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保障重點群體基本生活、優化“一老一小”服務供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對提振消費工作進行了部署。抓民生也是抓發展,近年來,民政領域增進民生福祉系列舉措,極大推動消費潛力釋放,有力服務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 保障重點群體基本生活 發揮穩預期、促消費作用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分層分類救助幫扶,推動健全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提高專項救助水平,強化產業就業等開發式幫扶。 貴州省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村民李同(化名)一家,便是在當地分層分類救助幫扶下,改善了生活條件。 李同今年50多歲,2022年以來,因重病無法務工,導致家庭生活困難。2024年,他家的房子又因地陷垮塌,一家人人面臨住房困難。 在多部門的聯合幫助下,李同被納入低保,就讀高中的女兒每年獲得1900元的資助,妻子申請到養殖幫扶資金和養殖補貼等1萬余元,家里的房子得到及時改造。貴州構建起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保障了包括李同在內的重點群體的基本生活。 “保障重點群體基本生活是增強消費信心的一個關鍵?!北本煼洞髮W教授、經濟學專家萬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這部分群體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時,整個社會的消費環境都會更加穩定,居民的消費意愿也會更強。另外可以看到它也是有消費乘數效應的。這些群體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也會帶動相關的產業發展。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向困難群眾發放救助金或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 各類困難群體是邊際消費傾向高的群體,向困難群眾發放救助金或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也是提振消費的有效舉措。去年國慶節前夕,民政部、財政部部署向特困人員、孤兒等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惠及1100多萬人。收到這份“民生大禮包”的困難群眾,通過購買物品改善自己的生活。今年春節前,貴州省向全省城鄉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發放一次性春節慰問補貼2.4億元。 各地在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的同時,還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推進產業就業等開發式幫扶,增強社會救助“造血”功能。 在江西省婺源縣中云鎮龍山村,村民程渡(化名)和妻子均患肢體三級殘疾,3個年幼的孩子都在讀書。盡管當地民政部門將他們一家納入低保,但是夫妻二人仍希望通過勞動增收,改善家庭生活。去年2月,在鎮、村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的對接幫助下,夫妻二人入職當地一家企業,每人每月有了1610元的收入,增加了家庭的購買力。 盤活利用低收入農戶資產,共設立90余個“飛地抱團”“共富體+”項目,有效帶動低收入農戶年均增收10%以上;借助慈善資金為城鎮低收入人口推出“愛心虛擬崗”項目,助力城鄉困難群眾人均每月增收200多元……近年來,浙江省嘉興市開展困難群眾“共富十助”專項行動與弱有眾扶“優享工程”,全力推動低收入人口增收,提升其消費能力。 借助以舊換新東風 居家適老化改造煥發消費新活力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推進全社會適老化改造,支持地方試點探索、整體推進多層建筑加裝電梯和發展老年助餐服務。 近日,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的居民徐女士,趁著江蘇消費品以舊換新適老化改造行動,以實惠的價格為母親購置了一臺電動輪椅。徐女士的母親今年85歲,患有腰椎間盤突出,行走不便,在這臺電動輪椅的輔助下出行更加便捷安全。 本次改造面向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家庭,改造產品包含地面防滑處理、墻邊扶手安裝等3大類50個項目。由養老機構專業人員上門安裝,并詳細告知使用方法。 據了解,2024年,借助中央超長期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東風,江蘇省支持專項資金3億元,對老年人購置適老化改造產品以及輔具用品進行補貼,為14萬戶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或增配輔具,在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同時,起到了穩預期、擴內需、促消費的作用。今年,江蘇省民政廳將繼續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產品“煥新”行動,補貼額度、補貼商品、補貼模式都較去年有所優化,補貼比例為30%,補貼金額最高可達1.5萬元。 2024年10月,民政部等2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消費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干措施》,明確支持地方將居家適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購置納入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重點支持范圍。北京、上海、江蘇、浙江、貴州等地發布并細化適老化改造補貼政策。 今年2月發布的《2025中國家居消費趨勢研究報告》顯示,適老化改造和銀發經濟將成為新的市場熱點。今年1月26日,商務部、民政部等6部門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25年家裝廚衛“煥新”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支持個人消費者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購置;居家適老化改造產品補貼標準可適度提高,應不高于30%。同時,該通知還列出了《居家適老化改造補貼產品建議清單》,包括護理床、坐便器、助聽器、輪椅等25類產品。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居家適老化改造的市場需求是比較迫切的,甚至突破了家庭裝修的范疇,比如小區樓房加裝電梯、無障礙通道等。 催生新業態 銀發經濟跑出“加速度”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積極發展抗衰老、銀發旅游等產業,釋放銀發消費市場潛力。 3月20日,江蘇首趟銀發專列——G9445次“一路繁花”列車載著550多位老年游客從南京南站開往浙江省湖州市;3月15日,2025年京津冀首趟銀發旅游列車從天津站始發,452名京津冀地區老年游客開啟了為期12天的鐵路旅行;3月15日,從黑龍江省哈爾濱東站開出的首趟港澳方向銀發旅游專列Y64,載著546名老年游客開啟了14天的暢游之旅……在春暖花開的美好景象中,一列列滿載銀發群體的旅游列車,不僅帶著老人們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風土人情,還跑出了銀發經濟的“加速度”。 今年1月16日,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鐵集團、民政部等9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增開銀發旅游列車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行動計劃》,圍繞增加銀發旅游列車服務供給、強化適老化設施保障、提升銀發旅游列車服務水平、優化銀發旅游列車發展環境等4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發展銀發經濟的舉措。 購買車票,入住酒店,游覽景區,品嘗美食,購置特色產品;列車配備養生餐食,組織戲曲聯歡,開展攝影輔導、康養講座……銀發列車的車輪一轉,不僅轉活了這條貫穿“衣食住行游購娛”的產業鏈條,還為銀發經濟開辟出了新藍海。 2024年12月發布的《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2024)》顯示,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約占GDP的6%,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占GDP的10%。其中,養老服務業、老年用品消費、老年金融、健康、文旅等相關銀發產業,將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地方對發展銀發經濟作出部署,進一步提振消費。江西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印發的《關于促進養老服務和老年健康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2025年將建設一批養老服務設施,發布一批銀發旅游精品線路和目的地,舉辦一系列銀發經濟展銷會,推出一批老年健康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和健康消費需求。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大力提振和擴大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擴大電子產品、旅游、養老金融、老年教育、居家守護等領域適老產品供給,拓展老年旅游保險業務,推動消費設施適老化改造;推進養老服務“愛心卡”拓面,優化助餐、助潔、助急等服務,2025年計劃為60周歲以上老年人累計辦理“愛心卡”350萬張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