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 瑤 落實好老年優待政策,維護好老年人合法權益,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福建省持續推進老年優待工作,不斷優化優待政策,深化新技術在該領域的應用。通過開展身份證 “一證通行” 工作,探索老年優待工作的 “更優解”,讓改革發展成果以更廣泛、更公平、更便捷的方式惠及全體老年人。 一攬子優待舉措落地見效 老年人優待政策旨在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是為60周歲及以上公民提供生活便利和福利保障的一項重要舉措。在落實老年人優待工作中,福建省老齡委各成員單位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 “全省公共交通每年投入適老化無障礙出行的資金超過0.81億元,切實落實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政策,累計已有452萬人從中受益。” 省交通廳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適老化無障礙出行已深度融入交通運輸 “建管養運服” 的各個環節。截至目前,全省所有地市均開通電話約車服務,主要網約車平臺均上線 “一鍵叫車” 服務,累計為老年人出行提供服務超88.1萬單;全省各類交通樞紐和客運場站均實現無障礙通行,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達1352輛,基本滿足了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此外,全省94個道路水路客運站保留現金、刷卡、紙質票據、證件等支付和使用方式,讓不便于使用電子產品的老年人也能平等、便捷地享受出行服務。 全省教育系統積極行動,全力推動老有所學。《2023年度福建省老齡事業發展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國家老年大學廈門分部掛牌成立,全省推動高校設立老年大學28所,福建開放大學辦學體系成立老年開放(互聯網)大學72所,參與學習的老年人超過166萬人。另外,福建省開發具有地方特色且適合老年人的課程、課件等資源4.2萬個,開發省級老年教育特色課程等920門,進一步提高了老年教育資源的可及性。 “近年來,相關部門始終將老年人的急難愁盼問題放在首位,持續做深做細做實老年優待各項工作,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推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成效顯著。” 福建省老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省民政廳副廳長王文才介紹,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享受高齡津貼的老年人達71.6萬人,不斷提高的福利保障水平讓老年人的安全感更強、獲得感更足。 “一證通行” 提高老年優待便利度 今年1月底,福建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關于做好以居民身份證替代老年人優待證工作的通知》,明確將以居民身份證替代原有的老年人優待證,確保符合條件的老年人都能公平、便捷地享受優待政策。此前,莆田市先行試點身份證 “一證通行”,并取得良好成效,為全省范圍推行身份證替代老年人優待證提供了成功范例。 2021年,莆田市率先實施身份證 “一證通行”。市老齡辦與交通運輸、文旅、衛健等部門密切溝通協作,確保憑身份證享受老年優待政策全面落實到位,并從加強宣傳引導、升級相關系統、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入手,全面便利老年人旅游、就醫、出行等活動。 莆田市文旅部門在博物館、圖書館專門開設老年人通道,因地制宜推出適合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和旅游線路,如老年文化節、老年徒步旅游等。同時,對10個景區的票務系統進行升級調整,全面落實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60—64 周歲老年人半價等優惠措施。 莆田市衛健部門對全市96家醫療機構進行適老化改造,安排專人引導老年人就醫,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免費提供擔架、推車等輔助設備。老年人憑身份證即可享受優先就診、交費、取藥等服務,大大方便了老年人使用數字醫療服務。此外,還組織醫護人員深入社區,為30.94萬人次老年人提供免費體檢、健康咨詢等服務,依托身份證信息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 莆田市公交集團對全市997輛公交車刷卡系統進行升級,確保能準確識別老年人身份證信息,并對 2200多名公交司機和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適應政策變化,優化服務,熟悉身份證查驗流程,讓老年人出行更加便捷、舒心。 “全市近70萬老年人都可憑身份證享受相應優待政策,‘一證通行’讓老年優待服務更加方便可及,也推動老年優待工作在全新維度上提質升級。”莆田市民政局副局長朱建華認為,此舉有效避免了因未辦理老年人優待證而無法享受優待政策的情況,以公民必備的唯一法定身份證明作為依據,確保老年優待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探尋老年優待工作 “更優解” 讓老年優待政策“無感”落地、優待服務“有感”享受,福建省正朝著這個目標大步前行。 根據《關于做好以居民身份證替代老年人優待證工作的通知》,從2025年5月1日起,福建省將終止辦理老年人優待證,持有優待證或者本人居民身份證的老年人均可同等享受優待服務。“相較于老年人優待證,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在技術上的優勢為老年人順暢享受優待政策提供了可能。”福建省民政廳老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身份證全面替代老年人優待證后,所有優待政策將全面平移,且只增不減。 據了解,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采用非接觸式IC卡技術,內置芯片可存儲個人基本信息、戶籍信息以及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特征信息,具有安全性高、存儲信息量大、防偽性強等特點。因此,身份證替代老年人優待證能夠優化老年優待工作流程,使老年人享受優待更加便捷。與此同時,福建省老年優待政策的內涵將更加豐富,服務也將更加多元。 以衛生健康工作為例,今年,福建省衛健委將繼續推進老年癡呆防治促進行動、老年營養改善行動、老年口腔健康行動、老年人聽力健康促進行動、老年人心理關愛行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務行動等 “六大健康促進行動”。 據了解,福建省衛健委老年優待項目指標今年將取得新突破:在2024年基礎上,將50%以上的縣(市、區)新增為老年癡呆篩查縣,篩查人數達15萬人以上,推進建設10個記憶門診和1個認知障礙診療中心(病區),對每個老年癡呆篩查試點縣、建設記憶門診的醫療機構分別下撥4萬元項目經費和10萬元建設經費;推廣聽覺輔助技術和康復技術,將50%的縣(市、區)列為聽力健康篩查縣,對每個縣下達3.5萬元經費;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和健康咨詢,指導轉診轉介,擴大失能老年人照護范圍,每年增加人數不少于10%;廣泛建設心理關愛點,持續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開展心理關愛活動,目前已確認新增9個關愛點,對每個關愛點下達2萬元經費。 “‘一證通行’不僅簡化了這些工作程序,使各個環節運行更加流暢,還將通過數據歸集并軌的方式,推動老年健康事業邁入大數據時代。” 福建省衛健委相關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