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江蘇省淮安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目標要求,積極探索養老服務領域改革實踐,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獲得優秀評價,新建小區配建養老服務用房、公辦養老機構民營化改革的經驗做法先后獲評全國養老服務工作優秀案例,著力構建起養老政策全到位、孝老關愛全方位、敬老氛圍全社會的“三老三全”新時代養老服務格局。 聚焦高位推動,織密養老政策全到位保障網絡 為深入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淮安將養老服務列入民生工作重點任務,統籌謀劃、精心安排、高位推進,抓住養老政策保障的“橫、縱、深”。 明確組織保障“橫到邊”。建立市、縣、鎮、村四級養老服務組織保障體系,完善市級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領導小組、市養老服務聯席會議機制,將全市31家市直部門納入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凝聚各方力量完善“十四五”養老服務事業規劃和“十四五”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共同為養老服務政策制定和執行保駕護航。 明確政策體系“縱到底”。淮安市養老服務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健全政策規范。疏通“堵點”,在全國率先出臺新建住宅區養老用房配套“四同步”文件,從根本上解決養老服務用房配而不建、建而不交等難題。健全品牌發展。打造“亮點”,打造“一縣區一品牌”,形成“漣宜康養”“情暖夕陽紅”等特色子品牌。健全智慧服務。瞄準“焦點”,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以“虛擬養老院”為中心、7個縣區為支點的“一張網”,實現智慧服務“一鍵化、一體化、綜合化”。 明確會辦機制“有深度”。為破解養老工作梗阻,建立會辦“三項機制”。市級領導會辦機制。提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有效解決養老機構消防審驗、農村敬老院體制機制改革、老舊小區養老服務用房配建等難題。部門協調聯辦機制。依托全市養老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完成老年人權益保障、養老機構安全風險防范化解等多項工作。現場快辦機制。自2019年以來,召開現場會辦會15次,解決重點、難點問題20余個。 聚焦核心拉動,擦亮孝老關愛全方位服務底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落實好老年優待政策,維護好老年人合法權益,發揮好老年人積極作用,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淮安市從政府、社會、家庭等多個層面強化養老服務核心拉動力,全方位落實孝老關愛。 建立孝老關愛政府服務體系。立足需求優化供給。通過實施民生工程建設1598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社區(村)覆蓋率達100%;接受居家上門服務老年人已超過27萬人;累計為6743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立足能力建強隊伍。獲批3個省級養老護理員實訓基地和1個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制訂實施養老護理人才三年培訓計劃,出臺養老護理員持證補貼和入職補貼激勵政策。立足民生加大投入。明確投入養老服務的福彩公益金占比達55%以上,全市每年養老服務財政總投入不低于1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發放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金7.66億元,發放80周歲以上老年人尊老金4.7億余元。 建立孝老關愛社會服務體系。社會資本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優化養老服務營商環境,“十四五”期間,已爭取社會力量計劃投資7.8億元參與14個養老服務項目建設。社會力量促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引進銀杏樹、安康通等近10家國內養老服務知名品牌入駐,連鎖化運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達128個。各級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向養老服務領域傾斜,為充實養老公益服務再加碼。志愿力量促進養老志愿服務。清江浦區、開發區試點“時間銀行”養老志愿服務,成立了100多人的志愿服務團隊,儲存服務時長超過5萬小時。 建立孝老關愛家庭照護體系。探索失能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公示9家養老機構提供300張“家庭照護床位”專業化服務,試點開展養老“喘息服務”、社區康復輔助器具租賃。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四方關愛”機制,做到關愛服務老年人無盲區。 聚焦創新引領,強化敬老氛圍全社會要素支撐 社會老年友好程度不僅體現在居家環境、小區環境、公共空間環境等硬件層面,更需要社會支持、人文關懷、文化營造等軟環境。淮安市從典型選樹、主題宣傳、文化認同等多角度,營造全社會敬老氛圍。 典型選樹評出敬老“領頭雁”。選樹孝親敬老先進典型,桂五鎮敬老院院長李銀江、洪澤“水上百合”志愿者協會鄧紅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先后開展“最美養老護理員”“最美養老院院長”等評選,提升養老服務人員的職業榮譽感,發揮榜樣效應,提升敬老模范社會榮譽感。 主題宣傳唱響敬老“流行曲”。持續推進“敬老月”系列活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傳統美德。加強社區層面的孝親敬老文化實踐,將其納入村規民約、社區教育之中,每年修訂《淮安市村規民約指導手冊》,實現敬老內容納入率100%。 文化認同搭建敬老“連心橋”。注重老年人的社會共情網絡塑造,引導社會各界志愿者走近老年人生活、貼近老年人需求,提供精神慰藉,滿足老年人情感需求、文化娛樂需求、尊重需求、人際交往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引導全社會增強接納、尊重、幫助老年人的關愛意識,增進不同代際間的文化融合和社會認同。 做好新時代養老工作,既是老年人的福祉所在,也讓年輕人未來可期,是一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的事業。淮安市將持續打造“三老三全”養老品牌,為滿足廣大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交出一份亮麗的養老事業發展新答卷。 (作者系江蘇省淮安市民政局局長)