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配師張創(chuàng)(左)來到云南省昭通市魯?shù)榭h梨園村,為退役老兵鄧西貴上門驗配。 文/圖 本報記者 王冰潔 仲春時節(jié),彩云之南。 日前,記者跟隨“情暖老兵,守望相助——老兵聽力關懷計劃”(以下簡稱老兵聽力關懷計劃)項目組來到云南省昭通市,探訪項目執(zhí)行情況。這是該項目首次落地云南,為昭通市8個縣(市)的74位患有中重度及以上聽障的困境老兵開展聽力檢測,并配發(fā)145臺助聽器,提供為期三年的聽力健康跟蹤服務。 昭通是老兵聽力關懷計劃落地開展的第106個市(自治州)。自2023年由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騰訊SSV(可持續(xù)社會價值事業(yè)部)時光實驗室等聯(lián)合發(fā)起后,該項目已在河南、湖南、廣西等10個省份的105個市(自治州)落地開展,服務了4600余位60歲及以上的聽障退役老兵。 “為退役老兵提供高品質的聽力健康服務” “除了聲音大點還有其他感覺嗎?” “沒有了。” “現(xiàn)在兩只耳朵聽到的聲音一樣大嗎?” “一樣的。” “還有沒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覺?有沒有雜音?” “沒有。沒有雜音。” ………… 相似的問詢話語,來自老兵聽力關懷計劃助聽器設備提供方的專業(yè)驗配師張創(chuàng)重復了許多遍。隨著不斷問詢,他通過手機為老人測試聽力,并一次次調整助聽器的聽力參數(shù),確保助聽器與老人的聽力狀態(tài)完全匹配。 “助聽器佩戴前的聽力檢測非常重要,如果不經過這一環(huán)節(jié),那助聽器只能發(fā)揮最基本的聲音放大功能,達不到最佳效果。而且每位老人的聽損情況不一樣,只有精準適配才能起到緩解聽力受損、改善聽力的作用。” 張創(chuàng)告訴記者。 張創(chuàng)在本次活動中負責中度聽損和中重度聽損老人助聽器的驗配工作。另外2名驗配師王丹燕和楊云霞則負責重度聽損和極重度聽損老人助聽器的驗配工作,她們長期在昆明工作,處理因老人聽障和方言導致的溝通問題時得心應手。 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老兵聽力關懷計劃負責人張玚告訴記者,老兵聽力關懷計劃主要包括線上聽力篩查、專業(yè)驗配師聽力檢測和助聽器適配,以及為期三年的聽力健康跟蹤服務。 “項目致力于為退役老兵提供高品質的聽力健康服務。”張玚說,項目在退役軍人事務部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司的指導下發(fā)起并開展,在全國范圍內為有聽力障礙的退役老兵提供聽力健康公益服務。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組織當?shù)胤蠗l件的60歲及以上退役老兵通過騰訊“銀發(fā)聽力健康”小程序進行在線聽力檢測和助聽器申報,而后由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執(zhí)行團隊聯(lián)合專業(yè)驗配師組成服務團隊,在線下為受助老兵開展一對一聽力檢測和助聽器捐贈服務。 來自魯?shù)榭h龍頭山鎮(zhèn)的馬永碧老人今年93歲,在二兒子的陪同下來到項目執(zhí)行點魯?shù)榭h退役軍人事務局,現(xiàn)場聽力檢測結果為極重度聽損。老人的二兒子告訴記者,20多年前,老人聽力功能就開始下降。 “好多年沒聽得這么清楚了。” 佩戴好助聽器、與身邊的人交流了一會兒后,馬永碧老人的眼睛濕潤了。 從聽不清楚驗配師的話一臉迷茫,到戴上助聽器高興地與家人聊天,老人們的喜悅充盈在活動現(xiàn)場。 “終于可以和老戰(zhàn)友好好聊聊天了” 活動現(xiàn)場,一些老兵佩戴好助聽器后遲遲不愿離去,聚在一起和老戰(zhàn)友、老朋友聊起天來。憶往昔、嘆今朝,許多老人神情激動。 “終于可以和老戰(zhàn)友好好聊聊天了!” 68歲的陳清明曾當過炮兵,不到60歲聽力便開始下降。他告訴記者,以前因為聽不清楚,聊天時總是擔心給別人惹麻煩,自己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 陪同老人來到活動現(xiàn)場的多位家屬告訴記者,聽力下降后老人慢慢變得不愛說話、不愛交流,性格越來越內向。 “以前我們扯著大嗓門和爺爺說話他也聽不清楚,要么不搭理我們,要么答非所問,慢慢地爺爺也不怎么和我們在一起聊天了,經常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在村里走。”耄耋老兵劉興貴的孫女說。 “聽覺是重要的感覺功能,聽力受損會對老人生活、生理、心理等多個方面造成影響。”王丹燕告訴記者,聽力下降會影響身體平衡,使人容易摔跤,也會因為聽不到汽車鳴笛聲等,增加出行風險。聽力下降也意味著大腦接收聲音刺激變少,會影響神經系統(tǒng)功能,導致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等,并間接影響其他器官的正常運作。 幫助困境退役老兵重回“有聲”世界,提升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正是老兵聽力關懷計劃的發(fā)起初衷。張玚說,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在開展相關項目時發(fā)現(xiàn),退役老兵受戰(zhàn)場環(huán)境影響,聽力損失的概率遠高于普通人,炮兵、機槍連步兵、電報員等兵種尤為突出。困境退役老兵大多生活在農村,缺乏相關知識和資源,對聽力受損的治療方法知之甚少。許多老兵在聽力受損后,未能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嚴重影響了晚年生活質量。 “正是因為捕捉到這一需求,在騰訊SSV時光實驗室的支持下,老兵聽力關懷計劃才應‘需’而生。” 張玚說。 “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老兵的關懷” 項目在魯?shù)榭h退役軍人事務局開展時,出現(xiàn)了一個“小插曲”。 家住魯?shù)榭h小寨鎮(zhèn)梨園村的鄧西貴老人因腰椎受傷,無法前來參加活動。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該村的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及時反饋情況并申請為老人上門驗配。 在昭通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主任范厚安帶領下,記者和張創(chuàng)來到鄧西貴家中。鄧西貴說,他退役后在村里做鄉(xiāng)村醫(yī)生,梨花村建在山上,村民散居各處,以前自己經常騎著馬出門給大家看病。 “從縣里過來很不方便,山路彎彎繞繞。以前我騎著馬給鄉(xiāng)親們看病,現(xiàn)在你們大老遠開著車來給我治病。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老兵的關懷!”鄧西貴說。 老兵聽力關懷計劃的方向始終精準指向關愛困境退役老兵這一目標。項目在落地過程中得到了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配合和支持。 “我們的目標是凝聚更多社會力量,讓退役老兵成為全社會尊敬的人。”范厚安說,“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等社會組織的加入,吸引了更多愛心力量來共同關愛退役老兵,對老兵的幫助很大。” 從項目執(zhí)行現(xiàn)場的點滴細節(jié),記者深切感受到了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和昭通市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對退役老兵的深切關愛—— 驗配工作完成后,鹽津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到場的老兵聚餐,為難得一聚的老人創(chuàng)造交流機會;因分居不同的山村且交通不便,水富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派車將退役老兵統(tǒng)一帶到活動現(xiàn)場,并由專門人員帶隊全程陪伴;擔心下午參加驗配的老人肚子餓,鎮(zhèn)雄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為老人們準備了軟糯的米糕…… “我終于不用扯著大嗓門、使勁歪著腦袋和別人講話了。感謝基金會和退役軍人事務局,為我們老兵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大好事。”水富市退役老兵嚴登才說。 在云南昭通,我找到了答案 本報記者 王冰潔 接到老兵聽力關懷計劃的采訪邀請時,我第一時間想到,近年來國家在退役軍人保障方面不懈努力,一系列福利政策持續(xù)完善。在這樣堅實的保障體系下,老兵聽力關懷計劃這一公益項目究竟能發(fā)揮何種獨特價值,成為我心中的疑問。帶著這份疑問與思索,我來到云南昭通的項目現(xiàn)場。在這里,答案逐漸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 我看到一位位老兵在驗配師的耐心幫助下,重新回到了“有聲”世界。有的老人聽到窗外的鳥鳴聲非常激動,握著項目執(zhí)行人員的手連連感謝;有的老人先是面露不可思議的神情,隨即驚喜萬分;有的老人被自己說話的大嗓門嚇了一跳,笑言原來自己以前一直在制造噪聲。那一刻我意識到,老兵聽力關懷計劃像一座橋梁,有效地連接起了困境老兵與外界的溝通,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我看到很多老人佩戴助聽器后,不再沉默不語,而是開心地和身邊人聊個不停。一位老兵告訴我,因為聽力障礙,原本健談的他已經好久沒和老戰(zhàn)友通話了,他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是回家后給當年的老班長打個電話,問一下老班長的腿傷現(xiàn)在好點沒。這種轉變讓我深刻感受到聽力健康對老兵生活質量的重要性。老兵聽力關懷計劃幫助困境老兵緩解聽力受損的問題,提升了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我看到項目執(zhí)行人員和地方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關愛困境退役老兵的很多細節(jié)。三位驗配師不厭其煩地問詢老人感受、調整助聽器聽力參數(shù),精準檢測聽力情況、叮囑老人佩戴助聽器的注意事項,項目執(zhí)行完畢后一位驗配師的嗓子已經沙啞;佩戴助聽器前要確保耳朵內部沒有大的障礙物,有的老人耳垢過多,驗配師幫忙細心處理;魯?shù)榭h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組成志愿服務隊,為老兵們答疑解惑、端茶倒水……這些細節(jié)體現(xiàn)了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的嚴謹與細致,更體現(xiàn)了各方對困境退役老兵的關愛與尊重。 一張張笑臉、一番番交談、一杯杯熱水,彰顯著項目工作人員對這群“最可愛的人”的敬意與回饋,也讓我看見了老兵聽力關懷計劃的獨特價值。項目不僅為困境退役老兵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更傳遞了黨和國家、社會各界對他們的尊重與關愛,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安享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