本賬’是指我們借助智慧化平臺,不僅為院內每一名兒童完善了從入院到離院的完整電子檔案,還系統掌握了健康監測、教育培養、康復訓練等數據,形成了一整套完整、連貫的記錄鏈。” 智能化管理 構筑安全“全景圖” 對兒童福利機構來說,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安全! “在院內管理上,平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助力打造可靠安全環境的同時,還超越既往管理方式,解放了人力。”錢國英表示,“我院配備床位370張,建有指導中心樓、醫療康復樓、社會體驗樓和生活綜合教學樓等,如果不能實現智能互聯、統一管理,運轉功效將大打折扣。” 工作人員打開智慧駕駛艙應用系統,立體化管控場景呈現在眼前。“我們可以將院區的物聯網設備、智能化設備、監控設備等進行立體串聯,在一個應用頁面上實現‘一圖智管’,進行物理和信息層面的集中化和立體化管理,并以數字孿生的方式呈現出來。” 通過“一圖智管”功能,工作人員可隨時查看樓層、房間以及相關設備的情況。錢國英說,尤其是“倉儲管理”模塊上線后,通過手機智能盤倉時每次僅需幾分鐘,改變了以往倉庫一個月盤倉一次、一次需要一天的情況。“簡單來說,工作人員通過手機就可以看到系統自動生成的提示,哪層樓的哪個滅火器過期了,倉庫里哪種食品臨期了、哪種用品缺貨了,一目了然,再也不用踮著腳尖蹬著梯子盤貨檢查了,出現缺貨自動提醒時及時補貨即可。兒童生活區配有出入電子圍欄智能報警等系統,確保兒童離開管護區時進行聲光提醒,行動軌跡可追溯反查。” 金燕燕將“智慧兒童福利院”帶來的深層次管理變革歸納為“全景化”。“‘全景化’意味著通過系統,全方位、無死角地掌握福利院每一處、每個部門以及每一名兒童的動態情況。它打破了傳統工作模式下的信息壁壘,實現了各部門間數據的實時共享與高效協同。無論是養育部的日常照料,還是康復部、特教部的專業干預,都能基于這份‘全景圖’進行更加精準、及時的調整,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確保了每一項服務都能精準對接孩子的實際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加個性化、高質量的關懷。” 通過“一本賬”的精細化管理,結合“全景化”的全方位視角,“智慧兒童福利院”不僅實現了對兒童成長的全面記錄與跟蹤,更推動了福利院服務模式的轉型,為孤棄兒童營造了一個更加溫馨、高效、智慧的成長環境。 “云”服務輸出 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 除了照護兒童和院內管理,“智慧兒童福利院”還有一項強大的功能——資源鏈接場景,因為類似于大數據科技領域的“云”概念,浙江兒童福利工作者稱其功能延伸為“云”服務。 紹興市兒童福利院鏈接的“智慧教育”場景,與市聾啞學校、越城區育才學校等學校結對,開展融合課堂,實現師生互動、資源共享。“智慧社工”場景,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實現社會志愿服務智能化預約申請、精準對接。尤其是“惠童問診”場景,整合醫療康復資源,與本地康復醫院建立數據對接,醫生為院內兒童開展即時在線問診,探索出民政與衛健資源共享的新路徑…… 越城區北海街道山隱社區是紹興市兒童福利院“云”服務的受益者。社區居委會主任張英介紹,社區與市兒童福利院一同打造“牽手融建 幸福融享”兒童關愛服務品牌。作為“家校社院”一站式未成年人服務點和康復聯絡點,社區經常組織轄區困境兒童到市兒童福利院,借助先進設備開展有針對性的康復服務。同時,市兒童福利院及其結對共建學校的專家、教師也會定期到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有一戶人家,經常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出于感恩回報,在自家理發店里義務為社區老人、小孩、困難殘疾人理發。“我沒有其他技能,就以這種方式報答社會。”女主人說。 這樣正能量的事例在“大愛浙江”還有很多。杭州市兒童福利院2022年7月上線應用的“西湖護童”系統,按照杭州市數據共享交換總體架構,推動跨部門數據接軌,實現全市未成年人、殘疾兒童、困境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的數據歸集、業務協同應用功能建設,形成“數據采集+需求分析+決策實施+評估修正”的兒童數智工作體系,并實現全市未保中心和未保站的點位分布、運行情況及未保專崗隊伍建設等一屏展示。主管部門可通過駕駛艙數字化呈現,綜合掌握全市未保機構工作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督導。同時,依托“西湖護童”系統開發的“添翼計劃”子場景,運用跨部門數智搜索識別模型,主動找到潛在服務對象,使其得以來院進行免費康復,并創建監護人手機端“一鍵申請”、職能部門“一鍵審批”和“一鍵通知評估”等功能,為社會殘疾兒童及其家庭送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