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邊海鵬 2024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民政局緊緊圍繞困難群眾需要,著眼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以精準對接困難群眾需求、增加服務供給、規范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效為重點,積極探索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的有效路徑。 統籌協同,使服務主體多元化 烏海市建立統籌協同機制,對相關部門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統籌使用。組織召開社會救助部門聯席會議,強化部門聯動、政策銜接和資源整合。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優化服務類社會救助資源布局。培育壯大服務類社會救助隊伍,推動教育、人社、醫保等部門以及工會、團委、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開展專業社會工作幫扶服務項目。發揮民政部門職能作用,統籌銜接養老、助殘、托幼等關愛服務政策,整合優化慈善幫扶、對口結對、鄰里互助等社會資源。 評估需求,使服務對象精準化 烏海市通過整合已掌握的對象信息,健全完善服務類社會救助需求評估指標。綜合考慮救助對象經濟狀況、身體狀況、居住條件、教育就業情況、社會保障及服務訴求等因素,確定服務對象主要是有相關服務需求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群眾。積極引導各區根據實際情況,將救助范圍逐步擴展到有需要的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成員、過渡期內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低收入人口。充分發揮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和主動發現機制作用,結合走訪探視、動態管理等工作,準確評估困難類型、困難程度及相應服務需求,建立服務類社會救助需求臺賬。 完善清單,使服務內容標準化 根據救助對象的困難類型和實際需求,烏海市進一步細化服務類社會救助的具體項目和基本內容。編制服務類社會救助清單,明確服務類別、對象范圍、服務標準、供給主體。結合服務對象需求,融入傳統節日、氣候變化和居家環境等因素拓展服務內容,制定“套餐+點餐”服務菜單。在不重復提供貨幣救助滿足生活需要的相關服務基礎上,統籌運用已有的救助幫扶、基本養老服務、殘疾人兩項補貼、殘疾人托養等基本公共服務相關政策以及醫療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滿足困難群眾實際需求。 強化管理,使服務檔案規范化 烏海市以建成“一戶一檔、一村(居)一盒、一鎮(街道)一柜”的三級檔案管理體系為目標,不斷推動服務類社會救助檔案規范化管理。規范入戶評估、服務檔案、服務過程、滿意度回訪等內容。健全檔案管理機制,明確存檔方式、存檔時間。確定服務檔案的移交方式和保管期限,確保服務檔案管理統一規范、檔案存檔安全有序。海勃灣區、海南區研發上線服務類社會救助APP,建立完整、高效的服務管理體系,促進服務檔案從紙質檔案向電子檔案升級,提升服務的便捷性與精準性。 健全機制,使服務監督制度化 為加強對服務質量效果的監督,烏海市健全“事前提醒、事中監管、事后問效”的監督管理評估機制,并將監督檢查納入市民政局重點工作內容。事前,組織召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工作部署動員會,明確工作任務和目標;事中,通過實地調研、滿意度調查、鄰里評價等方式,加強服務監督評價;事后,運用信息化手段、第三方評價等方式,對服務實施全過程進行監督和評價,并加大評價結果應用。同時,建立服務類社會救助信息公開制度,主動接受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