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需求評估更精準 救助服務更有效

時間: 2024-11-27 09:21   來源:中國社會報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鸕鳥鎮助聯體工作人員在太公堂村入戶走訪,了解困難群眾的實際需求。陳凌杰   攝

本報記者   閆   潔

核心提示

今年8月,民政部、財政部聯合印發《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方案》,浙江省作為全域試點單位,迅速響應,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其中,杭州市余杭區民政局被確定為全省服務類社會救助需求評估體系試點單位,為浙江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提供了實踐經驗。

線上動態監測4.09萬人、線下探訪4.45萬人次,摸排需求1.41萬個、評估確定幫扶對象13065人次,已完成精準幫扶服務12680人次,需求幫扶兌現率達到97.1%。今年9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民政局作為全省服務類社會救助需求評估試點單位,通過綜合考慮救助對象經濟、健康、居住、就業、監護、社會融入情況及服務訴求等,探索建立服務類社會救助需求評估指標體系,不斷滿足困難群眾多樣化幫扶需求。

線上線下

多維度建立救助需求評估體系

“張大爺,今天感覺怎么樣呀?冬天出門小心滑倒。”近日,余杭區鸕鳥鎮助聯體工作人員在太公堂村走訪探望時,和該村獨居老人張大爺聊起了他最近的狀況。張大爺說:“謝謝你們總惦記著我,自從參加銀發無憂項目以來,工作人員會定期上門拉家常,鼓勵我積極參加養老中心活動,比以前開心多了。”

張大爺是獨居低保對象,年初因病住院后,身心壓力大,情緒低落,不愿與人交流。鎮助聯體工作人員走訪入戶時發現這一情況,通過困難家庭需求分類評估,發現他需要精神慰藉服務,于是通過助聯體幫扶平臺為張大爺匹配了“心靈綠洲銀發無憂”項目,由專業心理老師和社工上門開展“一對一”心理疏導。現在,張大爺經常參加茶話會、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能夠更加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難題。

這是余杭區民政局開展社會救助需求評估工作的一個縮影。據余杭區民政局社會救濟科科長羅洪介紹:“余杭區民政局發揮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和主動發現機制作用,結合入戶調查、探訪關愛、動態管理等工作,常態化開展低收入人口救助服務需求摸底排查,以需求為導向,準確評估困難類型、困難程度及相應服務需求,建立本地區低收入人口服務類社會救助一人一臺賬的需求庫。”

為順利推進試點工作,余杭區民政局制訂了服務類社會救助需求評估體系實施方案,通過“大數據+鐵腳板”,集合線上線下信息,形成困難家庭需求分類評估量表。對困難群眾的需求評估涵蓋困難對象經濟狀況、健康醫療、教育培訓、就業創業、生活環境、社會及家庭關系等6大類,通過系統性分析,發現困難對象的顯性需求與隱性需求,按急難輕重形成該服務對象的核心需求清單。同時,征求困難對象幫扶意愿,經綜合評估后形成主要幫扶意向,為后續及時精準的服務提供前置支撐。

整合資源

發揮救助需求評估體系作用

今年61歲的沈金良是余杭街道洪桐村村民,他和妻子農閑時打零工,兩個兒子收入有限,家庭經濟狀況一般。2022年,沈金良確診腦部膠質瘤,大筆的醫療費用讓整個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不久后,洪桐村民政干部梅曉佳就收到了低收入動態監測平臺的預警,來到沈金良家走訪,幫他們申請了低保和臨時救助。了解到沈金良自付醫療費用仍較大的情況,梅曉佳幫他提交了醫療幫扶申請,及時鏈接到余杭區“康佑計劃”慈善助醫項目。同時,鎮助聯體還對其兒子開展就業幫扶,讓沈金良一家經濟壓力得到極大緩解。沈金良感激道:“多虧了黨的政策好,也感謝村里經常關注我們家,讓我們及時得到了幫助。”

沈金良一家得到的多重幫扶,得益于余杭區民政局在精準摸排后,對現有救助政策、服務內容、社會力量進行梳理整合,建立起政策、服務、力量三張服務清單,讓社會救助更及時有效。同時,全區12個鎮(街)、222個村(社)建成助聯體服務站點,并明確區、鎮(街)、村(社)各自工作重點:村(社)通過“五社聯動”完成入戶走訪摸排,及時上報困難群眾救助需求;鎮(街)助聯體對幫扶需求評估核實,合理匹配幫扶資源;區助聯體承擔系統管理與資源鏈接調度職責,宏觀把控救助資源的分配。

今年以來,余杭區各級助聯體共開展服務代辦、物質幫扶、環境改善、發展支持、照料關愛、精神文化等6大類20小類救助幫扶項目81個,參與救助服務社會力量41家,服務救助困難對象1.27萬人次,幫扶對象覆蓋率達到99.3%。

及時調整

給困難群眾及時有效的幫扶

“因為父親肢體殘疾,沒有勞動能力,家里是低收入農戶,我想通過創業改變生活的困境。”00后的小楊想在良渚16街區開家鮮花店,但5萬元的啟動資金成了攔路虎。鎮(街)助聯體工作人員在走訪摸排時發現他符合“雨露基金”項目的幫扶條件,于是上門進行政策宣講,小楊在了解政策后,第一時間遞上了申請表,項目組實地審核通過后,讓小楊夢想成真。

這是今年余杭區民政局為鼓勵和扶持有志創業的困難家庭大學畢業生更好地實現夢想而設立的慈善項目。在對困難家庭的救助需求評估中,一些困難家庭的孩子在大學畢業后,想要通過創業改善家庭經濟狀況,但缺少啟動資金,于是區民政局聯合區慈善總會投入200萬元成立“雨露基金”慈善項目。

通過救助需求評估體系,余杭區民政局不斷優化調整幫扶項目,精準定位需求,切實提升救助服務工作的精準度與有效性。“對新發現的救助需求,區助聯體會根據實際情況形成幫扶方案,條件成熟后設立新項目。”羅洪介紹:“以余杭區慈善總會的慈善項目為例,2022年主要包括安居暖巢、扶老助幼、慈善助醫、慈善傳播和幫扶助困等5大類20個項目;2024年調整為涵蓋關愛陪伴、精神慰藉、精神文化和發展支持等內容的6大類24個項目,新增的‘捐贈者關愛’項目反哺‘一日捐’活動參與人員,對因突發事件和重大變故導致困難的人員進行幫扶;‘極能夏令營課堂’項目組織困難家庭兒童開展暑期夏令營,全面提升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同時,救助需求評估體系也提升了救助實效。余杭區民政局建立線上全程幫扶服務監管體系,通過強化需求申報—審核—服務—評價反饋流程管理,實時掌握服務開展情況,確保全區困難群眾得到有效幫扶。以區慈善總會的慈善共富行動為例,目前,余杭區成功打造“良助蔬果種植”“永泰非遺刺繡”“黃湖共富田”“我在鸕鳥有棵樹”等助困幫扶基地。其中,“蔬菜種植共富行動”項目首批9戶困難家庭人均增收2萬余元,今年10月,黃湖鎮共富農場首批20畝番薯地大豐收,10戶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增收3000余元,困難群眾的獲得感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