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路建英 儲慧靜 又是一年清明時,無法忘記那些為人民解放、民族強盛付出鮮血和生命的革命先輩。 3月31日,由浙江省五地聯辦的“祭先輩·銘初心”清明共祭儀式在湖州市的綠郡·安吉龍山源舉行。同期,杭州市的南山陵園、安賢園,寧波市鄞州區的同泰嘉陵,溫州市平陽縣的松鶴陵園也設有分會場。此次五地共祭活動由浙江省婚姻殯葬救助站聯合黨支部發起。 脊梁:“兩彈一星”精神 綠郡·安吉龍山源里有一個“兩彈一星”主題園,這也是五地共祭儀式的主會場。座座墓碑無聲地述說著不朽的功勛,名為“脊梁”的主題雕塑前禮樂低沉,社會各界代表莊嚴肅立,向長眠于此的先輩行鞠躬禮、擊鼓鳴響、敬獻鮮花、點亮心燈,向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在艱苦歲月中孕育出的“兩彈一星”精神、紅色精神致敬,汲取前進力量。 在這里,目前安眠著50余位“兩彈一星”親歷者,他們中有“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緯祿,有曾負責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總裝最后一個環節的葉鈞道,亦有因公壯烈犧牲的航天“三勇士”惠吉利、邱金虎、葉紅衛,還有更多長期扎根一線默默奉獻的科研工作者…… 深情凝視著“脊梁”主題雕塑,曾投身于航天事業近50年的陶建中老人駐足良久。“今天的活動是一場共祭,更是一場與老朋友的久別重逢。‘兩彈一星’事業的成功離不開 23 位元勛和無數先輩們開創的基業,離不開‘兩彈一星’精神的發揚光大,代代相傳。”老人家感慨地說。如今,他退休后依舊放不下熱愛的航天事業,致力于航天知識科普,分享他砥礪奔赴星辰大海的故事,點燃新時代青年逐夢藍天的夢想。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兩彈一星”事業是輝煌的,又是神秘的。親歷者劉興中家屬說:“父親生前很少談及工作上的事情。現在有這么一個主題園區來尊重和紀念他們,感到非常欣慰。” 7年前,綠郡·安吉龍山源創建了“兩彈一星”主題園,至今已有數萬各界人士前來瞻仰學習。“新時代的后人用實際行動告知先輩,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他們。”綠郡·安吉龍山源總經理黃模敏說。 瞻仰:“紅色引擎”思政課 蒼松掩映、莊嚴肅穆的杭州南山陵園,成為錢江灣小學學生瞻仰英雄事跡、激發愛國熱情的“紅色引擎”,更讓蘊藏在杭州南山陵園的“紅色基因庫”成為青少年思政教育的生動課堂。 通過敬獻鮮花、瞻仰烈士紀念碑、聆聽紅色故事、觀看烈士事跡展……師生們了解了革命先輩浴血奮戰、英勇犧牲的先進事跡。大家紛紛表示,將以革命先輩為榜樣,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化追思為責任、化崇敬為使命,把對英雄的尊崇化作學習動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一代。 莊嚴的紀念是一次記憶的喚醒。“王偉,師傅來看你了,沒想到一別之后再也見不到了……沒帶菜和酒,就帶了你喜歡喝的椰子水……”“王偉,我來看你了,我們全家都懷念你……你一直活在我們心里。” 今年4月1日,是“海空衛士”王偉犧牲22周年。清明前夕,武警浙江總隊機動支隊、杭州市潮鳴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崇賢一小等單位來到浙江安賢園,緬懷抗戰英烈和“海空衛士”王偉,并向烈士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王偉生前所在部隊的教官秦愛國和鄰居葛漢昌也專程從江蘇趕來,為王偉倒上了一杯他最愛喝的椰子汁,真摯樸素的情感讓人動容。 清明時節,緬懷英雄、紀念先輩,不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紅色基因、革命精神的延續。 傳承:一場與英雄的對話 這是一場與英雄的對話,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聽盧溝橋頭,驚魂霹靂;淞滬巷口,蒼生紛痛哭;金陵屠城日,血氣染長空……”在寧波市鄞州區的同泰嘉陵分會場,寧波關愛抗戰老兵志愿隊、寧波大學海運學院服務老兵志愿隊、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北侖區關協老戰士關愛教育團、寧波知青之家的志愿者,以及200余名五鄉鎮中心小學師生,相繼在園區浙東抗戰老兵紀念園開展以清明祭英烈為主題的愛國教育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活動現場,唱國歌、肅立、默哀、敬獻鮮花……寄托了寧波社會各界對長眠于同泰嘉陵革命先輩的沉痛哀思和崇高敬意,一聲聲鏗鏘有力的誓言激昂回蕩。 “請全體肅立,為革命先輩行默哀禮……”在平陽松鶴陵園分會場,共祭儀式于煙雨蒙蒙中進行著,氣氛莊嚴而肅穆。現場人員通過全體默哀、敬獻鮮花、誦讀祭文、鞠躬緬懷等方式向革命先輩表達崇敬之心、感念之情、傳承之志。 除了現場儀式,今年松鶴陵園還打造了一個數字化智能墓園,上線革命先輩生平紀念館,只需掃一掃每座墓碑上的二維碼,就能回顧逝者生平。 歷史不會忘記,精神代代傳承。浙江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一級調研員張啟華表示:“浙江的殯葬事業發展至今,可以說是日新月異。通過多年深耕,各地將陵園建設發展理念從單一安葬延伸到更多元的生命紀念家園的高度,讓社會感受陵園不但是人生后花園,更是展現愛國主義情懷的生命家園、弘揚生命文化的教育基地以及體現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