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翟 倩 源頭治理和回歸穩固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環。春節臨近,返鄉受助人員過得怎么樣,是否留得下、穩得住?1月17日,記者跟隨天津市北辰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一同回訪了3名返鄉受助人員。 “付某和文某患有精神疾病,目前在北辰區永濟醫院接受康復治療。”北辰區救助管理站站長彭國慶告訴記者。 付某今年43歲,患有智力障礙。“2024年11月27日,北辰區果園新村街道網格員在一個公園里發現了付某。”彭國慶告訴記者,北辰區救助管理站根據付某身上攜帶的地址信息,聯系了河北區救助管理站。經核查,付某戶籍所在地為北辰區小淀鎮劉安莊村。 “在交流過程中,我們發現付某反應遲緩。聯系上他的家人后得知,他母親已去世,繼父90多歲,無法照顧他。因此,我們與小淀鎮政府協商,由鎮政府出面,將他安置在永濟醫院進行治療。”彭國慶說。 文某與付某的情況類似。2017年10月,寧河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在街面巡查時發現了文某。由于無法正常溝通,工作人員嘗試了多種方法都沒能幫他找到親人,便于2020年11月為他落了戶。“2024年4月,寧河區救助管理站通過DNA比對,確認文某為北辰區宜興埠鎮人,便聯系我們進行核查。”彭國慶說,“當時,我們和宜興埠鎮民政辦走訪了文某的家,確認身份信息屬實。但是,文某父親癱瘓在床,家中無人可以照顧文某。經協商,宜興埠鎮政府將文某安置在了永濟醫院。” 記者跟隨北辰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來到永濟醫院,付某和文某被醫生攙扶至接待室。“付某屬于智力發育遲緩,文某屬于非器質性精神病。”主治醫生介紹,“他們的情況基本穩定,我們對他們主要采取了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目前,文某的戶籍已經落實,并申請了低保。“下一步,我們會持續關注文某的情況,幫他辦理殘疾人證,申請殘疾人兩項補貼。”宜興埠鎮公共服務辦主任榮曉雯說。 “付某剛回來不久,享受了臨時救助,后續我們會幫他及時申請相關救助。”小淀鎮政府民政辦工作人員王珍珍告訴記者。 回到病房,付某和文某跟著其他病人一起做操,兩人臉上綻放出了笑容。 生活在北辰區雙口鎮的張某是由濱海新區救助管理站護送回北辰區的。 張某今年53歲,2024年6月被濱海新區救助管理站發現。“他患有精神二級殘疾,沒有親屬,并且本人不愿意到醫院接受治療。我們協調雙口鎮政府,指定鄰居黃某作為他的監護人。我們經常去看他,及時提供生活幫助。”彭國慶說。 帶著慰問品,北辰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來到雙口鎮,發現張某不在家中。“他每天早上都會來我家院里打水,白天外出撿拾廢品。你們放心,我們天天去看他,有什么情況會第一時間聯系你們和鎮里。”黃某的母親說。 至此,這次春節前的回訪告一段落。“我們會在受助人員返鄉一年內不定期回訪,確保他們留得下、穩得住、過得好。”彭國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