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老人們在書畫室里練字 本報記者 楊華/文 張珊/圖
氣勢磅礴的大合唱,行云流水的太極拳,知性優雅的旗袍秀……在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區濱河社區老年大學,多樣化的課程內容,讓正在學習的老人陶然忘我。
2021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高新區濱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考察時指出:“滿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讓老年人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責任。”之后,濱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變化越來越多,老人更是把社區當成第二個家,都樂于在這里的老年大學沉浸式學習,一幅老有頤養的銀齡圖景鋪展開來。
在家門口學習樂趣多
初冬的承德,寒意漸濃。雖然舍不得離開溫暖的被窩,76歲的王惠還是早早起床做好準備,然后步行十幾分鐘來到社區老年大學里的書畫室,看到已有幾位書友開始寫字,一抹淺淺的笑容從她臉上劃過。她把字帖、毛筆和宣紙一一擺好,坐定,書寫起來。
“其實在家也能寫,但一想到這里有一大群同樣愛好書法的鄰里,就想趕緊過來和他們一起精進技藝?!蓖趸菡f。
幾年前,老伴去世后,王惠的心情低落了很長一段時間。后來聽說社區老年大學開辦了書畫、太極拳、舞蹈、聲樂、朗誦等課程,她便來一探究竟。豐富的課程內容和同齡人的學習熱情深深感染了她。她不僅報了聲樂班,更成了書畫室里的???。“在這里,我很開心、充實,空巢老人的孤寂感一下子煙消云散了。”王惠語氣輕松而愉快。
跟王惠一樣喜愛書法的退休干部齊紅,自從社區里有了書畫室,他就加入進來?!艾F在一天不拿毛筆就難受,我喜歡王羲之的書法,光《蘭亭集序》就寫了上千遍?!饼R紅十分健談。
在齊紅心中,能生活在濱河社區是幸運且讓人羨慕的?!斑@個家門口的老年大學,從周一到周六,每天上下午都有課,環境整潔寬敞,還不收學費,筆墨紙硯也都是社區提供的。每到節日,還會把我們寫得好的作品裝裱好,拿到社區里展覽?!饼R紅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這時,書畫室旁邊另一個教室的門打開了——剛上完太極拳課的幾位老人陸續走了出來。打頭的張玲梅笑得格外開心:“孫輩帶大了,有了更多的閑暇時光,在家門口的老年大學學習喜愛已久的太極拳,樂在其中?!? 濱河社區老年大學自2018年開辦以來,一直深受老年人歡迎。社區黨總支書記于嵐說:“阿姨和叔叔們一見到我就問,最近有什么活動,又要開什么新課啦,有了一定要通知我們呀!現在我只要有時間就琢磨再搞點啥新鮮的活動、開辦點實用的課程?!庇趰褂X得,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和課程,讓老人們身心愉悅,就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的具體行動。
不設限的人生才精彩
吃過午飯,稍事休息,62歲的謝桂珍來到老年大學的舞蹈教室。離上課還有一段時間,她隨著音樂旋律琢磨起新舞蹈的動作。下午2點,姐妹們陸續到來,在把桿前做拉伸,為跳舞熱身。
“這么多年,學員來來往往,只有謝桂珍堅持至今。她學了舞蹈,再教我們。她是學員也是老師,還把我們組織起來成立舞蹈隊,帶著我們四處演出,我們就愛叫她謝隊長?!崩夏陮W員王秀艷快言快語。
聽著姐妹的心里話,謝桂珍笑了:“我是一個因拆遷占地而住進濱河社區的農民,沒想到在晚年竟成為了一名老師,這得感謝社區給我提供了一個舞臺。”
為了帶領姐妹們學習更多動作優美的舞蹈,年輕時就喜愛跳舞的謝桂珍四處求學拜師,還取得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書。
夕陽西下,姐妹們手挽著手走出教室。“咱們晚飯后鉑悅山廣場上見?!敝x桂珍和姐妹們相約。因為老年大學課程多且火爆,謝桂珍和姐妹們通常只能周五下午在老年大學里學習新舞蹈,更多時間都在離小區不遠的廣場上跳舞。
孟文娣剛退休不久,是原單位的文藝骨干。來到老年大學后,因為對舞蹈課情有獨鐘,且跳得好而成為班長。“在這里,不僅學習了新知識,還結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一起學習、一起舞蹈、一起玩耍,晚年生活真是多姿多彩?!痹诶夏甏髮W里,孟文娣收獲滿滿。
每天晚上8點,家住濱河社區旁邊鉑悅山小區的郭振龍便準時上床,因為第二天一早他就要到濱河社區帶領一群跟他年紀相仿的老人們引吭高歌。
“我們都是業余水平,湊在一起唱歌,不求音準和音色,只圖健康和樂活?!惫颀堈f起話來條理清晰、聲音渾厚,完全看不出已是84歲高齡。
郭振龍去年搬到鉑悅山小區后,得知濱河社區有老年大學,就報名成了合唱班的一員。他偶然看到社區大廳一角有一群縱情高歌的老人,便站在人群中跟著哼唱起來。后來領頭人有事離開,就把帶領大伙唱歌這一光榮的擔子交給了熱心腸的他。他沒有推辭,在合唱班學歌之余,成了這個“玩樂群體”的帶頭人,每天帶著大伙唱歌。唱累了,他還會和大伙拉家常、講笑話。“在80多歲高齡,成為一群老人的歌唱老師,真是一次難得的人生體驗啊……”老人意味深長地說。
這幾年,濱河社區老年大學在辦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嘗試,從一開始的請專業老師過來教,逐步演變成“公益教、免費學”的辦學模式,在有一技之長的老人與渴望學習的老人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彼此需要、相互成就。
活在熱愛里永遠年輕
“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边@句話說出了 66歲的靜曉玫的心聲。她特別喜歡唱歌,沒退休就登上央視星光大道的舞臺。退休后,她把唱歌當成主業,成為老年大學的一名老師和熱心公益的志愿者。
每每回憶起見到總書記的情景,靜曉玫都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也就是從那時起,她決心把晚年生活過得更精彩——文化養老、藝術養老、健康養老是主基調,同時還要做一個活力滿滿的老年志愿者。只要有演出機會,她就把老年大學里能歌善舞的姐妹都帶上。她唱歌,姐妹們伴舞。原本只在排練室里唱啊跳啊的老姐妹登上大舞臺,成為主角兒,還收獲笑聲、掌聲、喝彩聲,大家都成就感、自豪感滿滿,幸福溢于心間。
67歲的岳淑榮是老年大學的學員,還是社區里出了名的“熱心腸”。她把從事志愿服務看作晚年的一份事業。平日里,她常到社區高齡和獨居老人家里探訪,打掃衛生、拉拉家常。老年大學里的學習,她當作為志愿服務“充電”——學習手機操作、拍攝照片、制作視頻等技能,把志愿服務的場景記錄下來、展示出去,傳揚志愿服務精神。
岳淑榮常與社區里多年踐行雷鋒精神的金聚海老人、擁有豐富志愿服務經驗的計廷元老人聊天,學習他們的志愿服務理念?!傲暯娇倳泴ξ覀冎驹刚呓o予認可和高度評價,我們心里都特別高興?!痹朗鐦s說,“如今能為更年長的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自己都感覺年輕不少。”
愛好攝影的“60后”新老人楊炳琴說:“近距離感受總書記對我們的關心和關愛,心里熱乎乎的?!鄙頌橹袊鴶z影家協會會員、楊氏太極拳分站站長,楊炳琴在退休后成為老年大學攝影班和太極拳班的老師。不上課時,她則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門做飯等服務,幫老人生活之需?!袄夏甏髮W這個平臺,讓我的精神世界更富足。社區這個大舞臺,讓我在老有所為中感受人生的意義,感受晚年也可以這樣富有詩意。”楊炳琴感慨地說。
2019年,岳淑榮和幾位 “活力老人”聚到一起,成立了老年志愿服務隊。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后的第二天,就有3位老人找到社區工作人員,申請加入老年志愿服務隊。如今,這支服務隊已從最初的40多人增加到80余人。
提及這些志愿者,于嵐眼里充滿敬意:“正是有了他們的老有所為、志愿服務,才讓社區里的1600多名老年人的老有所養又多了一層保障。社區也在今年探索建立公益互助養老平臺,老人在平臺上發出需求,志愿者的手機上就會收到需求信息,可以快速搶單完成服務。志愿者通過線上打卡,就可以將志愿時長存入個人賬戶,將來自己需要照顧時,可以從賬戶中支取‘時間’,享受相應的服務?!? “生活在這么一個有愛的大家庭,多幸福啊!”同樣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志愿者胡希英,用一首打油詩憧憬未來——“八十不老,六十還小,我們是一群快樂的小伙伴……天天滿眼都是陽光燦爛,讓我們再活上30年!”
■記者手記
家門口的幸福養老這樣來
“學習讓晚年更充實有趣,老有所為讓晚年更精彩有意義。”這是記者在濱河社區聽到最多的兩句話。
近幾年,面對老年人對文化養老和多元化學習的需求,濱河社區秉承老年人需要什么課程、就開設什么課程的理念,采取點單教學、動態調整的方式,先后開設多門課程,“學什么”“怎么學”“誰來教”,都由老年人自己說了算。
老年大學的課程融前沿新知和傳統文化于一體,有知性高雅的朗誦課,有頗具技術含量的攝影課,還有適應老年人需求的手機使用課;課堂上,不僅有老師講學員聽的環節,還有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及自主學習等靈活多樣的學習形式;師資方面,社區由從外面請專業老師進行講授,逐漸演變成以本社區在某一領域深耕多年、專業度頗高的退休老人擔任老師,他們不僅傾囊相授,還了解老年學員的心理,讓教學更加有的放矢……
《“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創新發展老年教育,發揮社區教育辦學網絡的作用,辦好家門口的老年教育。濱河社區在老年大學辦學中的不斷探索,生動詮釋了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讓“養老”變“享老”的新理念。
這種接地氣的嘗試,為老年教育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多動能,讓老年人在共學共享中更加健康、積極、優雅地享受晚年生活,更好地實現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