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信息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范一大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謀劃“十五五”建設發展的重要階段,在第十五次全國民政會議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新時代新征程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新方向、賦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民政部信息中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五次全國民政會議精神,堅持“第一議題”抓學習、“第一遵循”抓貫徹、“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實,以民政信息化高質量發展助力民政現代化。 厚植為民情懷,增強推進民政現代化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民政職能向民生聚焦的發展方向。我們要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民政、民生、民心三者之間的內在邏輯,始終將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是在普惠性民生建設中做好數字化的文章。惠及全民是民生保障的發展方向和必然要求。新時代民政工作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中,有序推動民生保障由補缺向普惠發展。普惠性民生建設強調更廣范圍的保障,要進一步發揮數字化技術的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和廣覆蓋性等特點,為感知民之所需、暢通政民互動、輔助民生建設、觸達服務對象、方便群眾辦事等全流程、各方面工作賦能增效、提檔加速,將解民憂、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二是在基礎性民生建設中做好網絡化的文章。緊緊圍繞群眾基本需求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是政府推進民生建設的主要內容。新時代民政工作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進程中,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民政公共服務體系迭代升級。基礎性民生建設強調更加可及的服務,要聚焦解決服務內容單一、服務體系不健全、規范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推動養老服務、殯葬服務、婚姻登記服務和地名服務等領域深入應用信息化手段,在解決服務“好不好”“優不優”的問題上交出滿意答卷。 三是在兜底性民生建設中做好智能化的文章。加強兜底性民生建設是政府的基本責任和底線要求。新時代民政工作要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奮斗之路上,堅持底線思維,聚焦各類困難群眾、特殊群體,切實發揮好兜底保障作用。兜底性民生建設強調更加精準的幫扶,要不斷深挖民政海量數據價值,豐富智能化民生服務場景,以高水平數據賦能和高質量智能服務,不斷提升社會救助、兒童福利、殘疾人權益保障等領域精準識別、智能研判、高效預警水平,讓“兜住底”的基礎更為扎實、“兜準底”的舉措更加有力、“兜牢底”的成效更有溫度。 錨定目標任務,打造推進民政現代化的驅動力創新力支撐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民政部門要深化改革創新,完善政策制度體系、服務保障體系、監督管理體系、社會參與體系,著力推進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著力提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事務、社會治理工作水平”,進一步指明了民政工作的改革思路和重大任務。我們要充分認識以信息化推進民政現代化的重要意義,主動順應數字化轉型趨勢,加快推動民政信息化體系框架與“四個體系”“兩個著力”重大任務有機融合。 一是以更加完善的信息化工作體系有力支撐政策制度體系建設。政策制度體系是深化民政領域改革的基礎環節。民政工作件件關乎民生,民政政策項項涉及群眾切身利益。我們要扭住政策制度改革這一關鍵,在政策制定中,加強民政大數據分析支持,更加客觀準確地掌握服務對象的分層情況和實際需求,助力提升政策制定的針對性、有效性、科學性。在政策執行中,更好發揮技術、數據、平臺“三駕馬車”作用,跑好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和服務群眾的“最初一公里”,將黨的惠民政策精準地送到民政服務對象身邊,不斷將政策創制的優勢轉化為精準治理的效能。 二是以更加系統的信息化業務體系不斷提升服務保障體系效能。服務保障體系是民政工作發揮職能作用的重要內容。我們要加快推進民政工作服務方式進一步向科技賦能、“政策找人”轉變。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展現新作為,聚焦老年群體急難愁盼問題,強化政策、業務、技術協同和數據共享,不斷完善全國養老服務“一張網”、數據“一張表”。在推進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事務、社會治理工作數字化轉型上有新提升,聚焦“高效”“辦成”兩個關鍵點,優化網上服務流程、創新網上服務模式,不斷完善標準體系、打通信息孤島、融合線上線下,推動更多高頻民政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全程網辦”“一網通辦”。 三是以更加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體系持續夯實監督管理體系基礎。監督管理體系是統籌民政領域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的關鍵所在。民政工作聯系群眾廣泛,社會關注度高,嚴密、高效的監督管理體系是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我們要將風險意識貫穿到民政工作各領域各環節,以新監管技術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助力構建全覆蓋、穿透式監督管理體系,不斷增強風險隱患監測預警能力,加快提升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協同監管,實現監管事項一體化、數據支撐一體化、業務協同一體化、綜合保障一體化。 四是以更加成熟的信息化平臺體系積極拓展社會參與體系空間。社會參與體系是廣泛凝聚發展合力推進民政領域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當下,越來越多的經營主體、慈善力量、社會組織、社會公眾等,以更為多樣化的形式在線上線下“兩條線”積極參與民政工作。我們要以數字平臺為載體,打造多元主體協商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的政務服務新場景,為社會力量有序有效參與民政工作提供平臺支撐。探索推進民政領域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和授權運營,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開發面向民政行業的數據服務和智能服務產品,加快推動民政信息化領域的共建共治共享。 狠抓工作落實,當好推進民政現代化的加速器助推器倍增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民政部門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積極主動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對民政工作領導保障、工作作風、工作方法等提出明確要求。我們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突出重點、工作實效,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人才隊伍建設為基石、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會議各項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一是圍繞“一盤棋”布局抓落實。要聚焦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持續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民政工作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民政工作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深化民政信息化總體設計,論證實施重大電子政務工程項目,圍繞“四個體系”,有效發揮信息化的創新驅動、數智賦能作用,聚焦“兩個著力”,全面提升民政數字化履職能力和數字化服務能力,不斷夯實政務服務高效運轉基礎。推動《“十四五”民政信息化發展規劃》實施總結評估,統籌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數智融合化發展演進,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統籌數字化變革和現代化建設相互促進,著手開展《“十五五”民政信息化發展規劃》論證和編制。 二是聚焦“一張網”建設抓落實。要圍繞構建縱橫聯動、政民互動的民政政務、業務、服務一張網,強化系統觀念,持續延伸拓展,不斷優化完善民政政務信息系統,加強數據賦能、技術賦能、平臺賦能,促進網絡通、系統通、數據通、服務通,提升體系化、平臺化、精準化服務能力。不斷推動民政門戶網站、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辦公系統服務效能提升,完善數據匯聚和服務基層雙向促進機制,正確處理好“鍵對鍵”與“面對面”之間的關系,不斷提升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水平。依托電子政務網和“雪亮工程”等平臺,優化升級民政統一視聯網絡,推動民政服務機構視頻接入,提升民政服務機構監管水平。 三是緊扣一體化發展抓落實。要不斷提升民政信息化工作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水平,著力加強調查研究、分類指導、業務培訓,促進全國民政系統信息化更加統一、均衡、協調發展。深化民政大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健全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運行管理機制,常態化開展數據質量校核評價,創新開展跨部門、跨地區、跨業務數據共享應用,促進工作合力、數據合力、應用合力有效形成。全面開展民政時空大數據平臺應用推廣,深化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不斷為地方民政部門賦能減負。統籌推進民政領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健全民政領域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強化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和數據目錄動態更新,開展數據安全常態化監測和技術防護,有效防范化解各類網絡和數據安全風險。 做好新時代新征程民政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將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五次全國民政會議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的重大政治任務,在原原本本學、融會貫通學、聯系實際學上下功夫,切實把學習貫徹過程中汲取的精神動力轉化為破難題、增活力、提質量的實際行動,以深厚的為民情懷、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深入細致的作風和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民政信息化工作高質量發展,有力服務支持民政現代化,奮力譜寫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和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