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云峰 近年來,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民政局秉持“黨建引領,為民服務”工作理念,以“黨建 + 社會救助”為創新路徑,成功破解了長期困擾基層救助工作的發現難、鞏固難、退出難問題,實現了黨建、業務雙提升。 “網格+救助”破解救助發現難 德城區民政局在黨建引領下,織密社會救助工作網絡,全力打造區、鎮(街)、社區、網格四級救助體系。成立以民政局黨組書記為組長,班子成員、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構建鎮(街)黨工委、村(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上下聯動的“黨建+社會救助”組織體系;建立黨委領導、支部組織、黨員帶頭、黨群協同的主動發現救助機制。同時,在7個鎮(街)高標準設立社會大救助工作站,每處配備3—5名工作人員;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按照“一名黨員、一名社工、一名網格員包一網格”的“三包一”原則,在轄區各村(社區)設立救助窗口124個,選派專兼職救助工作排查員979名。在此基礎上,利用“大數據+鐵腳板”的方式探訪困難群眾,及時了解救助需求,變“群眾找我”為“我找群眾”。通過這一創新機制,今年以來,德城區已主動實施臨時救助37人,摸排符合低保條件的人員79人,讓救助工作更有力度、更加精準。 “審核+議事”破解救助鞏固難 針對老城區所轄街道空掛戶較多這一情況,德城區以“黨建引領,為民服務”工作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引領指導作用,依托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網格黨員,以網格為單位建立空掛低保人員臺賬,扎實落實救助政策,積極鏈接各類幫扶資源。街道黨工委定期組織黨員網格長、黨員樓道長以及專職民政協理員主動聯系居住在外地的低保對象,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提醒他們及時提供醫療單據、大額支出證明等重要材料,以便為他們提供救助。對于申請人家庭超出政策規定條件,但經深入調查確實存在特殊困難情況的,由街道黨工委采取“一事一議”方式集體研究確定,實施分層分類管理。今年,全區在復核過程中發現,有一戶家庭為空掛戶,實際居住在河北省,子女已成年卻仍在享受救助,區民政局及時下達預警,并督促和協助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開展跨省入戶審核。工作人員深入實地了解該家庭經濟情況和成員健康狀況后發現,其家庭子女雖已成年,但因患有心臟病等原因實際無勞動能力,且居住地村黨組織也出具了相應情況說明。綜合家屬提供的子女病歷、實地走訪情況以及村黨組織書面材料,區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協同街道黨工委,通過“一事一議”集體研究的方式,決定對該家庭繼續保留低保待遇,彰顯了救助政策的公平性和靈活性。 此外,德城區還對有勞動能力的困難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和數據分析,區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鎮(街)黨工委、村(社區)黨委三級聯動,協調安排公益性崗位。今年以來,已累計對500余人次實施就業幫扶,為困難群體筑牢了保障防線。 “公開+宣傳”破解救助退出難 去年以來,德城區民政局深入開展“黨建紅·德民心”黨建品牌建設,鼓勵鎮(街)黨工委、村(社區)黨委組織推出原創快板、政策漫畫、宣傳折頁、政策明白紙等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以社區為重要宣傳陣地,加強民政救助政策普及。同時,村(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網格黨員主動當好宣傳員與講解員,將這些宣傳活動與“政策開放日”“微型宣講團”“民政大講堂”等緊密結合,讓政策如春風化雨般走進街頭巷尾、小區廣場,使群眾切實感受到“救”在身邊。 近年來,部分家庭在子女成年后經濟狀況好轉或家庭情況發生變化后,未按規定及時上報。通過積極宣傳,群眾對民政救助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退出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在每年定期進行資料復核時,黨員網格長、黨員樓道長以及專職民政協理員在鎮(街)黨工委、村(社區)黨委的指導下,對重點家庭縮短復核期限,通過實地走訪鄰里、與相關人員面對面談話等方式,詳細了解家庭情況;對于一些不配合的家庭,黨員和網格員以耐心和智慧多次入戶做工作,向他們講解法律法規政策,并出示相關比對材料。今年以來,全區已動態調整701人次,確保救助資源精準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