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湖南省衡陽市民政系統傾心盡力解民憂辦實事——
將民生所盼變為民聲所贊

時間: 2025-04-17 09:50   來源:中國社會報

本報記者   王   銘

聚焦困難群眾需求,及時幫助他們得到專業的救助幫扶;關愛“一老一小”,用情用力托起“朝夕美好”,以繡花功夫推進服務提質;把握民政工作文化內涵,激發改革創新動力,讓群眾看到新變化、得到真實惠……4月的湖南省衡陽市,錦簇漫卷、一城斑斕,新時代民政改革創新的實踐與自然饋贈的景色交織,形成了一幅群眾幸福生活、老少開心快樂的和諧美景。

“群眾迫切需要的,就是民政工作應該跟進的,為民服務要抓緊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衡陽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彭順利說,近年來,衡陽市民政系統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在將“三高四新”美好藍圖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大潮中,把群眾急難愁盼想在前頭,推動底線民生、基本民生向質量民生、品質民生轉變,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民政力量。

兜牢民生底線  提振發展信心

62歲的耒陽市仁義鎮衡頭村村民張麗(化名),去年年底被確診為乳腺癌后花費了10余萬元醫療費,加上兒媳遭遇車禍,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得益于數據預警、主動發現機制,今年1月,“灣村明白人”姚孔軍在入戶走訪核實后,幫張麗遞交了低保申請。很快,耒陽市民政局按程序審核審批,將張麗納入低保。“我的困難沒往外說,但政府救助卻一點也沒耽誤,我感覺很溫暖。”張麗說。

姚孔軍是耒陽市5400余名“灣村明白人”之一。他說:“我們不僅發揮地頭熟、情況熟的優勢,協助村‘兩委’和民政部門排查困難群眾,還上門開展救助政策宣傳,手把手教困難群眾申請救助,通過管用的辦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盡快且主動地發現困難群眾需求,并通過對應政策幫助困難群眾走出困境,是衡陽市以“鐵腳板+大數據”方式延伸“政策找人”服務觸角、提振困難群眾發展信心的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衡陽市通過強化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將脫貧人口中的7.7萬余人納入低保范圍,有效防止規模性返貧。通過開展常態化救助幫扶,有效保障21.5萬名城鄉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年均開展臨時救助、慈善幫扶等7.35萬人次,用紓困解難的實招傳遞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愛。

低收入群體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點幫扶保障人群。衡陽市持續探索“物質+服務”多元救助幫扶模式,建立“人文化關懷、個性化服務”救助幫扶機制,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為困難群眾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權益維護等7大類、110項服務,做到救助到家、幫扶到人、評估到事。

情系“一老一小”  托起“朝夕美好”

“一老一小”事關萬千家庭的福祉,衡陽市不斷創新舉措、破解難題,讓夕陽更絢爛、朝陽更蓬勃。

自2021年投入運營后,石鼓區五一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就因“小而美、專又精”的特色受到老年人的歡迎。中心功能區齊全,還有一支專業的護理團隊,可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助餐等服務。84歲的趙軍(化名)是中心首批入住的老人,他說:“這里吃住都好、衛生干凈,護理人員也很體貼,他們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家人。”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目前,這類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在衡陽市越來越多,它們深度融入“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不僅為入住老人提供專業照護,還通過市級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精準對接養老服務需求,將助醫、助潔、助浴、助行等服務延伸到老年人家中,并向有家庭養老床位的老年人提供24小時生命體征監測、全天候值守和緊急救援服務,解決高齡、獨居、困難老年人居家照護難題。

一頓熱飯,傳遞民生溫度。衡陽市堅持因地制宜、運行可持續目標,打造“社區陣地+助餐”“養老機構+助餐”“農村互助養老+助餐”等模式,讓更多老年人在家門口吃出幸福滋味。

要把兒童關愛保護服務工作做到實處,就要洞察他們的需求,跟進并提供有針對性、有含金量的幫助與服務。衡陽市不斷完善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權益保障體系,通過開展“利劍護蕾”專項行動,推行孤棄兒童集中養育,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未成年人關愛保護。

衡南縣深入開展留愛在校、送愛到家、喚愛回家,家園護蕾、志愿護學、法紀護航“三愛三護”行動,打造覆蓋到校、監護到人、關愛到心的關愛服務模式。衡東縣、衡山縣、衡陽縣等引進專業社會組織,組建志愿服務團隊,常態化開展愛心幫扶,給孩子們以心靈的關懷、精神的慰藉、成長的守護。

文化引領聚力  提升治理效能

發展向前,生活向上。衡陽市堅持文化引領聚力,提升治理效能,在回應民生關切中讓群眾呼聲變掌聲。

衡陽市民政系統主動順應人民群眾對婚姻登記的新期待、新需求,以黨員模范帶頭、群眾志愿參與的形式,在特定節假日開展婚姻登記志愿服務,讓“為愛服務不打烊”活動品牌成為為民服務的一張新名片。同時,倡導文明節儉、健康向上的婚俗文化,推出婚姻家庭輔導“愛心課堂”、“送給未來父母的第一課”、集體婚禮等服務禮包,引導新人傳承好家風、涵養好家風,奔向幸福美好新生活。

以樹葬形式回歸自然,與青松翠柏相伴長眠——4月2日,衡陽市舉辦以“山河清明  一脈湘承”為主題的節地生態集中安葬儀式,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回歸自然。衡陽市不斷豐富殯葬文化與生命文化內涵,通過開展各類主題宣傳活動,推出網絡祭掃、代客祭掃、設置時空信箱、開通免費祭掃專車等暖心服務,引導群眾將追思緬懷逝者與弘揚優良家風緊密結合,讓文明殯葬新風深入人心。

地名,連接歷史也指向未來,是講述中國故事的文化載體。衡陽市在開展“鄉村著名行動”中,更新完善鄉村地名4730條,新命名鄉村地名3418條,采集上圖3306條,讓一個個嶄新地名進入公眾視野,用一個個舊地名解鎖塵封記憶。不斷激活的地名文化與鄉村特色產業有機融合,不僅實現導航定位更精準、快遞進村更快捷、農產品進城更順暢、鄉村旅游更興旺,還讓“衡陽湘黃雞”“祁東檳榔芋”等地理標志產品走進千家萬戶。

“民政無小事,樁樁件件都連著民心民意。”衡陽市民政局局長金姍姍說,衡陽市將把為民造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上下苦功、求實效,把補短板和固底板相結合,把標準化和現代化相結合,切實把實事辦好、難事辦妥,確保各項工作干出實效、“出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