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伍 欣 丹東市位于遼寧省東南部,與朝鮮隔江相望,鴨綠江在此匯入黃海。在這座沿江、沿海、沿邊城市,丹東市民政局堅持守正創新,筑牢民生之基,以民政的擔當和作為,用心用情守護群眾“穩穩的幸福”。 一個個惠民舉措見行見效、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落細的背后,是丹東民政人不變的為民初心和辛勞的付出。2024年,丹東市民政局被授予“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政策找人,主動救助暖人心 “續叔叔,您最近身體怎么樣?有什么困難就跟我們說……”1月7日,元寶區九道街道永寶社區社會救助協理員李海燕對67歲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續某進行了電話回訪。 去年,李海燕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續某因突發疾病住院治療,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較重。李海燕立即協助老人整理相關材料,向街道提出了臨時救助申請。老人出院后,李海燕與街道民政助理員一同到老人家中探望,了解他的康復情況,并主動為他代辦取暖費減免手續,幫他解決生活難題。 續某能得到及時的救助,得益于丹東市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制度的建立。2022年10月,丹東市民政局聯合市財政局印發通知,在全市建立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制度。目前,全市共有874名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 2021年,丹東市民政局深入開展“走進困難家庭·傾情解憂暖心”專項行動,對困難群眾進行入戶走訪,宣傳社會救助政策,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自2022年起,專項行動實現常態化開展。截至目前,全市有2389人次民政干部參與專項行動,累計走訪困難群眾34.38萬人次。 “我們先后出臺《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辦法》《社會救助對象失信懲戒辦法》等文件,推進智慧救助,實現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丹東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郭繼業告訴記者,丹東市建成并運行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開通社會救助業務網上申辦服務,實現社會救助“網上辦”“指尖辦”。 科技助老,關愛服務全天候 “任爺爺,您血糖、血壓控制得怎么樣?記得定期測血糖,飲食方面要多注意。”1月3日,丹東市智慧養老管控中心工作人員辛星撥通了振興區纖維街道低保對象任某的電話。 80歲的任某患有多種基礎病,辛星經常給他打電話,詢問身體狀況,告訴他一些保健知識。 這是丹東市推進養老服務智慧化發展、開通熱線為老年人提供關愛服務的一幕。 2020年,丹東市入選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將養老服務智慧化發展列為主要任務。2022年,該市建成全域智慧養老云服務平臺,市智慧養老管控中心和老年人關愛服務熱線同步投入使用,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時段的線上服務。 依托智慧養老云服務平臺和老年人關愛服務熱線,丹東市民政局在主城區開展試點,為低保老人和分散供養特困老人發放具有一鍵呼叫功能的手機,老人遭遇突發狀況時可直接向管控中心發出求助警報,及時獲得救助。 自2020年起,丹東市連續5年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區域性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45個、“長者食堂”43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和農村幸福院457個。 據丹東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趙玉卓介紹,市民政局先后出臺加強養老機構綜合監管、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強化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激勵等文件,有力推動了全市養老服務規范化發展。 服務大局,聚焦關切解民憂 丹東市是遼寧省沿海經濟帶重要港口城市和重要邊境口岸,市民政局積極引導社會組織發揮作用,助力全市經濟發展和穩崗就業。 丹東市民政局舉辦社會組織助力丹東全面振興宣傳活動,動員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助力丹東全面振興三年行動計劃項目。截至目前,簽約項目22個,簽約金額2.1億元。 全市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2024年,全市社會組織累計籌集善款和物資價值3108萬元,惠及困難群眾2萬余人次,解決就業崗位逾千個。 自2021年6月1日起,丹東市開展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截至目前,全市辦理婚姻登記“跨省通辦”業務232對。 全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扎實推進,已建成1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中心、10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點,累計服務群眾1.7萬余人次。 “我們將繼續聚焦群眾關切,扎實做好各項工作,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丹東市民政局局長于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