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構筑更有韌性的美好鄉村家園
——河南省淇縣靈山街道大石巖村韌性家園項目觀察

時間: 2024-12-06 13:56   來源:中國社會報

本報記者   趙曉明   張路曦

前不久,一場防汛救災應急演練在河南省淇縣靈山街道大石巖村舉行。隨著警報聲響起,村應急小組立刻開展自救互救,村民緊急有序轉移,應急物資及時發放到位。這場演練檢驗了大石巖村的應急實戰能力,其背后,是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在大石巖村開展的韌性家園項目。

新修改的慈善法增加應急慈善專章,鼓勵、引導慈善組織高效、有序參與應急救援。“韌性在詞典中的意思是指物體受外力作用時嚴重變形而不易折斷的性質。韌性家園中的韌性是指城鄉社區應對各類災害時的預防、響應和恢復能力。”韌性家園項目負責人說,“針對部分鄉村基礎條件差、災害應對能力薄弱的情況,我們發起了韌性家園項目,于2022年6月在大石巖村開展試點,陸續投入390萬元,開展村落風險識別、安全發展研究規劃、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安全文化活動、產業發展支持,增強村莊應對災害的韌性。”

用心編制安全規劃  用情滿足應急需求

大石巖村位于淇縣西北18公里的太行山深處,包括8個自然村,自然災害隱患多。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暴雨,大石巖村受災嚴重,橋梁受損、房屋倒塌、通信中斷。

為做好村莊風險識別,2022年10月—2023年3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在大石巖村開展深入調研,形成了災害風險識別及韌性評估報告和風險地圖。報告顯示,該村常年受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災害影響,亟須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面對大石巖村復雜的自然條件,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聯合河南省城鄉建筑設計院,從空間、生態、工程、經濟、社會、文化六大維度編制統一的村莊安全發展規劃。“根據規劃,需識別與劃定各類災害風險區;完善村莊防災空間格局,保障疏散救援避難空間;逐步提升洪澇、地質災害等防御工程標準,等等。”設計院工作人員表示,“通過一系列舉措,鄉村韌性得到全面提高,助力了鄉村發展。”

截至目前,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韌性家園項目已完成大石巖村部分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完成占地1176平方米的綜合應急避難場所。

“大石巖村綜合應急避難場所由原先的村小學改造而來,更換了屋頂,設有應急指揮室、應急小站、親子活動室、臨時住宿室等多個空間。”韌性家園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

應急小站內,千斤頂、救援斧、安全繩、疏散警報器、折疊擔架等應急物資一應俱全。據韌性家園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由第三方專業機構為村民提供培訓,使村民骨干能夠熟練掌握這些器材的使用技能。

“平日里,綜合應急避難場所為大石巖村村民的各類活動提供場地。下一步,綜合應急避難場所還將作為多功能空間,滿足研學團隊培訓、游客餐飲等需求,為村莊增加收入,推動村莊更好地發展。”韌性家園項目負責人表示。

幸福從“頭”開始  安全從心出發

大石巖村常住人口只有200余人,且多為老年人。如何帶動他們學習防災減災知識?這成為韌性家園建設面臨的難題。

在村“兩委”負責人的帶領下,韌性家園項目工作人員挨家挨戶走訪村民,了解他們的急難愁盼。

韌性家園項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調研中,不少老年人提出,村里沒有理發店,只能去縣城理發,很不方便,村里的集體活動也很少。

了解村民需求后,一場場公益理發、生日聚餐、百家宴等活動在大石巖村陸續舉辦,也為防災減災和安全宣傳提供了良好載體。

理發間隙,村民們或等待或閑聊,是最適合科普的時間。比如夏季理發活動中,韌性家園項目工作人員向村民宣講中暑、曬傷、外傷急救類知識,村民們也分享自己防中暑、防曬傷的小妙招:“要經常煮點綠豆水,又解渴又解暑”“下地干活時多帶點水,及時補充水分”……

汛期來臨前,韌性家園項目工作人員還為村民講解洪水來臨前的準備、洪水來時怎么辦、遇洪水時如何避險以及危險地帶識別等知識,并帶領村民模擬洪水中撤離的一字隊、人字隊等隊形。

“用4個礦泉水瓶綁在胸前,4個綁在身后,然后再系一根繩子就能變成救生衣;洗臉盆也可以變成救生工具,這些常見的生活用品有大用處,關鍵時刻能救命。”村民金鳳說。

在一次理發間隙,韌性家園項目工作人員還以“理論+實操”的方式,帶領村民學習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簡易擔架制作法。大家學得津津有味,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組織活動走心  防災演練入心

愛心義剪、百家宴、防災減災小劇場……在一場場活動中,人們經常可以看到村民申懷林的身影。“申叔叔是我們的‘粉絲’。”韌性家園項目工作人員笑著說。

“互動游戲可以多些,問答題的題目要簡單一些,方便村民們參與。”申懷林建議。韌性家園項目工作人員采納這些建議后,改進了活動:安全主題互動游戲每場至少5個,問題類型有所增加,題目更簡單、字數更簡短,方便村民參與。

金鳳是積極參與活動的村民之一。今年3月,在安全主題運動會上,金鳳參與了消防安全飛行棋游戲,一馬當先連續回答對了5個有關消防安全的問題。韌性家園項目工作人員在點贊之余連呼:“金阿姨,給別人留點機會!”

實施兩年多來,韌性家園項目在安全文化建設服務方面共開展了28場活動,累計服務村民1916人次。“隨著服務的開展,現在不少村民敢于回答問題,分享自己在防汛時的經驗。”韌性家園項目工作人員說。

在防災減災小劇場活動中,韌性家園項目工作人員上臺,用情景演繹的方式表演多個防災減災場景,70%的村民可以迅速找出劇中的錯誤之處。找出錯誤后,5位村民上臺,演示了防煙面罩、救生衣、滅火毯等工具的正確使用方式,展示了心肺復蘇、頭部包扎的技能。

發現一位老人被困在自家屋中,應急搶險組人員架著梯子,指導老人穿戴好救生衣,解救了老人;發現橋洞被倒下的大樹堵塞,洪水無法及時排出時,應急搶險組成員緊急疏通;一位村民不慎受傷,醫療急救組人員熟練處理傷口,并制作簡易擔架將傷者抬上救護車……10月26日,在韌性家園項目支持開展的大石巖村應急綜合演練中,遇困群眾全部被成功解救,“受傷”人員得到及時治療,“受災”村民得到有效安置。

大石巖村黨支部書記徐光表示,應急綜合演練增強了村民自救互救和應急避險能力,為村民應對山洪災害積累了寶貴經驗。韌性家園項目在大石巖村落地,完善了防災減災救災的硬件設施,鍛造了村級應急隊伍,提升了應對災害的韌性。

“我國災害易發區跟廣大鄉村重合度較高,鄉村群眾的防災意識、應災能力較弱。提高村莊整體應災能力、減少災害損失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王軍告訴記者,“以大石巖村為開端,我們將充分總結韌性家園項目的經驗,為廣大鄉村探索可持續的災害應對路徑,提高其發展韌性,以慈善力量守護一方平安,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 專家點評

在全球氣候變化以及勞動力轉移的背景下,加強鄉村應急能力建設、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十分必要、十分緊迫。根據新修改的慈善法,慈善力量參與應急救援應有作為、大有可為。

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韌性家園項目在大石巖村落地,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村莊在面臨災害風險時的應對能力和恢復能力。項目實施兩年多來,識別風險、制訂規劃、完善設施、開展活動、發展產業,強化基層應急基礎和力量,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守牢了安全底線。韌性家園項目的實施,服務到了村民的心坎上,為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效助力。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減災中心副主任楊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