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翟 倩 室外有游樂場、科普廣場、親子種植園和紅色文化長廊,室內設紅色基因傳承區、協同保護功能區、社會組織服務區、臨時監護生活區……日前,記者探訪山東省無棣縣未成年人保護中心(以下簡稱未保中心),未保中心大而全的功能設置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們是目前全市面積最大、設施最完善、功能最齊全的縣級未保中心。”未保中心主任徐曉玲介紹,自2022年9月未保中心建成以來,已開展心理援助、關愛幫扶、特困救助、特色活動等1000余次。如今,未保中心已經成為全縣兒童活動基地、教育基地、救助基地,是為困境兒童提供綜合性服務、專業化救助的一流服務平臺。 建立綜合協同機制 擰成未保“一股繩” “做好未保工作,資源、人才、資金、服務、數據,哪個都不能少。”徐曉玲說。 2023年,無棣縣委、縣政府創新提出打造全省領先“未來之城”工作構想和實施路徑,先后出臺了《無棣縣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實施意見》和《關于實施“未來計劃”推動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綜合協同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以“建立綜合協同機制解決部門多頭管理,從最小單元入手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未成年人全生命周期管理”為核心理念,將“未來之城”建設工作納入無棣建設整體發展戰略。 有了縣委、縣政府的支持,無棣未保工作大展拳腳。 縣級層面,建立了以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縣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的綜合協調機制,未保中心承擔全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綜合協調職能,同時,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輔導中心、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等納入中心一體化推進,聯動30個成員單位梳理任務清單36條,統籌做好未保服務網。 鎮(街)層面,無棣建設鎮(街)未保工作站,每年投入項目資金110萬元,配備兩名駐站社工,以未保工作站、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站、民政服務站、志愿服務站、慈善工作站、救助工作站“六站合一”機制做到政策落地。 村級層面,無棣統籌3395名網格員、教師、兒童主任、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精神科醫師和兒童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面力量參與未保工作,成立了471個最小服務單元,負責全縣未成年人基礎數據整理、強制報告執行和7類兜底兒童服務保障工作。 在未保中心的數據系統平臺上,記者看到,殘疾兒童、困境兒童、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等每一類兒童的數據分門別類,清晰可查。“在這些數據基礎上,我們綜合協同,通過困境兒童關愛保護聯動機制,購買專業機構服務,為這些兒童提供專業化心理服務和家庭教育指導;將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有效融合;分類分層賦能社工機構和兒童主任,向有需求的兒童提供生活救助、心理疏導、法律援助、政策宣傳、個案處理等服務。” 完善風險處置體系 織密未保“一張網” 針對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問題不易被及時發現、報告和處理,無棣縣在全省率先開發未成年人保護信息系統,建設并完善風險處置體系,實現未成年人訴求“一站受理、全網通辦”。 “這個體系由未保專線、APP小程序和未保智慧云平臺組成。”未保中心工作人員說。 最小服務單元工作人員上門核查信息或者社會上任何人發現兒童正在或者疑似遭受侵害時,都可以打電話報告或用手機掃碼登錄小程序上傳信息。所有信息都會歸集到未保智慧云平臺,30個成員單位11個鎮(街)信息共享、數據互通、動態監測。 今年18歲的小于(化名)就是這個體系的受益者之一。 小于的父母和弟弟于2019年12月底在一次車禍中意外身亡,此后,小于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的不幸讓爺爺、奶奶無法走出悲痛,母親親屬也前來爭搶遺產……小小的他無處排解各方壓力,經常逃學。 學校與兒童主任將小于的情況作為紅色線索上報未保中心。未保中心將小于的情況轉介給專業心理社工機構,由他們進行測評、疏導,效果非常明顯。如今,小于已經回到學校,就讀于某職業中專學校二年級,情緒穩定了很多,也能和家里人溝通交流了。“據我們了解,目前小于走讀,學校老師也會經常視頻溝通,輔導孩子學習,關心孩子生活。”徐曉玲說。 據徐曉玲介紹,無棣縣未保中心將15項未成年人高風險快速評估指標、21項未成年人家庭監護評估指標等專業測評工具,整合進智慧云平臺智能端,由最小服務單元工作人員和社會人員通過制式程序提報智慧云平臺,平臺自動確定風險等級:綠色視為無風險,由最小服務單元負責跟蹤回訪,常態化開展關愛服務,確保問題落實有結果、有實效;藍色視為低危風險,由鎮(街)指導村(社區)最小服務單元匹配問題處置關愛服務包,精準幫扶并常態化走訪;黃色視為高危風險,依托鎮(街)未保站駐站社工專業化指導,開展個案跟蹤服務;紅色視為極危預警狀態,由縣未保中心組織會商研判,通過政府購買專業社會組織服務,開展一對一個案跟蹤服務。 制定全程關護方案 辦好未保“每件事” 收集孩子們的“微心愿”,在春節期間為他們實現這些小愿望; 整合大學生志愿者和駐站社工資源,在假期給流動、留守、困境等未成年人提供公益課堂; 開放游樂場,開設防溺水VR體驗館、消防科普館等區域,讓孩子們前來體驗; 開設“未來計劃·愛育家”賦能成長營,組織“安全不‘放假’ 快樂度寒假”未保宣傳活動; ………… 這是無棣縣未保中心這個寒假準備開展的活動。“未保工作面對的不只是困境兒童,還有全縣所有兒童,每一項活動的開展都以實現未成年人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為目標。”無棣縣民政局局長張崇云說。 近年來,無棣縣未保中心始終秉持“兜底”和“發展”兩大目標,不斷拓展完善各項活動,關注未成年人成長信息數據全周期管理,力爭讓每一名兒童都能享受到關愛與服務。 無棣縣推行校車管理運營新模式,惠及全縣中小學生1.8萬余名,成為首批“全國中小學校車運營試點縣”;率先實現營養餐配送縣域內中小學全覆蓋,2.1萬名農村小學生獲享免費營養奶;每年投入200萬元,聘請村級專職巡查員769名,開展防溺水教育、巡查,織牢織密防溺水“安全網”。 與此同時,無棣縣全面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兒童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及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醫療救助、護理補貼等政策,加大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重點困境兒童生活救助力度,補貼標準位居全省第一;“未來計劃”實施以來,累計發放困境兒童各項補助救助資金947萬元。 無棣縣還推行殘疾兒童“康教托技”一體化服務工程,打造“康教托技”融合發展的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殘疾兒童康復有效率達到98%以上。 目前,無棣縣各類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場館免費面向未成年人開放,古城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經啟用,全縣7個社區獲評首批市級“兒童友好社區”。2024年以來,全縣先后舉辦專題親子活動135場次,參與人次達1萬以上。 不久前,該縣又設立“未來計劃”兒童服務專項基金,確立了兒童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家庭監護能力提升、孤困兒童大學生就業、流動兒童關愛保護、兒童保障服務設施建設等五個服務方向。 “未保工作要久久為功,方能善作善成。未來,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的建設,健全完善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機制,切實保障困境兒童合法權益,精心打磨‘未來計劃’,讓所有孩子都能擁有幸福美好的童年。”無棣縣委副書記竇彭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