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天真 又逢清明祭掃時,文明新風拂大地。今年清明節,安徽各級民政部門積極倡導群眾預約祭掃、錯峰祭掃,以鮮花祭掃、網絡祭掃等文明低碳的方式滿足群眾需求,確保清明祭掃安全有序。 綠色低碳祭掃,重心勝于形 清明節前夕,安徽省民政廳、省文明辦向全省廣大干部群眾發出倡議,用最簡樸的形式表達最深切的緬懷,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祭掃、網絡祭掃、鮮花祭掃、家庭追思,通過寫寄語、制作思念卡、講述家風故事等方式,緬懷逝者,追憶美德。 合肥市小蜀山陵園為選擇生態葬的逝者舉行清明共祭活動,包含集體默哀、點燭祈福、集體插柳、紙鳶寄情、鞠躬行禮等儀式?!拔覀儼炎∵^的老房子照片、父母生活照等匯集在一起,做了個小視頻。一家七口人聚在一起,從天堂郵箱給父母寄信,追思過去的時光。”家住合肥市廬陽區逍遙津街道拱辰社區的陳汝方表示,文明祭掃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不必大操大辦,思念先人的情懷一如既往。 網上祭掃撫慰了很多“身不能至,心卻思念”的異鄉人。據悉,安徽很多陵園均設立了網絡祭掃,幫用戶創建生平傳記,提供鮮花祭掃、云端緬懷等服務。記者打開“福壽園”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APP,已有數百人選擇了“云祭掃”方式,隨時隨地緬懷親人。安慶市推出“皖事通·云祭掃”“安慶市民政局·云祭掃”平臺,市民自3月10日開始可通過平臺進行獻花、點燭、寄語祈福等網上祭掃,還可預約現場祭掃。池州市開通網絡祭掃平臺,為逝者建立網上紀念館,目前共建立3000余個。 祭掃在心不在形。安徽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人們觀念意識的更新,“云祭掃”接受度越來越高,智慧殯葬也將助推殯葬服務更加便民,在倡導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方面發揮更突出的作用。 個性化代祭掃,不同清明一樣情 為了滿足不能及時到現場祭掃群眾的需求,安徽各地陸續推出代祭掃等服務。 連日來,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組織工作人員根據墓區規模,分片區提供個性化代祭掃服務,3月至今已為54位逝者的親人提供了代祭掃服務。據陵園有關負責人介紹,代祭掃包括擦拭墓碑,擺放鮮花花籃、電子香燭、祈福木牌及寫心愿卡、代家屬鞠躬等服務,最后拍照向家屬反饋祭掃情況,較好地滿足了群眾的多元化需求。 3月18日上午,池州市舉行第三屆集體代祭活動。在池州生態人文紀念園內,禮儀人員統一著裝,主持人誦讀祭文,100余位逝者家屬代表集體默哀,向逝者敬獻菊花,并向墓區行三鞠躬禮,以花寄語追思逝者。工作人員還舉行了敬獻鮮花、墓碑擦拭、雜草清除等祭掃儀式。 蚌埠市平山公墓今年已代客祭掃22場。3月27日,該公墓工作人員接到市民黃先生來電咨詢代祭事項。黃先生的母親已去世,他在外地工作,其父親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無法前往公墓祭掃,黃先生希望公墓工作人員代他祭掃。次日上午,工作人員統一著裝來到黃先生母親的墓前,擦拭墓碑、敬獻鮮花、點燭上香、擺放祭品、輕聲念誦寄語,另一名工作人員則在一旁拍攝圖片,傳給家屬供其了解祭掃情況。 倡導節地生態安葬,回歸自然成趨勢 梨花風起清明時,一抹綠色“留”人間。3月29日,六安市在石寶山陵園舉行集體免費生態安葬,不少市民和逝者親屬參加了此次活動。上午9時,儀式開始,在哀樂聲中,陵園工作人員神情肅穆,依次獻花,有序地將100余位逝者的骨灰放入泥土中,讓逝去的生命與鮮花相伴回歸自然。六安市民政局副局長宣興中表示,舉行生態安葬活動是推進殯葬改革走深走實的具體行動,六安市在推進生態節地安葬方面將繼續開展有益探索。 目前,安徽部分市、縣對選擇生態安葬的逝者家屬進行獎補,金額從500元至4000元不等?!拔覀冋谥\劃開展生態葬試點,推動更多地區出臺生態葬獎補政策。同時,通過宣傳引導,讓生態安葬理念被越來越多的群眾接受?!笔∶裾d社會事務處處長張臻說。 3月23日上午,銅陵市第三屆集體生態樹葬儀式在仙鶴山陵園舉行。上午8時,工作人員將10位逝者骨灰裝進可降解的骨灰盒中,家屬托起紅布包裹的骨灰盒,和手捧鮮花的禮儀人員一起走向安葬區。伴著清幽的音樂,樹葬儀式開始。在為逝者默哀后,家屬依次將骨灰盒輕輕地安放在桂花樹旁撒滿鮮花的泥土中,最后掬一把黃土覆蓋,整個安葬儀式莊重、簡潔。 活動現場,市民宣偉以樹葬的方式安葬了父親的骨灰。他說:“父親生前就跟我商量,希望去世后以這種綠色文明的方式安葬。我也非常贊同,讓生命歸于自然是一種文明風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