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2024年 老齡工作十大新聞

時間: 2025-01-03 09:26   來源:中國社會報

2024年12月30日,在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青峰路幼兒園“品非遺迎新年 樂文化共傳承”迎新年活動中,李村街道“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教孩子們學剪紙。

2024年7月23日,在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鎮象山橋村,志愿者用快板形式向老年人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2024年12月23日,在北京市朝陽區一處滴滴助老打車站,指示牌上醒目地寫著“科技有愛,友好出行”,老年人不僅可以就近打車,還能享受優先且專屬的出行服務。

2024年11月11日,在江蘇省海安市南莫鎮林廟村,民警向收獲茭白的老年群眾講解防范養老詐騙知識。

2024年12月21日,河南省博愛縣月山鎮老年食堂里,志愿者陪老人過冬至、吃餃子。

2024年12月7日,山西省運城市“墨香書海”家庭教育圖書館的創始人許雙寶在圖書館內與書友交流。

2024年11月7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鈕曼醫療展臺發布“數智化精準運動算法系統”,用科技助力老年人健康養老。

2024年11月20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一家銀發產品體驗店里,一位老年市民咨詢智能護理床操作方法。

2024年12月27日,在廣東個人養老金全面實施宣傳月啟動儀式暨廣州東站現場辦理活動上,市民咨詢個人養老金開戶和購買事宜。

2024年10月11日,遼寧省沈陽市“敬老月”系列主題活動暨沈陽都市圈第二屆中老年春晚啟動。

編者按:

2024年,我國新老齡工作格局逐步成型,老齡事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這一年,老齡工作領域發生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新聞事件,其中既有人口老齡化的現實演變,也有國家層面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大決策部署,以及各部門敬老愛老護老的暖心舉措,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老年人的深情厚愛。

歲末年初,讓我們一起回顧過去一年老齡事業改革發展成就,記錄那些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發揮好、權益維護好的探索和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文章《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2024年第22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文章強調,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我國總體上已由人口增量發展轉向減量發展階段,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等明顯的趨勢性特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新的人口環境和條件。文章提出了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五方面重點任務,其中明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延伸閱讀: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首要任務。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著眼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為重點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對深化老齡和養老服務領域改革作出部署。2024年10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著力推進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這一系列決策部署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也要求老齡工作自覺融入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大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安排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促進醫養結合”。

延伸閱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黨中央立足我國人口老齡化新形勢作出的重大部署。2024年8月,國務院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為主題進行第九次專題學習,李強總理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提出了工作重點,要求持續增進老年人福祉;2024年10月,國務委員、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主任諶貽琴在北京市調研老齡工作時強調,要認真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我國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2024年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 65歲及以上人口2167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4%。

延伸閱讀:國家統計局的這組數字標志著我國已正式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2024年10月,民政部、全國老齡辦發布的《2023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顯示,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撫養比22.5%。老年人口規模巨大、老齡化進程速度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重、勞動年齡人口數變少,我國人口規律和特征正發生深刻變化,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推進,采取積極措施,有力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

我國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2024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關于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明確從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60周歲延遲到63周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50周歲、55周歲,分別延遲到55周歲、58周歲。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從2030年1月1日起,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個月。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不滿最低繳費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通過延長繳費或者一次性繳費的辦法達到最低繳費年限,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延伸閱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作出部署,提出“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自20世紀50年代確定職工法定退休年齡后,70多年來首次進行調整。這一決定綜合考慮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健康水平、人口結構、國民受教育程度、勞動力供給等因素,是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的重要舉措。

新時代“銀齡行動”展現“銀發力量”

在2024年重陽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指出,“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利用所學所長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展現了新時代中國老年人的精神風貌。希望廣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的健康心態和進取精神,既要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又要老有所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銀發力量”。

延伸閱讀:老年人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特有的智慧,發揮好老年人的積極作用、促進老有所為是踐行積極老齡觀的重要舉措。為此,全國老齡委將深入開展新時代“銀齡行動”作為2024年重點開展的四件實事之一,并于2024年9月印發《關于深入開展新時代“銀齡行動”的指導意見》。2024年11月,民政部、全國老齡辦、中國老齡協會共同啟動新時代“銀齡行動”,發布了“銀齡行動”標識和志愿服務隊隊旗。為進一步匯聚“銀發力量”,弘揚銀齡風采,民政部、全國老齡辦、中國老齡協會共同組織開展了兩次2024年全國老年志愿服務暨“銀齡行動”鄉村振興行活動。

國務院辦公廳推出發展銀發經濟的26條舉措

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要求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意見提出了4個方面26項舉措。

延伸閱讀:這是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銀發經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發展銀發經濟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助力老有所養的現實要求。2024年,有關“銀發經濟”的重磅消息不斷:1月,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政策舉措;3月,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大力發展銀發經濟”;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2025年要“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等。

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2024年12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5個部門印發《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意味著在我國部分地區試行了兩年時間的個人養老金制度開始向全國推行。根據通知,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我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均能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實施范圍也同步擴大至全國。在現有理財產品、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基礎上,國債、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將被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

延伸閱讀:個人養老金制度在部分地區試行的兩年間,開戶人數實現了穩步增長,截至2024年11月底,開戶人數已經達到了7279萬人。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推開將有效助力我國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有利于增加個人養老資金儲備。眾所周知,基本養老保險是我國養老保險的第一支柱,也是養老保險制度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0.76億人,基本實現全覆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養老保險體系,同時我國基本養老金實現了“20連漲”。

金融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出臺

2024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2028年和2035年養老金融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從支持不同人群養老金融需求、拓寬銀發經濟融資渠道、健全金融保障體系、夯實金融服務基礎、構建長效機制等5方面提出16項重點舉措,推動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助力中國式養老事業,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

延伸閱讀: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發展養老金融成為當務之急。該意見規劃了更好滿足養老需求的“路線圖”,對于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不僅帶動銀發經濟快速發展,也催生了較強的金融需求。作為“五篇大文章”之一的養老金融,正逐漸成為金融機構新的業務增長點。2024年12月,中國老齡協會與中信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提出將組織開展老年人養老金融需求調查,這是金融機構加速挖掘養老金融業務增長點的一個縮影。

全國扎實開展2024年“敬老月”活動

2024年7月,全國老齡委印發《關于開展2024年全國“敬老月”活動的通知》,提出10月1日至31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堅持以老年人為中心,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為主題的“敬老月”活動。該通知提出五方面活動內容:動員各界力量,開展走訪慰問和關愛幫扶活動;豐富文體活動,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優化為老服務,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普及健康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強化宣傳倡導,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社會氛圍。

延伸閱讀: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各地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敬老月”活動讓敬老愛老助老社會氛圍更加濃厚。我國相關職能部門圍繞踐行助老愛老理念、弘揚敬老孝老精神開展了不同的活動。比如中央網信辦、民政部、全國總工會等14個部門在2024年5月至6月組織舉辦主題為“數字賦能、全民共享”的2024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其中包括“數字助老愛心幫扶公益活動”;再比如民政部、全國老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老齡協會聯合開展2024年全國敬老養老助老公益廣告作品征集暨展播活動,國家廣電總局和民政部開展“重溫經典”頻道進養老機構活動。

14個部門聯合發文推進老年閱讀工作

2024年10月,民政部、全國老齡辦、中國老齡協會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老年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到2027年,優質老年讀物的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紙質讀物、數字終端的適老化水平有效提高,老年閱讀服務體系基本完善,老年閱讀友好氛圍更加濃厚;涌現出一批群眾喜愛、參與性強、影響力大的老年閱讀品牌項目,培育出一批熱心公益、素質過硬的老年閱讀組織和輔助人才;廣大老年讀者數量明顯增長,閱讀質量顯著提高,基本閱讀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延伸閱讀:閱讀既是幫助老年人融入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推進老年閱讀工作勢在必行。2024年4月,教育部等5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舉辦2024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的通知》,部署持續做好向全國老年人推薦優秀出版物活動、“樂齡讀書會”等品牌項目;要求開展老年數字閱讀推廣工作,開設老年教育課程,打造友好、多終端學習界面,擴大大字版、有聲圖書資源供給,優化公共文化設施無障礙閱讀環境等。2024年,中國老齡協會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開辦的《樂齡讀書會》欄目深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